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特征张建新2013-03-07 09:53:33 来源:《国际观察》(沪2006年6期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理论成果的总和。
作为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有三个理论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列宁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理论和以冈德•弗兰克为代表的依附理论。
作为一个发展概念,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其科学内核,帝国主义理论是其经典表述,依附理论是其当代理论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理论依附理论作者简介:张建新,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系副教授,博士,上海200030国际政治经济学(IPE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门交叉边缘性学科。
根据英国学者苏珊•斯特兰奇的定义,这门学科主要研究“影响到全球生产、交换和分配体系,以及这些体系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组合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安排”。
①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迄今已形成了比较丰富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美国学者罗伯特•吉尔平等人主张在理论上把国际政治经济学分为三种范式(paradigm,即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又称为重商主义或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当前,三大范式“正朝着建立各自理论边界的方向发展”。
②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所谓“第三次论战”中,作为论辩双方的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早已为人熟知,而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观点却鲜有学者论及。
显而易见,缺少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将是不完整的。
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肯定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学理地位,不仅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以下简称“马克思主义IPE”建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它本质上是对西方资本主义起源、动力、扩散及灭亡的研究。
马克思毕生致力于研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关系,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性,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的客观历史规律,因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家政治和阶级政治而非国际政治。
特别是马克思所生活的年代,西欧国家还处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具有相对封闭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实际上未能从国际层次上,特别是从国际关系角度讨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因此,马克思主义IPE缺少马克思在国际领域的著作中去加以说明马克思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具体贡献。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有关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散见于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报刊文章,他没有系统地提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思想。
这些观点的演变主要有赖于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
③这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争论,这个争论当然不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是否存在着马克思主义范式(或学派的问题,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是否包含了有关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论述和思想(当然不一定是系统和明确的?换言之,马克思本人究竟有没有国际政治经济学思想?马克思和后来逐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IPE有何联系?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IPE做出了哪些贡献?这涉及到马克思主义IPE的理论来源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IPE的定义问题。
如前所述,马克思创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但对资本主义国家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却付之阙如。
但是,这丝毫都不影响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IPE 创始人的地位,因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理论成果的总和。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至关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后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IPE理论与思想,如以列宁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理论和以冈德•弗兰克(André Gunder Frank为代表的依附论等都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汲收了丰富的理论营养,特别是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可以说,尽管马克思没有使用“帝国主义”一词,在他的著作中,也根本没有任何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所提出的帝国主义概念相当的东西。
④但是,马克思提出了帝国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观、社会革命观。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一直是帝国主义理论研究所遵循的基本方法论。
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沿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
帝国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IPE的经典理论,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中得到了科学而充分的运用,另一方面,列宁在理论上直接继承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观点,这表明马克思本人对马克思主义IPE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具体可归纳为三点:第一,马克思创立了一种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的理论,广泛涉及资本主义对欧洲以外地区的影响,这是一种有关资本主义起源、资本主义以牺牲其他生产方式为代价向外部进行扩张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内核——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及其后果是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主题。
“本世纪经济帝国主义最流行的理论建立在马克思的哲学和对资本主义分析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没有提出经济帝国主义的理论,但他的写作为这样一个理论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⑤第二,马克思提出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润率下降”规律,这个理论成为对帝国主义动机的经典解释,并为列宁所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利润率将下降,因为“资本的有机组成”将提高,资产阶级选择在欠发达地区投资,以便克服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从而为发达国家征服欠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动机。
第三,马克思撰写了大量有关殖民主义的文章,这些文献成为后来帝国主义理论分析的基础。
诚然,马克思撰写的这些文章比较零散,特别是由于健康原因,他没能把这些文献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联系起来,但这个工作最终由列宁完成了。
列宁把垄断、金融资本和帝国主义纳入理论体系,从而丰富和扩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
“因为当时标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体危机,已经摆在议事日程里,它迫切需要列宁为了立即进行革命干预的目的,而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具体分析当时存在的总形势”。
⑥二、马克思主义IPE的基本特征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IPE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IPE不是建立在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来解释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特别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
⑦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经济与政治间的互动关系做出的科学理论表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一方面,个体通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交往活动而创造了社会,另一方面,社会作为个体相互作用的创造物又制约和规定着个体的活动。
既定的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并通过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及其载体(个体即主体的巨大反作用,突出表现为社会存在对人的肉体、意识的决定和再生产。
⑧20世纪初,以列宁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理论家(如希法亭、布哈林等都认为经济制度的发展对帝国主义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用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解释帝国主义。
依附理论家也把唯物主义摆在突出位置,一些批评家往往以是否运用了唯物主义方法论来衡量依附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这说明,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IPE 中始终占据着理论指南的地位。
其次,马克思主义IPE本质上是一种阶级理论,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服务的。
是否认为国际政治(权力和国际经济(财富具有阶级性,这是区分马克思主义IPE 和西方资产阶级IPE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权力与财富的争夺反映了两大国际性阶级之间的对抗,因为国家最终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仆人。
这与现实主义的观点相左,现实主义认为,国家相对来说是自治的实体,它追求国家利益,不能把它归结为任何阶级的特殊利益。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典范,依附论者也“坚持把他们的理论和调查放在阶级分析的框架中”。
⑨卡多索“承认其研究对象仅仅是边缘地带资本积累的特定路线和阶级斗争”。
⑩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涉及三个基本层次:一是用阶级分析来解决理论问题和指导革命实践。
阶级分析在马克思主义IPE理论发展和理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是贯穿于一切批判过程的,它在有关资本主义起源(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资本主义的扩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消灭一切前资本主义的、非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灭亡(无产阶级彻底埋葬资产阶级的宏观分析中得到了科学的运用,同时还广泛应用于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微观分析,如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贸易政策等。
马克思指出,每一种生产方式(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除外都明确地划分了一对对立的阶级,即生产者阶级和剥削他们的非生产者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并且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
二是肯定阶级是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即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总是寓于阶级关系之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确认国际政治包括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两条线。
从民族关系来说,国际政治日益分裂为两大世界性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和被压迫的殖民地民族(国家。
从阶级关系来说,“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马克思认为,虽然国际政治具有民族性,但资本主义时代的主要矛盾不是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而是阶级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国际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与斗争。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国际社会“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充当了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
它们作为国际性阶级,主要是说它们的经济状况是国际的,它们相互敌视也是国际的。
“各国的资产阶级虽然在世界市场上互相冲突和竞争,但总是联合起来并且建立兄弟联盟以反对各国的无产者”。
(11 因此,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两大国际性阶级之间的斗争都是“当前的主要斗争”。
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组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充分显示了两大国际性阶级在国际社会中的主要行为体作用。
(12三是强调阶级斗争是消灭战争和实现最终和平的关键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