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

浅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课程论文学 院: 政法学院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年 级: 2013级一班 姓 名: 杜萌论文题目: 浅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 “卡夫丁峡谷”的理论 指导教师: 李世书 职称: 教授 成 绩:2015年06月17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背景 (1)(一)马克思本人的努力及对自己学说和世界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 (1)(二)俄国农村公社的发现及相关学说的影响 (1)(三)马克思的研究预言与现实的反差 (2)(四)资本论受到挑战 (2)二、马克思“卡夫丁峡谷”典故的由来及内涵的简要解读 (2)(一)“卡夫丁峡谷”概念的典故由来 (2)(二)理论界的认识 (2)(三)从原著中解读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 (3)三、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对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3)(一)理论意义 (3)(二)实践意义 (3)参考文献 (4)浅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学生姓名:杜萌学号:20135011144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李世书职称:教授摘要:马克思晚年把研究目光投向于东方国家,通过对东方社会性质及发展状况的研究,指出了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而“卡夫丁峡谷”也成为近些年来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对马克思提出“卡夫丁峡谷”理论的背景及典故的由来进行简要论述,对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概念进行解读,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这一理论对中国的意义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卡夫丁峡谷;背景;内涵;意义Abstract:Marx in his late years look to the east countr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nature and development of Oriental society, he points out the Oriental backward countries can not through capitalism "caudine forks". And "caudine forks" has become the research object of many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 cle mainly on the theory’s background and the origin of allusions are briefly discussed.the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concept of "caudine forks", and 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the brief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theory in China.Key words: Marx; Caudine forks; Background; Connotation; meaning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既是马克思晚年思想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也是马克思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重大突破。

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这一理论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背景(一)马克思本人的努力及对自己学说和世界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历史上很多学说都有了新的发展,如人类学,考古学等都有了重大发展,许多东方材料和著作为马克思展现出一个新天地。

马克思更是乐于吸收人类社会的研究成果,以一种高度钻研的精神去吸取有用的内容,这就为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世界及提出“卡夫丁峡谷”理论提供了基础。

(二)俄国农村公社的发现及相关学说的影响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俄国民粹派根据俄国农村公社的发现,认为俄国社会有可能走上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

即俄国由于农村公社的存在,可以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历的某些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这种主张在当时虽然并未引起马克思的重视,但它无疑的为马克思后来探究东方落后国家发展道路及提出“卡夫丁峡谷”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的研究预言与现实的反差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预言1848的欧洲革命将引起新的经济危机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但是经济危机并未发生,资本主义反而日益繁荣。

再后来,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也失败了,1873年经济危机也没有像马克思预料的那样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的寿命。

预言与现实的反差引起了马克思的思考。

【1】(四)资本论受到挑战1877年,俄国民粹主义者米海洛夫斯基发表的一篇时评中认为《资本论》表明马克思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过和正在走的道路强行推到俄国。

1881年,查苏利奇致信马克思“假如你能说明你对我国农村公社可能的命运的看法和对世界各国由于历史的必然性都应经过资本主义生产各阶段的理论的看法,给予我们的帮助会是多么大。

”【2】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对马克思《资本论》中表述的资本主义起源这一运动的必然性的挑战,这成为马克思对“卡夫丁峡谷”问题思考的直接原因。

二、马克思“卡夫丁峡谷”典故的由来及内涵的简要解读(一)“卡夫丁峡谷”概念的典故由来“卡夫丁峡谷”的典故出自古罗马史。

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

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理论界的认识理论界对“卡夫丁峡谷”主要有两种意思,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即社会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

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指的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即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变更。

(三)从原著中解读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卡夫丁峡谷”这一词出自于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的一、三稿。

其中一稿的原表述为“一方面,土地公有制使它有可能直接地、逐步地把小土地个体耕作变为集体耕作,……另一方面,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就用到公社中来。

”【3】三稿的原表述为“土地公有制赋予它以集体占有的自然基础,而它的历史环境(资本主义生产和它同时存在)又给予它以实现大规模组织起来的合作劳动的现成物质条件。

因此,它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

”【4】由原论述中我们可以得知马克思所提到的“卡夫丁峡谷”确实是和资本主义的生产相关联的,但并不是指资本主义生产的全过程,而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所引起的经济危机及其灾难和导致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某些阶段。

马克思原文中只表述了“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并未说明现在学界中很多人说的“跨越‘卡夫丁峡谷’”,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本文认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表述是对马克思原有说法的一个延伸,并未有实质上的错误。

三、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对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并未经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等阶段,无疑的是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重大实践,同时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2、为我国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依据。

我国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生产力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远远落于其后。

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

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把握这个问题,从而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

3、反对教条主义。

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关于“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提出与当时俄国的现实条件是紧密结合的。

这就告诉我们不能一味地信奉理论,理论要与具体现实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二)实践意义1、大力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在阐述“卡夫丁峡谷”问题是强调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而中国的生产力又比较落后,这就需要我们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并坚持这一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其他一切的前提。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才能解决,人民的生活条件才会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2、坚持改革开放。

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立足点就是把当时的俄国农村公社放到整个世界中去考察,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把它与资本主义连续在一起,认为它可以依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力吸收西方国家的“肯定成果”。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把中国放到国际社会中去发展。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积极吸收外国文明成果。

马克思提到要吸取资本主义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外国的成果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其他国家关于人类文明的成果以欢迎的姿态去迎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关于“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使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探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其研究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分利用这一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事业,理论联系实际,早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1]刘荣军.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及其重大意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10.[2]马克思恩克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637.[3]马克思恩克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61.[4]马克思恩克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97.(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