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点缺陷、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_材料科学基础

第3章点缺陷、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_材料科学基础




陷,如Fe1-xO、Zn1+xO等晶体中的缺陷。
特点:其化学组成随周围气氛的性质及其分压大
小而变化。是一种半导体材料。
4. 其它原因,如电荷缺陷,辐照缺陷等
6


3.1 点缺陷

1. 基本概念:如果在任何方向上缺陷区的尺寸


都远小于晶体或晶粒的线度,因而可以忽略

不计,那么这种缺陷就叫做点缺陷。 点缺陷
T 100K 300K 500K 700K 900K 1000K n/N 10-57 10-19 10-11 10-8.1 10-6.3 10-5.7
14
3.1
点 4. 点缺陷的产生

陷 ➢ 平衡点缺陷:热振动中的能力起伏。 ➢ 过饱和点缺陷:外来作用,如高温淬火、辐 照、冷加工等。
15
3.1
点 5. 点缺陷的运动:迁移、复合-浓度降低;聚集
需的能量,叫空位移动能Em。自扩散激活能 相当于空位形成能与移动能的总和。
17
3.1
6. 点缺陷与材料行为

缺 (1)结构变化:晶格畸变(如空位引起晶格收

缩,间隙原子引起晶格膨胀,置换原子可引
起收缩或膨胀。);形成其他晶体缺陷(如
过饱和的空位可集中形成内部的空洞,集中
一片的塌陷形成位错。)
(2)性能变化:物理性能:如电阻率增大,密 度减小。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提高(间隙原 子和异类原子的存在会增加位错的运动阻 力。)加快原子的扩散迁移
位错运动导致晶体滑移的方向;该矢量的模|b|表示
了畸变的程度,即位错强度。
② 柏氏矢量的守恒性: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其具体途 径无关。一根不分岔的位错线,不论其形状如何变化 (直线、曲折线或闭合的环状),也不管位错线上各 处的位错类型是否相同,其各部位的柏氏矢量都相同; 而且当位错在晶体中运动或者改变方向时,其柏氏矢 量不变,即一根位错线具有唯一的柏氏矢量。
原因:空位的出现破坏了其周围的结合状态, 因而造成局部能量的升高(由空位的出现而高 于没有空位时的那一部分能量称为“空位形成 能”)但同时空位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体系的熵 值
11
3.1
点 ② 点缺陷的平衡浓度的计算:假设温度T和压强

P条件下,从N个原子组成的完整晶体中取走

n个原子,即生成n个空位。并定义晶体中空
位缺陷的平衡浓度为:x=n/N
12
3.1
点 ② 点缺陷的平衡浓度的计算
缺 陷
13
3.1
点 由上式可得:
缺 1)晶体中空位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一定温度

T对应一平衡浓度X;
2)X与T呈指数关系,温度升高,空位浓度增 大;
3)空位形成能ΔUV大,空位浓度小。 例如:已知铜中ΔUV=1.7×10-19 J,A取为1,则

是最简单的晶体缺陷,它是在结点上或邻近
的微观区域内偏离晶体结构的正常排列的一
种缺陷。
7
3.1
3.1 点缺陷

缺 2. 基本类型: 陷 空位(vacancy) :实际晶体中某些晶格结
点的原子脱离原位,形成的空着的结点位置 就叫做空位。 间隙原子(interstitial particle) :进入 点阵间隙中的原子称为间隙原子。 置换原子(foreign particle):那些占据 原来基体原子平衡位置上的异类原子称为置 换原子。
若它终止于晶体内部,则必与其他位错线相连接,
或在晶体内部形成封闭线。形成封闭线的位错称为
位错环。
② 位错反应: b= b1+b2
b2
b1
b3
28
3.2
位 5. 伯氏矢量的表示方法:用点阵矢量来表示 ,

也用与伯氏矢量同向的晶向指数来表示。
➢ 表示: b=a [uvw] /n (可以用矢量加法
进行运算)。
8
3.1 点 缺 陷
(a) 肖脱基空位-离位原子进入其它空位或迁移至界面。 (b)弗兰克尔空位-离位原子进入晶体间隙。 (c)间隙原子:位于晶体点阵间隙的原子。 (d)(e)置换原子:位于晶体点阵位置的异类原子。 (f)离子晶体:负离子不能到间隙; 局部电中性要求。
9
3.1
点 缺 陷
(a)弗仑克尔缺陷的形成 (空位与间隙质点成对出现)
24
3.2 3.2.2 伯氏矢量 Burgers vector
位 1. 伯氏矢量的确定:a. 在位错周围(避开严重畸

变区)沿着点阵结点形成封闭回路;b. 在理想
晶体中按同样顺序作同样大小的回路;c. 在理
想晶体中从终点到起点的矢量即为伯氏矢量。
图3-8 柏氏回路与柏氏矢量的确定
25
3.2
位 3.2.2 伯氏矢量 错 2. 基本类型位错的矢量图解
③ 一个柏氏矢量为b的位错分解为柏氏矢量分别为b1, b2….bn的n个位错,则分解后各位错柏氏矢量之和等 于原位错的柏氏矢量,即 b= b1+b2+b3+……
27
3.2
4. 位错的性质

① 由于位错线是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线,因此,

位错具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一根位错线不能终止
于晶体内部,而只能露头于晶体表面(包括晶界)。

3-7பைடு நூலகம்示。晶体右上半部分在外力的作用下

发生局部滑移,滑移面为ABCD,滑移方向
如图所示。
21
3.2
位 3. 混合位错:混合位错的位错线呈曲线状,与

滑移方向既不垂直也不平行,而是呈任意角
度。因此,混合位错可以看成是由刃型位错
和螺型位错混合而成。
22
3.2 刃型位错的特点:
位 刃型位错线可理解为晶体中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
第3章 晶体缺陷
3.1 点缺陷 3.2 位错 3.3 表面及界面
1

三 缺陷的含义:通常把晶体点阵结构中周期
章 性势场的畸变称为晶体的结构缺陷。

理想晶体:质点严格按照空间点阵排列。


实际晶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结构的不
陷 完整性。
2



缺陷的分类方式:

体 按形成原因:热缺陷、杂质缺陷、非化学计量
(b)单质中的肖特基缺陷的 形成
Frenkel defect 和 Schottky defect产生示意图
10
3.1
点 3. 点缺陷的平衡浓度
缺 ① 热力学分析表明,晶体最稳定的状态并不是完

整晶体,而是含有一定浓度的点缺陷状态,即
在该浓度情况下,自由能最低。这个浓度就称
为该温度下晶体中点缺陷的平衡浓度。


缺陷等
按几何形态: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等
3

三 缺陷的形成原因

晶 1. 热缺陷
体 ➢ 定义:热缺陷亦称为本征缺陷,是指由热起伏的

原因所产生的空位或间隙质点(原子或离子)。

➢ 类型:弗仑克尔缺陷(Frenkel defect)和肖特
基缺陷(Schottky defect)
➢ 热缺陷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时,热缺陷 浓度增加
b l
positive
b
l
negative
Edge dislocations
b
b
right-handed left-handed Screw dislocations
26
3.2
3. 伯氏矢量的特性 位 ① 柏氏矢量是一个反映位错周围点阵畸变总累积的物理

量。该矢量的方向表示位错的性质与位错的取向,即
方向与位错线平行;晶体滑移方向与位错运动 方向垂直。
• 共同点:晶体两部分的相对移动量决定于柏氏
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与位错线的移动方向无关。 切应力方向与柏氏矢量一致;晶体滑移与柏氏 矢量一致。
33
3.2 位
错 ⑤ 位错环的滑移:
34
3.2
⑤ 位错环的滑移:在一个滑移面上存在一位错环,如图所

示。前后为刃位错,在切应力τ的作用下,
4

三 缺陷的形成原因

晶 2.杂质缺陷
体 ➢ 定义:亦称为组成缺陷,是由外加杂质的引入所


产生的缺陷。
➢ 特征:如果杂质的含量在固溶体的溶解度范围内,
则杂质缺陷的浓度与温度无关。
➢ 杂质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5

三 缺陷的形成原因

晶 3. 非化学计量缺陷
体 定义:组成上偏离化学中的定比定律所形成的缺
② 刃型位错滑移:运动方向始终与位错线垂直而 与柏氏矢量平行。刃型位错的滑移面就是由位 错线与柏氏矢量所构成的平面,因此刃型位错 的滑移限于单一的滑移面上。
③ 螺型位错滑移:螺型位错的移动方向与位错线 垂直,也与柏氏矢量垂直。
31
3.2 位 错
32
3.2
位 ④ 刃型位错与螺型位错滑移比较:
错 • 不同点:螺型位错可以有多个滑移面,切应力
① 运动位错交割后,每根位错线上都可能产生一扭折 或割阶。刃型位错的割阶部分仍为刃型位错,而扭 折部分则为螺型位错;螺型位错中的扭折和割阶线 段,由于均与柏氏矢量相垂直,属于刃型位错。
② 所有的割阶都是刃型位错,而扭折可以是刃型也可 是螺型的。扭折与原位错线在同一滑移面上,可随 主位错线一道运动,几乎不产生阻力。割阶则与原 位错线不在同一滑移面上,因此不能跟随主位错线 一道滑移,成为位错运动的障碍,称为割阶硬化。
2. 位错攀移:刃型位错除了可以在滑移面上滑移

外,还可以在垂直于滑移面的方向上通过原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