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近端骨折的治疗(JAAOS)(转载)JAAOS:尺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由于尺骨的解剖较为复杂,尺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有时也会比较困难。
随着对肘关节解剖以及生物力学方面的认识不断提高,进来对这一损伤的治疗也有一些新的进展。
详细的术前评估非常关键,如果没能恢复尺骨近端正常的解剖形态,往往会对肘关节术后的功能会产生明显的障碍。
治疗选择包括解剖钢板、髓内装置、强韧的张力带材料等。
对于某个骨折而言,必须认真分析X线片和CT影像,包括三位重建,才能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冠突骨折、鹰嘴骨折以及相关的肘关节不稳都可能会影响某个特定内固定装置的指征。
深入认识尺骨近端的解剖细节和生物力学特征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结果。
最近的一些概念,如尺骨近端背侧成角、冠突前内侧面的重要性以及鹰嘴的中间骨折块等,都对治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肘关节解剖复杂,周围有很多重要的血管神经伴行,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常常具有一些特殊的挑战。
此外,由于软组织的覆盖较为菲薄,更需要术中仔细操作,术后谨慎处理。
尺骨近端骨折复位不良可能导致很多并发症,如挛缩、不稳、创伤后关节炎以及功能障碍等[1-4]。
很多骨折都需要手术固定,以便早期活动减少诸如关节僵硬、肘关节不稳以及创伤后关节炎等并发症[5]。
解剖肘关节作为一个滑车关节(trochoid),由三个关节构成:近侧尺桡关节、肱桡关节和肱尺关节。
肘关节的稳定性有赖于各个骨性结构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协调一致。
冠突是一个重要的稳定结构,作为骨性的阻挡,可防止尺骨向后的轴向移位[6,7]。
内侧副韧带,尤其是前束,是对抗肘关节外翻应力最主要的结构,而尺骨的外侧副韧带可防止旋转移位[3,8]。
一般认为,桡骨头对于对抗外翻和后外侧旋转应力是一个相对次要的结构[8,9]。
尺骨鹰嘴和冠突组成大乙状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
小乙状切迹,位于尺骨近端的外侧面,与桡骨头相关节,构成近侧尺桡关节。
大乙状切迹的关节面上有一横行的“裸区”,分隔鹰嘴和冠突,除裸区以外,整个关节面均有透明软骨覆盖[10]。
尺骨近端的形态变异很大,尤其是其冠状位和尺状位上的角度。
尺骨近端矢状面的生理弯曲称为尺骨近端背侧角(proximal ulna dorsal angulation, PUDA)[11,12]。
PUDA存在于96%的人群中,对于个体而言,左肘和右肘的度数高度相关(r=0.86)[11]。
平均PUDA约为6°,通常位于鹰嘴尖端以远5cm处。
有研究显示,PUDA与肘关节总的关节活动度(ROM)相互影响,背侧成角越大,伸肘的终点会明显的下降[12]。
Puchwein等[13]对尺骨近端平均内翻角进行了研究,这一角度是指鹰嘴轴线与尺骨中段轴线之间的交角,约为14° ± 4°。
作者还发现,平均前屈角为6° ± 3°。
在临床上,为了更好地指导手术治疗,有必要拍摄健侧肘关节的X线片,这对于确定尺骨近端正常的解剖形态很有帮助,尤其是这些个体差异很明显的解剖特征[11,14,15]。
鹰嘴可以阻止尺骨相对于肱骨远端向前移位[16,17]。
肱三头肌腱止于尺骨鹰嘴后方的骨面,而在腱性组织的深面有一层肌肉组织直接止于鹰嘴[18]。
肘部主要肌肉的净矢量,主要包括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和肱肌都指向背侧(图1)。
完整的冠突可对抗后方移位和内翻应力[19]。
冠突由尖端、体部、前内侧面和前外侧面以及高耸结节构成[3]。
内侧副韧带前束止于高耸结节。
肱肌和前关节囊附着在冠突尖端以远的骨面,近端少量的骨性冠突以及大量覆盖有软骨的部分均位于关节囊内[20]。
图1 该示意图为肘部肌力指向背侧的净矢量(箭头)。
鹰嘴作为支撑可防止尺骨向前移位(红线)。
冠突主要对抗尺骨的向后移位,并且作为支撑可以对抗内翻应力(蓝线)。
外侧尺骨副韧带(或称外侧副韧带尺侧束)也附着在尺骨近端。
止点位于尺骨近端外侧面的旋后肌嵴,恰位于尺骨桡切迹与该骨嵴相邻的位置。
损伤机制尺骨近端骨折通常为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肘关节所致,多为低能量损伤,约占所有前臂近端骨折的21%[21]。
冠突尖骨折见于外翻暴力不断累加,冠突与滑车撞击而导致骨折。
如果在X线片上除了单纯的冠突尖骨折,其他结构都正常,则应该考虑肘关节脱位或半脱位以后自行复位的可能性。
恐怖三联征是由外翻与后外侧的暴力叠加所致[22,23]。
所谓三联征多包含有冠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和肘关节脱位,以致侧副韧带损伤。
此外,肘关节内翻和后内侧旋转暴力可导致冠突前内侧面骨折[19]。
损伤的特征取决于旋转的方向,旋后应力会导致恐怖三联征,而旋前暴力导致的损伤多为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
鹰嘴的直接暴力通常导致粉碎性骨折,而间接损伤,如肱三头肌收缩导致的撕脱性骨折,骨折类型多为横型或斜型[16]。
鹰嘴粉碎性骨折可能伴有累及关节面的中间骨折块,有时很难发现。
充分了解这类中间骨折块至关重要,有利于恢复肱尺关节面的平整度,防止大乙状切迹出现医源性狭窄而导致撞击。
诊断评估对于任何上肢创伤的患者而言,完整的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
尺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一般都有局部疼痛、肿胀,很多在外观上还有明显的畸形。
关节活动范围(ROM)大多明显下降,鹰嘴骨折通常会有伸肘受限。
仔细评估血管神经功能可发现一些合并损伤。
对于高能量损伤以及骨折脱位的患者,应特别留心软组织以及血管神经结构损伤的可能。
对皮肤软组织的认真检查有时能为判断深层结构的状态提供有用的线索,而软组织覆盖的状况对于手术时机而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虽然筋膜间隔综合征在这类损伤中相对少见,但如果尺骨近端骨折合并有更远端的前臂骨折,则可能出现严重的肿胀。
对于简单的非粉碎性骨折而言,肘关节正侧位片通常就足够了。
在X线片上应注意肱尺关节或肱桡关节任何的不协调,并找出所有可能的骨折块。
可在侧位片上测量肱桡比(radiocapitellar ratio, RCR)评价桡骨头的对线(图2)。
RCR是指桡骨头轴线与肱骨小头中心之间的最小距离与肱骨小头直径的比值。
评价桡骨头相对于肱骨小头的移位时,RCR是一个很有用的测量方法。
如果RCR的值超出-5%-13%的正常范围,即可判定为对线不良[24]。
PUDA和RCR是密切相关的。
在一项尚未发表的生物力学研究中,我们发现PUDA 存在5°的复位不良,便可导致肱桡关节中桡骨头的半脱位[25]。
因此,在一些复杂的骨折中,为了评价患者正常的PUDA,拍摄对侧肘关节X线片是很重要,因为一块直的锁定钢板通常可改变正常的解剖关系,从而阻碍肱桡关节成功复位。
如果骨折粉碎,存在中间骨折块,或者怀疑冠突前内侧面骨折,都应该进行CT检查,CT检查的指征是很宽的。
我们认为,CT检查以及三维重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判断骨折类型和骨折块的移位情况,这对于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是很有帮助的。
图2 侧位片上通过肱桡比(RCR)来测量桡骨头的对线。
RCR是指桡骨头轴线与肱骨小头中心之间的最小距离与肱骨小头直径的比值。
A,通过桡骨头中心作关节面的垂线;B,画出圆形的肱骨小头轮廓,测量其直径;C,确定肱骨小头的中心(+);D,测量桡骨头垂线与肱骨小头中心之间的最小距离。
分型系统描述尺骨近端骨折的分型方法很多,理想的骨折分型系统应该能够指导治疗决策的制定,并判断最终的预后。
鹰嘴骨折Morrey[26]根据肘关节的稳定性、骨折移位以及粉碎的程度提出了鹰嘴骨折的Mayo 分型。
I型为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II型,骨折移位但肘关节稳定性良好;III型鹰嘴关节面存在较大的骨折块,肘关节不稳。
每一型又进一步分为A、B两个亚型,分别代表非粉碎性和粉碎性骨折[16,27]。
Schatzker分型将鹰嘴骨折分为6型[16,28](图3),在少数骨折类型中,含括了存在中间骨折块的情况,如Mayo分型[26]II 型和III型骨折,以及Schatzker分型[28]的B型和D型骨折。
图3 图示为鹰嘴骨折的Schatzker分型。
A,A型,简单横形骨折;B,B型,横形骨折伴中央关节面塌陷;C,C型,简单斜形骨折;D,D型,鹰嘴粉碎骨折;E,E型,骨折线位于滑车切迹以远的斜行骨折;F,F型,鹰嘴骨折伴有桡骨头骨折,通常合并有内侧副韧带撕裂。
(重印自Hak DJ, Golladay GJ: Olecranon fractures: Treatment options.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0;8[4]:266-275.)冠突骨折冠突骨折主要有两种分型方法。
1989年,Regan和Morrey[29]主要从侧位片上将冠突骨折分为三型:I型为冠突尖端的“撕脱”骨折;II型累及冠突的高度≤50%;III 型>50%的冠突。
III型骨折又细分为A型,无肘关节脱位,和B型,伴有肘关节脱位。
O’Driscoll等后来提出了第二种分型方法,以CT上冠突骨折的解剖部位为基础,更加倾向于描述性。
这一解剖分型系统将冠突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尖端、前内侧面和基底部。
冠突尖端骨折分为两个亚型:骨折块≤2 mm 和>2 mm(图4);图4 图示为冠突骨折的O’Driscoll分型[23]。
A,1型;B,2型,2型又分为1、2、3个亚型,与之相应,冠突前内侧面骨折的严重性递增。
C,3型,3型分为两个亚型,第1个亚型为冠突基地不骨折,第2个亚型为冠突基底部联合鹰嘴骨折。
图A 和图B为肘部近端的轴位像,显示桡骨颈和桡骨头(图内嵌入的虚线)和关节面下缘的横截面。
在这一截面上可以看到冠突的三个组成部分(尖端、前内侧面和高耸结节)。
对于鹰嘴和冠突均骨折的情况,很少有文献强调这一点的重要性。
O’Driscoll等[23]在其分型系统第3型的第2个亚型对这一合并损伤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治疗这种复杂的肘关节损伤,要达到理想的结果,主要取决于细致的术前计划(图5)。
图5 累及冠突、鹰嘴和桡骨头的复杂骨折。
A,CT矢状位图像显示累及鹰嘴和冠突的复杂骨折,参照O’Driscoll分型为第3型第二亚型;B,骨折侧位片显示,图A 中的病例获得解剖复位并用锁定钢板进行了固定。
Monteggia骨折1814年,最早对Monteggia损伤进行了叙述,是指伴有桡骨头脱位的尺骨近端骨折[30]。
Monteggia损伤会破坏上尺桡关节(proximal radioulnar joint, PRUJ),从而使桡骨头从肱骨小头以及尺骨脱位。
1967年,Bado根据桡骨头脱位的方向对Monteggia骨折进行了分类。
I型为桡骨头向前脱位,尺骨近端骨折向前成角;II型,桡骨头后脱位,尺骨近端骨折向后成角;III型为桡骨头向外侧或前外侧脱位伴有尺骨近端骨折。
IV型桡骨头前脱位,伴有尺骨近端和桡骨近端骨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