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
这一转变是A.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2.汉代察举孝廉起初分为区察举,后来演进到按照户口数比例分配,制为定额,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
汉代察举制度作出这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彰显公平公正B.保障人民权利C.缩小经济差距D.政府扩大统治基础3.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该机构是A.尚书省B.门下省C.内阁D.军机处4.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
这表明A.汉朝丞相位高权重B.汉朝相权无足轻重C.相权不能制约皇权D.皇帝权力至高无上5.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18岁以下男子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
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
这说明A.君臣认可共定国事治国原则B.门下省可以否决皇帝的意志C.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D.唐宋时期。
大臣的权力增强6.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
这反映了A.专制皇权空前强化B.皇帝与司礼监关系密切C.中央集权大大加强D.内阁与司礼监互相牵制7.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
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
这一官职的设置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8.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
这一做法A.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B.容易影响科举制度的公平C.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D.强化了唐朝君主专制制度9.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10.《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
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
然能治国,不能服人。
法度虽严,非议四起”。
“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B.不善理财入不敷出C.阁臣弄权不合制章D.世俗日下嫉贤妒能11.“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禅让制12.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别长幼的宗法意识D.重家庭的人伦观念13.北宋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阙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
”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A.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B.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C.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D.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14.宿迁市某中学高二(1)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扮演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与史实不符的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使其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明成祖:“我设立内阁,感受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康熙帝:“我设置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15.在伯利克里时期,“法庭审判员从30岁以上、无公共债务和犯罪前科的公民中抽签产生。
审判员6000名,一般由500人组成一个法庭,分理各种诉讼。
”、“不到开庭的时候,没人知道谁将出席案件的审理,也没有人知道谁将会受到审理”。
这A.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广泛性B.能集思广益,减少冤假错案C.维护案件审理的公正性D.保证了雅典民主达到最高峰16.柏拉图曾说:“父母不能随意令子女去还是不去国家指定的老师家读书,因为儿童与其说属于父母,不如说属于城邦。
”这主要反映了古代雅典A.公民教育受到全社会普遍重视B.公民的城邦属性高于个人自由C.民主制度不断优化达到了顶峰D.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受到限制17.“雅典民主政体把它的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
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体现出作者担忧雅典的民主()A.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D.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18.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
在葬礼上,不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
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
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A.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B.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C.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D.军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19.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雅典观念中“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
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A.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B.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C.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D.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20.(题文)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
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A.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B.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D.包罗之广、涵盖之细21.“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
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者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随着版图的扩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为此,帝国A.制订《十二铜表法》B.以成文法代替习惯法C.编纂《民法大全》D.用万民法取代公民法22.公元前454年后的雅典是一个控制二三百个同盟城邦的海上霸国。
雅典是统治者,一切盟邦是程度不等的被统治属国,雅典对盟邦是军事独裁、武力统治。
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希腊帝国主义。
此时的雅典A.直接民主体制面临崩溃危险B.已发展成疆域广阔的大帝国C.小国寡民的体制基础已动摇D.整个社会正被引向穷兵黩武23.一个叫帕西翁的奴隶,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末到4世纪初,最初他只是一个搬运工,后来在雅典一家最有名的银行里做事,他的老板非常信任他,对他委以重任,并不断奖励他,最后他获得了自由,并成为这家银行的主管,他曾经用自己的钱装备了五艘战舰,最终获得了雅典公民权。
这反映出()A.希腊奴隶身份是可改变的B.梭伦改革直接改变了帕西翁的命运C.雅典奴隶也拥有公民权D.雅典银行具有重大政治话语权24.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开始推行公民大会补贴法,给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补贴;公元4世纪中期,雅典还实行了观戏补贴法,给戏剧节观戏的公民补贴,此后这种补贴又扩展到其他公共活动。
这些措施主要体现了()A.增强公民参政的意识B.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C.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D.彰显雅典实力的强大25.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
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B.基督教影响了罗马法的发展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26.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中,希腊制度确实相当特别,它形成了公民参与的政治制度,出现“民众的政治”,但由于它不提供集中的权力,“民众的政治”在希腊城邦的内乱中寿终正寝。
材料意在强调古希腊民主A.因自身缺陷而消亡B.导致古希腊内乱C.易导致权力的滥用D.是少数人的民主27.“《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
”此观点主要认为《权利法案》A.创造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B.改变了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28.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
由此可知,英国内阁制度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29.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所著《哲学书简》里评论某国的政治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
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
”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B.大革命之后的法国C.独立战争后的美国D.统一之后的德意志30.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
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
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
”如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A.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B.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C.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D.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