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政;克己复礼;有教无类;战国孟子:性善论;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性恶论;仁义;君舟民水3.1.4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B背景: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匈奴威胁,因此,需要新的理论适应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实质:以思想的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3.1.5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 A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
陆九渊主张:理是万物本原,但里在内心,不在外界。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探究理的方法是反省内心。
王守仁主张:理是万物本原,里在心中;致良知——通过内心的反省,发挥内心固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
3.1.6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B李贽:(1)指责儒家经典是永恒不变的经典(2)否定孔子是天生的圣人黄宗羲:(1)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2)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3)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1)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主权力(2)经世致用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2)物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3)主观认识来自于对客观世界的考察3.2.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B造纸:西汉前期造纸术产生。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为“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革命。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印刷:①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②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是书写过程的革新。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唐末用于军事;宋广泛使用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促进新航路开辟和对外扩张;军事武器的进步;欧洲骑士阶级的衰落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传入西欧,促进地理大发现,推动欧洲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
3.2.2古代中国的天文、数学、医学和农学等科技成就 A天文学:战国《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的星表东汉张衡发明了浑仪,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元代郭守敬《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数学:东汉《九章算术》记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的形成。
医学: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被后世誉为“万世宝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东方药物学巨著”。
农学:南北朝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2.3 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A汉字发展:甲骨文(商代)-金文-小篆(秦统一全国文字)-隶书-楷书。
特点:由繁到简书法: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阶段。
书法大家:王羲之。
《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隋唐:张旭、怀素擅长狂草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文人山水画的特点:注重内心情感的表现,诗、书、画、印结合。
3.2.4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B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
保存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楚辞:战国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
代表作《离骚》。
汉赋:汉代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出现半诗半文的文体――赋。
特点:辞藻华丽。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唐诗:繁荣、开放、多元社会环境。
代表:李白、杜甫、白居易宋词,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市民阶层扩大需要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代表:关汉卿、马致远明清小说: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清代针砭时弊的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3.2.5京剧等剧种产生、发展历程,主要艺术成就 A乾隆年间,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京剧。
在同治、光绪年间繁盛。
3.3.1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 A1、开眼看世界林则徐:①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他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中体西用含义:用先进的技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历史作用:导致了洋务运动,创办了军用民用企业,创办了海军和新学堂,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维新思潮: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康有为:①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聚众讲学②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梁启超:著《变法通议》严复:翻译成书《天眼论》3.3.2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B否定专制统治思想基础,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3.3.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B(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2)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的新文学;c.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3)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②民主和科学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3.3.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C1、传播: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影响: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②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③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
3.4.1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C旧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隐含着反帝;“民权主义”即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核定天下地价。
新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普遍民权。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推动作用:①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新三民主义是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民大革命的旗帜,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高潮。
3.4.2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C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
他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3)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
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1945年在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丰富发展: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八大提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2、基本特点: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②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影响:①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②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③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指导,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
3.4.3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B1、主要内容: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意义:①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②邓小平理论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提供了理论武器。
③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4.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B 1、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对党的建设的指导意义:①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
3、对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指导意义: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
②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经验。
③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21世纪取得更伟大更辉煌的成就做了理论上的保证。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1.主要成就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4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发射成功;1973 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成功;1983 年“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2003 年“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2.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①“两弹一星”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②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为粮食增产,为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③巨型计算机的研究推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④“载人航天工程”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