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第三节 混合结构设计方案
混合结构设计
(3)砌体墙、柱高厚比验算
砌体房屋结构中,需进行高厚比验算的构件包括承重的柱、 无壁柱墙、带壁柱墙、带构造柱墙以及非承重墙等。
无壁柱墙或矩形截面柱:
H0
h
12[]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混合结构设计
带壁柱的墙(T形或十字形截面):
可分为两部分:即把带壁柱墙视为厚度为hT=3.5i的一片墙的整 体验算和和壁柱之间墙面的局部高厚比验算。
H0 h
—不同砌体的高厚比修正系数,查下表,该系数主
要考虑不同砌体种类受压性能的差异性;
高厚比修正系数
砌体材料种类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灌孔混凝土砌块
1.0
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
1.1
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细料石和半细料石砌体
1.2
粗料石、毛石
1.5
H o —受压构件计算砌高体度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时为截面较小边长,若为T形截面,则 h hT ,为T
形截面的折算厚度,可近似按3.5i计算,i为截面回转
半径;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计算影响系数φ时,构件高厚比β按下式确定:
H0 h
0
1
12
当β<3时,受压承载力仅与截面和材料有关,称之为短柱。此 时取φ0=1; 则:
11
1 2(e/h)2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混合结构设计
壁柱间墙或构造柱间墙的高厚比验算:
H 0/h12[]
确定计算高度H0时,S取相邻壁柱间或相邻构造柱间的距离。而且不 管房屋静力计算采用何种方案,确定壁柱间墙的H0时,均按刚性方 案考虑。 当壁柱间的墙较薄、较高时以至超过高 厚比限值时,可在墙高范围内设置钢筋 混凝土圈梁。
因此《砌体规范》规定:轴向力偏心距不应超过0.6y,y
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偏心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 若设计中超过以上限值,则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降低。 3.注意事项
对于矩形截面构件,当轴向力偏心方向的截面边长大于另一方 向的截面边长时,除了按偏心受压计算外,还应对较小边长,
按轴心受压(即 e0,0)计算。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第五节 混合结构设计方案
6.4.2 墙柱承载力计算
N
eN
1.受压承载力计算 (1)计算公式
f f
《砌体规范》规定,把轴向力偏心距和构件的高厚比对受
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采用同一系数考虑。规范规定,对无筋砌
体轴心受压、偏心受压承载力均按下式计算:
N fA
(1)
N—轴向力设计值;
φ—高厚比和轴向力偏心距对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f—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A—截面面积,对各类砌体均按毛截面计算;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N fA
1
112he
1(1
12 o
2 1)
(2)
0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
(3)
计算影响系数φ时,可查第399页附录。
φ0—轴心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
e—轴向力的偏心距,按内力设计值计算e=M/N;
h—矩形截面轴向力偏心方向的边长,当轴心受压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第五节 混合结构设计方案
混合结构设计
表中构件高度H的取值规定是:房屋底层为楼顶面到墙、柱下端的距
离,下端支点的位置可取在基础顶面,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有刚性地面时
可取室外地面以下500 mm;房屋其他层次为楼板或其他水平支点间的距
离;无壁柱的山墙可取层高加山墙尖高度的1/2,带壁柱山墙可取壁柱
带壁柱整片墙的高厚比验算:将壁柱视为墙的一部分,即墙截面 为T形,按惯性矩和面积均相等的原则,换算成矩形截面,其折 算墙厚为hT=3.5i, i为截面的回转半径。
H0 hT
12[]
确定计算高度H0时,S取相砌邻体结横构构墙件间墙柱的计算距离。
T形截面的计算冀缘宽度bf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多层房屋中有门窗洞口时取窗间墙宽度,无门窗洞口时每侧 翼缘可取壁柱高度的1/3;单层房屋中可取壁柱宽加2/3墙 高,但不大于窗间墙宽度和相邻壁柱间距离。
μ2: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2
10.4bs S
0.7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bs s
混合结构设计
墙、柱允许高厚比[β] 表6.4.2
砂浆强度等级


M2.5
22
15
M5.0
24
16
≥M7.5
26
17
注:1、毛石墙、柱允许高厚比应按表中数值降低20%; 2、组合砖砌体构件的允许高厚比,可按表中数值提高20%,但不得大于28; 3、验算施工阶段砂浆尚未硬化的新砌砌体高厚比时,允许高厚比对墙取14, 对柱取11。
混合结构设计
6.4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的设计计算
6.4.1 砌体墙、柱高厚比验算
(1) 验算目的
— 防止施工过程和使用阶段中的墙、柱出现过大的挠曲、轴线 偏差和丧失稳定。
(2) 高厚比定义
—砌体墙、柱的计算高度H0与墙的厚度或矩形柱截面的边长
(应取与H0对应的边长)的比值称为高厚比。即
H0 h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处的山墙高度。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混合结构设计
μ1:自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当h=240mm时, μ1 =1.2;
当h<=90mm时, μ1 =1.5;
当240mm>h>90mm时 , μ1 采用线形插值。s
或μ1 =1.2+0.002(240-h)
bs
上端为自由端的墙体,μ1尚可提高30% 。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第五节 混合结构设计方案
混合结构设计
刚性房屋顶层承重山墙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第五节 混合结构设计方案
混合结构设计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第五节 混合结构设计方案
混合结构设计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第五节 混合结构设计方案
混合结构设计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第五节 混合结构设计方案
混合结构设计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第五节 混合结构设计方案
混合结构设计
相邻窗间距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第五节 混合结构设计方案
混合结构设计
纵墙间距 <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第五节 混合结构设计方案
混合结构设计
3.6m 0.002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第五节 混合结构设计方案
混合结构设计
作业:
P264:6-1,补充
0
1
12
α—与砂浆强度等级有关的系数。
当砂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M5时,α等于0.0015;当砂浆强度 等级等于M2.5时,α等于0.002;当砂浆强度等级等于0时,α等 于0.009;
砌体结构构件墙柱计算
2.适用条件 受压构件的偏心距过大时,可能使构件产生水平裂缝, 构件的承载力明显降低,结构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