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1.接近律(law of imity)

人们对知觉场中 客体的知觉,是 根据它们各部分 彼此接近或邻近 的程度而组合在 一起的。各部分 越是接近,组合 在一起的可能性 就越大。
2.相似律(law of similarity)

人们在知觉时, 对刺激要素相似 的项目,只要不 被接近因素干扰, 会倾向于把它们 联合在一起。换 言之,相似的部 分在知觉中会形 成若干组。
(2)“叠箱问题”实验
苛勒的另一个实验是叠箱问题。实验 先是“单箱问题”实验,如图所示, 香蕉挂在笼子的顶棚上。笼内有一只 木箱可以利用。要想够到香蕉,须将 木箱搬到香蕉下面,然后爬上木箱, 跳一下才能够到香蕉。
这个问题对于大猩猩来说是一个难题。 但是,猩猩苏丹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 就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6只 大猩猩也在人把箱子臵于香蕉之下, 或者观看到其他猩猩使用木箱之后解 决了问题。
高斯的故事
高斯6岁时,老师问班上的同学说谁能最先算出1+2+3 +4+5+6+7+8+9+10的总和。小高斯几秒钟就举了手。 “你怎样这么快就算出来的?”老师问。高斯说:“如果我 按1加2加3这样算下去会费很多时间,可是,一加10等于11, 2加9等于11,3加8等于11,等等——总共有5个11。答案是 55。”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 早期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第四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1、认知心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发端于早期认知理论的代表学派-格式塔心 理学的顿悟说;真正形成却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 (1)社会背景: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2)科学技术背景 :邻近学科交叉渗透(控 制论、信息论,以及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的发 展); (3)心理学自身的发展。
(2)“叠箱问题”实验
叠箱问题就更加困难了。香蕉 挂在高处,大猩猩必须爬上叠起的 三只木箱的上面才能够到香蕉。 大猩猩解决这个问题表现出 一定的困难。起初站在一只木箱上 够,却够不到。大猩猩跳下木箱, 对周围的木箱和高处的香蕉进行了 “良久”的观察,突然,大猩猩终 于表现出一种突然的理解,迅速地 将三只木箱叠在一起,爬到箱顶, 取下香蕉。

一、 格式塔学习理论
(一)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
“智力之父, 思想家和革新者”
柯勒
“内部人士, 干实事的人”
考夫卡
“格式塔的 销售者”
1.人物小传:韦特海墨
韦特海墨:将完形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人类创造性思维 的研究,并倡导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 先就读于茶理斯大学法律系,1901年转柏林大学学哲学和心 理学,从师于斯图姆夫。 1904年又转符茨堡大学,在屈尔佩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 1910年以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等校任教。 从1911年开始对运动视觉进行实验研究,并获得很大成就。 1933年因为纳粹迫害而逃至美国,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任 兼职教授。 著作有:《创造性思维》(1982,1959,1945)(林宗基中 译本,1987)、《格式塔心理学源考》(1967)、《对抗:心 理学与当今的问题》(1970)、《心理学的基本问题》(1972) 等。
3.闭合律(law of closure)

闭合是指一种 完成某种图形 (完形)的行动
我们看一个熟悉或者连贯性的模 式时,如果有某个部分没有了, 我们会把它加上去,并以最简单 和最好的格式塔来感知它。 下图我们倾向于把它看作一颗星, 而不是五个构成此图的V形。
4、方向的连续律:
在许多模式中, 我们倾向于看见 一些有内在的连 续性或者方向的 线条
(四)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实现的 。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学习不是依靠“尝 试”,而是由于“完形”的出现,由于顿悟突然地 实现的。他们从两个方面来解释顿悟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强调刺激情境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因此在布 臵实验情境时,强调整个问题情境要能让动物直接 感知到;另一方面假定脑本身有一种组织功能,能 填补缺口或缺陷。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而不
托尔曼
(二)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


1、位置学习实验
实验一:关于托尔曼的行为观如何被转变成各种实验 的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他的学生麦克法兰(1930)报告 的位臵学习与反应学习的实验。 说明:白鼠学到的不是一系列动作,即不是对特定刺 激作出的特定反映,而是某种比较抽象的和整体性的 东西——迷津本身的空间布局。也就是说,白鼠习得 的是迷津的地图。托尔曼造了一个词——认知地图。
第一节 早期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主要对知 觉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感兴趣。该学派以现象学作 为理论基础,主张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 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完形),他 们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 觉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M.Wertheimer)、苛勒 (W.Kohler)、考夫卡(K.Koffka)等
2.人物小传:沃尔夫冈.苛勒



沃尔夫冈.苛勒(Wolfgang.Kohler 1887-1967)德裔 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 1887年苛勒出生于爱沙尼亚,曾先后就读于杜宾根大 学、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在柏林大学期间师从斯图姆夫。 1909 年获柏林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应聘于 法兰克福大学。在这里,他和K.考夫卡成为同事,并在 1910年和 M.韦特海默相识,并承诺和考夫卡一起做他研 究似动现象实验的助手和被试,从此三人合作继续研究, 终于建立了格式塔心理学派。 著作包括:《人猿的智慧》(1917)、《格式塔心理 学》(1929)、《价值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1938)、 《心理学的动力学》(1940)、《格式塔心理学的任务》 (1969)等。
(二)典型实验

1.似动现象
似动现象是指两个相距不远、相继 出现的视觉刺激物,呈现的时间间隔如 果在1/10秒到1/30秒之间,那么我们看 到的不是两个物体,而是一个物体在移 动。
(二)典型实验


2.整体与部分 (形—基关系)
当我们注意某物体时,一般不会注意或者很少注意到 它的背景。我们看的是一张脸,而不是脸后面的房间 或者风景。1915年,古丁根大学的心理学家埃德加· 鲁 宾探讨了“图形-背景”现象—即大脑把注意力集中 在一个有意义的图案上而忽略其它数据的能力。他使 用了很多测试图案,其中的一个,即所谓的鲁宾瓶, 几乎是人人皆知的。 经典性例子是图形与背景交替图。
(四)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 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学习 者了解到有意义的关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内 在结构、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一种令人 愉快的体验。这是人类所能具有的最积极的体 验之一。在没有其它诱因动机时,在不可能用 顿悟的方式来理解学习时,也不妨可以使用一 些外部奖励。就一般而言,达到理解水平本身 就具有自我奖励的作用。


2、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发生是学生积极地认知, 是主动的,是个体作用于环境;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 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学习是由心理推断引起 的心理结构的变化构成的; 2、对学习过程和学生内心活动很重视。人类获取信息 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 交换过程。 3、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 4、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5、在教育方面,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复杂的环境作积极 的心理探索。


(二)典型实验


3.顿悟实验
(黑猩猩学习实验:1914—1920)


(1)“接竿问题”实验 (2)“叠箱问题”实验
(1)“接竿问题”实验
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香 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竹 棒,用其中的任何一根都够 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然而, 黑猩猩思考一会,突然将两 根木棒像钓鱼杆一样接起来, 够着了香蕉,把香蕉拨过来。 黑猩猩一旦领悟到了棒子接 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就 一次又一次地把一根木棒插 进另一根木棒的末端,以便 够得着远处的香蕉。
3.人物小传:考夫卡


考夫卡(1886-1941)于1886年3月18日出生在德国柏林。 他1903年进爱丁堡大学接受教育,1904年开始在柏林大学 修习哲学和心理学,1909年获哲学博土学位。1910年到法 兰克福大学,与韦特墨、苛勒合作进行似动现象研究,奠 定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1911年至1924年,一直在吉森 大学任教。1924年到美国,任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等 大学访问教授,1927年他受聘为美国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 授,直到1941年去世。 主要代表著作有:《心的发展》(德文版1921年,英文 版1924年)和《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后者被誉为 是“对格式塔作全面系统的叙述的唯一尝试”(波特, 1981年)。
(五)评价


完形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内部进行复杂的 认知活动而实现顿悟的过程,这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 同时,完形学习理论揭示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肯定了意识的能动性,强调了认知因素(完形的 组织)在学习中的作用,这不但对反对机械主义的联结 说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现代认知 心理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但格式塔的学习理论把学习完全归于有机体自身的一 种组织活动,根本否认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把认 识看成是脑自生的东西,其理论基础是属于主观唯心 主义的。
请用格式塔学派理论原理分析以上故事。 高斯看出了一个结构,使他很快得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一)人物小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