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师的对话
1、“人之成为人,是由于听到了树叶的姗姗低语和草丛的绿叶歌唱、春日小溪的潺潺流水和夏日碧空的百灵啼啭、雪花的沙沙飘落和窗外暴风雪的狂呼怒卷、水波的柔和拍击和深夜萧穆寂景——听到了,而且千百年都在倾听这种生活的奇妙音乐,你要学会倾听着音乐,学会欣赏它的美妙。
”这段话写的特别好,源于人最初的感受,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知,不假思索、不予雕琢,教育学生也要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感知器官让其感受充分地感受、分享、交流,从而体会其中的美妙与快乐。
2、“孩子们认识美不能没有教师描述周围世界美的富有色彩的情感语言,但是只有孩子亲眼看到美的情况下描绘美的语言才会对他们产生感染作用。
”教师的语言很重要,但我们要知道这只是感染孩子的一个方面,配以真实的情境、图片、影像才能让这种语言的感染力得以最大化,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语言的魅力,这对于现代教育设备丰富的我们更好地让孩子们体会、感知与创作,前期一定要做丰富的准备,给孩子一个直观的视觉冲击,让课堂拥有一个最好的效果。
3、“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第一个窗口。
所以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
孩子能够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们终生保持他的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
”美育不仅是让孩子们欣赏美、体会美、表现美、创作美,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拥有一种灵魂深处的美并用心呵护这种美形成终身的善良。
所以我们学校的美育要深挖其内涵,要让孩子们真正体会感受到美背后的真挚与善良。
4、“周围世界存在的以及人们为他人创造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应当让孩子的心灵触及到并使他变得高尚。
”一切美好的事物如果让孩子们能够亲眼观察到他们才会更好的感受到美,才会让他们心灵得到震撼得到体验才会让她们有所感受有所抒发,所以培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非常重要。
结合这一点本学期开展的“日行一善·日行多善·善行一生”活动就要让孩子们在点点滴滴的善行中触碰他们的灵魂,涵养他们的品格。
5、“人性美一但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中树立起来就会促使他们考虑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便会使思想情感和集体里的相互关系都受到道德美的熏陶。
”这与我们提倡的学会感恩不谋而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懂得感恩才会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当美好的事物真正触及我们的心灵心态才会更加平和才会更多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着想。
所以感恩教育的前提是要关注他人,替他人着想,所以纪律常规
行为规范教育中的导向也要与之相融合,真正做到道德美的熏陶,心灵的融合。
6、“每个人都能感受大自然的美、音乐旋律美、语言美。
而这种感受则有赖于他的积极行动,所谓积极的行动是指可以感受、创造和评价美的那些劳动和创造、思想和情感。
”大自然处处皆生命它是我们最丰富的课堂教育场所,它是无可替代的,它可以让我们感受万物的生机,蓬勃的生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富宝藏。
走进大自然孩子们可以尽情探索、开发与享用,自然大课堂可以培养孩子多种思维、多项兴趣、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感受到美好的生命。
从而我们发自内心的想要创作、展现、歌颂这种美。
而更深层次的发掘、发展和开展自然教育、生命教育对我们来说仍是一个有待思考的问题。
7、“如果我们竭力使我们的每个学生从幼年起就能以精心爱护和细心关怀的态度对待每棵树、每丛玫瑰、每株花草和每只小鸟——一句话一切生命都是美好的事物。
非常重要的是要让这种关怀之心变为习惯。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洁净的天地让孩子在初始阶段就能很好地观察社会了解到社会上一些真善美的东西,认识生命的可贵。
让校园赋予孩子更多美好的记忆、美好的感受。
这样才能让他们形成关注他人善待他人帮助他人这些美好道德品质。
这样
才能更好的培养善良的人。
而我们要培养孩子善于观察周围世界存在的一切美好事物,分析美好事物身后的创作者,了解这些美好事物是背后的一些高尚的品质高尚的情感,这些美好的事物会让孩子们得心灵的震撼与共鸣,让孩子们的心灵在一次次丰富中成长。
所以这样的关爱生命教育、小动物饲养、植物种植等活动会让孩子们更好的体会一切生命都是美好的事物,让幼小的心灵总会拥有温暖与关爱。
8、“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
”这是校园中的永远都应该升腾的一种氛围,老师学生都要热爱书,校园浓厚的书香氛围会更好的感染置身其中的人们,帮之大家养成热爱读书让我们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9、“美感之乐的体验,是进行创作的最初动机。
这在学生的文学经验中尤为明显。
学生对于诗篇的美感感受越深,他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需要就越强烈。
”美无处不在,音乐、美术、数字、文学作品中都能产生美,越细心感受越有新的发现,在体会感受美的同时引导孩子们充分表达、倾听、诉说心中最真实的感受,让孩子们的生活更鲜活,感受更丰满。
10、“道德公民精神的思想的财富,这些是永恒的无可取代的教育手段。
”道德教育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尤为
重要的,小学阶段是初始阶段为是孩子们树立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起点。
所以说它是永恒的无法取代的一笔财富说得非常之好。
孩子们会用自己的心灵、眼睛、肢体感知周围的一切、关注周围的一切,只要有人更好地引导他,他就会感受到生活的丰富,感知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他会把自己丰富内心体验化作不竭的动力,发出流光溢彩。
张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