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管系

船舶管系


• 3)空气调节:是对外界空气进行过滤、加热(或冷却)和加湿(或去 湿),并把处理后的空气送至各舱室。作用是调节舱室内的温度和 湿度,制造人工小气候,并最终改善船员和旅客的生活居住条 件。 • (1)中央集中式空调装置:多见于货船。 • (2)分组集中式空调装置:多见于客船。 • (3)独立式空调装置:仅对所设置的舱室起空气调节作用。 • 3.通风管系的布置要求 • 1)通风帽(筒口)应设在开敞甲板上,并尽量远离排气管口、天窗及 升降口等处; • 2)开敞的干舷甲板和后升高甲板及在距首垂线0.25L以前(后)的开 敞的上层建筑甲板上的通风筒,甲板以上的围板高度应不小于 900mm(760mm); • 3)通风管不得穿过舱壁甲板以下的水密舱壁; • 4)应设有能在外部关闭通风筒的有效装置; • 5)必要时通风筒口应设风雨密装置。
• 二、压载管系
• 作用:①向压载舱(双层底舱、首尾尖舱、深舱及边舱)注入 或排出压载水;②压载舱间相互调驳,以调整船舶的纵倾、 横倾、吃水差和稳性等航海性能。 • 1.压载管路和吸口 • 作用:输送压载水。 • 布置:通向各用于压载的舱室。机舱前的各压载支管,布置 在内底板以下双层底内或管隧(箱型中桁材)内,机舱里的压 载支管布置在内底板上,机舱以后的压载支管布置在轴隧里, 压载总管布置于机舱内。吸口设在各压载舱的后部,当某压 载舱长度超过35m时,则在前后端均设置吸口,吸口处设过 滤器。 • 布置方式:有独立式、单总管式、环形总管式、分组形总管 式及重力排水式五种。其中散装货船及矿砂船多采用单总管 式,散装货船也采用重力排水式。
• 2.调驳阀箱 • 调驳阀箱设在机舱内,并与各压载支管、总管和压载泵相连接。阀门主要 有:压载支管的截止阀、排出舷外的舷侧排水阀(为截止止回阀)、海底阀 (或称通海阀,为截止阀)。 • 作用:控制将舷外海水通过海底阀注入所需的压载舱或将压载舱内的压载 水通过舷侧排水阀排出舷外;在各压载舱之间调驳。 • 3.空气管和测量管 • 除污水沟(井)外,所有的液舱(水舱、油舱)均应装设空气管,以便液舱在 注入或排出液体时,空气能自由地被排出或进入液舱。 • 空气管的下口置于各液舱前 部最高处的顶板下,如双层 底舱空气管的下口置于各舱 前部角落的内底板下,上口 升高至舱壁甲板以上。一般 空气管的上口做成180°的 ° 弯头,有的设有关闭盖或浮 球式开关。
船舶管系
• 干货船管系按用途分为舱底水管系、压载管系、通风管系、消防管系、日 用水管系、甲板排水管系及卫生排泄处理系统等。
• 一、舱底水管系
• 作用:排除舱底积存的污 水;海损事故至使舱室进 水时,辅助排水。 • 货船与客船均设置。 • 舱底水管系(俗称污水管 ( 系)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 • 1. 1.污水沟与污水井 • 作用:积聚舱内污水。 • 位置:污水沟位于舱内舭 部,由下倾式内底边板和 舭列板围成。其他形式的内底边板设置凹入双层底的污水井,其容积不小 于0.15m3。
• (3)菌形(又称蘑菇形)通风筒:座管上设一形如菌帽的圆盖。 有些船利用起重柱作为座管,在其上加设固定的菌形帽盖构成 货舱的通风筒。厨房和起居舱室的通风筒装有可调节螺杆,只 需在室内旋转调节手轮就可达调节开口大小的目的。使用广泛。
• (4)鹅颈式通风筒:用于水柜或油柜上,其上设有过滤网。
• 2)机械通风:是用风机和管道把新鲜空气鼓入舱内或把舱内空气抽出,以 达到通风的目的。用于起居舱室和货舱。为避免在恶劣或潮湿天气时因通 风的原因而使湿空气进入货舱引起货物潮湿,甚至发霉变质造成货损,可 在普通机械通风机上加置除湿机或除湿剂,从而使输入舱内的新鲜空气变 干燥。
• 用于供应船舶管理和船员生活用水。有日用淡水系统、日用热水系 统及饮用水系统等。一般有下列三种供水法: • 1)重力水柜; • 2)压力水柜; • 3)循环泵。
• 六、甲板排水管系
• 作用:排除甲板或地板积水。 • 组成:由甲板排水器和排水管组成。 • 要求:为防污物进入排水口而堵塞排水管,在排水口处设有多孔 的盖板,同时,为防海水倒灌,在所有开口排至舷外的排水管下 口处设有止回装置,即起源于非封闭处所的任何水平面上的泄水 孔和排水管,不论是在干舷甲板以下大于450mm处或在夏季载重 水线以上小于600mm处穿过外板,均应在外板处设置止回阀(除 满足有关要求者可省略外)。
• 七、卫生排泄系统
• 作用:冲洗卫生设备。 • 要求:必须先经粪便处理系统处理后,方可排放入海。
• 空气管上口一般应升高至干舷甲板以上的露天地点(如上甲板、上层建筑甲 板等,在干舷甲板上离甲板的高度应不小于760mm,在上层建筑甲板上的高 度应不小于450mm)。若无法实现(如客船),则可将贮存同类液体的各舱柜 空气管引至舱壁甲板以上后,与 空气总管连接,并将该总管引至露 天甲板以上,但空气总管的布置一 般要有5°左右的斜度,以免管内积 ° 存液体。 • 空气管的内径不得小于50mm(轴隧 与管隧的空气管内径不小于75mm, 油船空气管内径不小于100mm),且 不得兼作测量管。 • 各压载舱均设有测量管,设置要求 同舱底水管系。在机舱和轴隧处的 测量管上口可升至花钢板以上,并 在管口设置自动关闭阀。
• 三、通风管系
• 1.作用:对舱室进行通风,排除废气,补充新鲜空气,调节舱内的温度和 湿度,防止承运的货物变质或自燃,改善旅客和船员的居住与工作条件。 • 2.通风方式:有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空气调节三种。 • 1)自然通风:是利用空气流动时通风筒内外的压力差,使空气经通风筒排 出或进入舱内,达到通风目的的系统。通风筒有下列几种: • (1)烟斗式通风筒:风斗套在座管上,风斗上的把手用来转动或取下风斗。 用于向舱内送入新鲜空气,排 出废气的效果不如排风筒,大 风浪天气时需将风斗取下,用 木盖盖住座管口并套上帆布罩 扎紧。小型船舶的货舱和机舱 用得较多。 • (2)排风筒:风斗呈喇叭形。 小型船舶靠近两舷的舱室用得 较多。
• • • • • • •

4.阀箱 便于集中控制与简化管路,在机舱里设置若干阀箱。 5.泥箱和油水分离器 泥箱用于过滤污水,使污泥和杂质沉积在泥箱里。 油水分离器用于分离出污水中的残油,以防污水排出时带出残油污染海域。 6.测量管 污水沟/井内均设有一根直通至上 / 甲板用来测量其水位的测量管,又 称测深管。管的上口设有旋塞或螺 纹盖,以防污物进入管内,下口位 于水位最深处(吸口处),为避免测 量尺下端的重锤(或棒)对船底板频 繁撞击而损伤船底板,在下口处的 船底板上焊有一圆形垫板,称防击 板。 • 除舱底水管外,所有的液舱、隔离空舱及管隧等均设置有测量管,以便测量 液位。测量管的内径不得小于32mm。
• 3.舱底泵
• 配备:当客船业务衡准数≥30时,至少配备四台动力舱底 泵,其中三台为独立动力泵,另一台可由主机带动或仍为 独立动力泵;当客船业务衡准数<30时,至少配备三台动 < 力舱底泵,其中两台为独立动力泵,另一台可由主机带动 或仍为独立动力泵。其他船舶,当船长>91.5m时,至少 > 配备两台独立的动力舱底泵;当船长≤91.5m时,至少配 备两台动力舱底泵,其中一台可由主机带动或仍为独立动 力泵。 • 要求:动力舱底泵均应为自吸式泵或带自吸装置的泵。每 台动力舱底泵应能使流经所需的舱底水总管的水流速度 ≮2m/s。若独立动力的卫生泵、压载泵及总用泵的排量足 够且为自吸式泵或带自吸装置的泵并与舱底水管系有适当 的连接时,也可作为独立动力的舱底泵。
• 四、消防管系
• 指各种固定式灭火系统。如: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 火系统、水雾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及惰性气体保护系统等。 • 其中水灭火系统的甲板管系除主要用于灭火外,平时还可用于冲洗 甲板、起锚时冲洗锚链和锚、向顶边舱灌装压载水及与手提式泡沫 枪装置配套使用等。
• 五、日用水管系
• 2.舱底水管路
• 作用:排出污水。 • 布置:污水沟或双层底内,具有管隧的船舶,总管布置在 管隧内。吸口布置在各舱后部的最低处,且设有网孔直径 不大于10mm的过滤器,其通流面积不小于舱底水吸入管 截面积的2倍。为防止污水倒灌及各舱间相互沟通,在舱 底泵、舱底水管路等必要处均设有止回阀。 • 要求:其布置应能满足船舶在正浮或向任何一舷横倾小于 5°时,均能排干污水。除轴隧舱底水支管(内径一般应不 ° ( 小于65mm)外,一般舱底水支管内径不小于50mm。舱底 ) 水总管的内径不小于最大舱底水支管的内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