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情况说明平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夕谦(2009年10月12日)一、规划编制背景及过程原国家环保总局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2004年四川沱江特大污染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作出“建生态四川,还三江清水”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正式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和生态县建设;巴中市委市政府从2005年开始提出建设全国生态市,我县在2004年被列入第九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于2006年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随后,县委县政府按省市要求全面启动了生态县建设。
2008年4月,省环保局将平昌县列为全省38个生态县建设重点县。
为保证生态县建设的顺利进行、科学实施,2006年县人民政府委托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编制《平昌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派出专家组深入我县实地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征求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完善,2007年底完成初稿,2008年通过省市专家组评审。
评审组认为该《规划》突出了实用性、前瞻性、战略性和科学性。
二、生态县的内涵1、内涵。
生态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在县域内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 1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的持续发展。
生态县是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2、目标①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②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③不是单纯的环境保护。
④着力解决“发展不足”的贫困问题与“发展不当”的粗放式、掠夺式的开发方式问题。
3、意义①生态县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形式,是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
②生态县建设是落实环保基本国策的重要保证,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③生态县建设是环境保护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最佳切入点。
4、措施①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
②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
③统筹规划——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
规划经省环保局组织论证,报当地政府审定、人大审议后发布实施。
④分步实施——实施重点项目和工程。
- 2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生态县考核的指标体系主要分四大类,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和综合指标,涉及38项指标。
《规划》共7章30节,包括总论、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县建设的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
1、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以生态技术与管理为手段,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强化环境意识,围绕“2+2”产业发展战略,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2、规划范围、期限和目标。
以全县行政区域为范围编制本规划。
规划的基准年确定为2006年,规划期限为2007-2015年,启动期,2007年—2008年,全面启动平昌县生态县建设;达标期,2009—2011年,基本达到建设标准;深化期,2011年—2015年,全面达到生态县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生态建设水平。
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巴中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四川省重点小流域(巴河)水污染防治规划》;《巴中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平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平昌县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平昌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平昌县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平昌县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方案》;《平昌县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平昌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平昌县志》;《生态县、生态县、生态省建设指标》;《生态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大纲》;关于调整《生态县、生态县建设指标》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 -《生态功能区划技术规范》;《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考核标准》;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巴中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平昌县环境质量报告书》(2006)。
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川委发[2006]18号);《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4、基本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原则;坚持突出区域特色的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政府调控、社会参与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相结合的原则。
5、主要指标。
到200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58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0元,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森林覆盖率达- 5 -38.3%。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防灾减灾能力增强。
到2011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90%的地表水监测断面满足功能区要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森林覆盖率达40%。
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7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0元,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地表水监测断面满足功能区要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森林覆盖率达45%。
6、指标可达性分析对照《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省级生态县指标体系和平昌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表,平昌县目前已有25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具备一定的基础,但还有8项指标未达标,存在不同差距。
通过对照分析,除了已达标指标,将未达标指标分为难度较小指标和难度较大指标两类。
已达标的指标。
基础较好的指标共25项,分别为:单位GDP 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山、丘)、退化土地恢复率、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 6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农村生活用能种新能源所占比例、秸秆综合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化肥施用强度(折纯)、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 的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初中教育普及率、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达标率75.75%。
难度较小指标。
难度较小指标虽然与目标有一定距离,但通过努力容易达到。
共5项,分别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
难度较大指标。
难度较大指标共3项,目前离生态县考核要求差距较大,规划期内须加大建设力度才可能达标的指标,分别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水平。
7、平昌县生态经济区域划分结合平昌县生态环境功能的地域差异、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规划》确定了4个生态功能区12个生态亚区。
生态功能区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林业经济区、生态农业经济区、城市景观生态功能区;生态亚区包括镇龙山自然保护亚区、驷马河湿地自然保护亚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亚区、林业复合生态经济亚区、农业观光生态经济亚区、农林牧- 7 -复合生态经济亚区、优质水稻生态经济亚区、绿色食品生态经济亚区、优质干果基地生态经济亚区、城市景观生态功能亚区、生态工业经济亚区自然保护区。
本区包括镇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和驷马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本区以自然森林植被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珍稀濒危植物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为主要发展方向和重点。
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建立中药材、板粟、核桃、猕猴桃和茶叶基地,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生态林业经济区。
本区主要位于平昌县北部深丘、低山交错过渡的边缘地带,包括平昌县大寨乡、青云乡、坦溪镇、兰草镇、土兴乡、元山镇、云台镇、驷马镇、得胜镇等乡镇。
本区以强化林业生态建设和农林牧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天然绿色屏障生态功能为主要发展方向和重点。
生态农业经济区。
本区主要位于平昌县东西部丘陵与平坝交错过渡的边缘地带,包括平昌县喜神乡、望京乡、笔山镇、岩口乡、岳家镇、泥龙乡、板庙乡、元石乡、白衣镇、涵水镇、佛楼镇、龙岗乡、西兴镇、邱家镇、响滩镇、六门乡等乡镇。
本区以建立生态农业基地,形成和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等生态标志性产品为主要发展方向与重点。
城市景观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平昌县通河与巴河交汇地带,达-巴公路沿线,即县城江口镇。
土地面积近163 km2,占全县面积的7.31%。
本区深丘、浅丘、平坝交错分布,海拔高度一- 8 -般在500~800m左右,地形以丘陵为主,河谷地区分布有较多平坝,间有台地,省道贯穿全区,区内食品工业发展较好,商业和贸易繁荣。
本区以建立和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实行“工业兴县”战略为主要发展方向和重点。
重点建立“平昌县生态工业与商贸经济园区”和“平昌县食品工业生态经济园区”,在园区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认证、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建成全县政治、经济、科技信息、文化、教育中心,辐射带动白衣、坦溪、云台等乡镇。
8、生态示范区主要建设领域和重点任务平昌生态县建设近期建设主要围绕生态省建设9大重点示范工程展开,涉及项目38个,总投资7.5亿元。
中长期的重点工程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文化、生态县建设的支持系统共6个大类24个子项目,总投资约15.49亿元。
其中,近期主要项目为:涉及县农业局的项目8个。
分别是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投资560万元;无公害水果基地建设项目,投资380万元;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优质水稻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200万元;无公害油菜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投资120万元;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投资1500万元;大中型沼气池建设项目,投资7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