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法结题报告篇一: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太浮中学杨朱进一、问题的提出: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方法的培养置于了更重要的地位。
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使一个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造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形成的过程。
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来理解,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要素的整合,明确提出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课程的功能要变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将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体验和领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才能真正获得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
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讲话更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荣辱观教育,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内化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动。
XX年,成长网对中小师生进行的调查显示:88%的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说教味浓,学生缺少实践体验的机会,80%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对自己影响很小或者几乎没有影响。
在此之前,我们也对本校学生就学习目的和动机进行了实际的问卷调查,结果只有27%的学生能基本明白学习目标。
这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定位我们的课堂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状况,创立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的依据与基础研究的依据:(一)新课标的要求1.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2. 新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积极反映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科学性,根据学生实际提出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和要求;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强调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科学化;坚持综合化的课程形态,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以主题模块的方式组织教育材料,力求增强思想品德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二)行动研究理论:它的基本内涵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显著特征是:为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教学模式是涉及到学校中以人为主体的研究,教师和学生都是行动的主体和参与者,因此他们同时也都是研究者。
而且就教学模式研究本身而言,纯理论的研究有其统率指导和上位引领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实践行动,教学模式问题的发现要从实践行动中来,教学模式问题的解决也要在实践行动中进行。
(三)发生认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不断建构”的过程。
这是一个个体不断地将外部事物纳入主体图式,引起原因式变化和调节的过程,即不断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
使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活动成为一个感性的活动过程,并强调主体对客体的主动建构活动。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成为后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现教学”和美国心理学家萨奇曼“探究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四)人的主体性理论: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其核心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素质教育中讲的全面性,主体性和创造性。
这一思想的贯彻实施必然对学校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学习方式,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发生全方位的影响和改革。
研究的基础。
一、溯源历史,这种注重学生主观体验而获得教学成功的思想由来已久。
其中,原始人的教做结合可谓是这一观念和做法的开端。
此外,古希腊的智者派讲授雄辩技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式教学对话、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古罗马西塞罗模拟演说练习,中世纪宗教教育中的情感与理智的结合,人文主义教学中思想情感的陶冶,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便易性原则,卢梭“行以求知”的主张,福禄贝尔的游戏教学原则,乌申斯基对经院主义学校的批评,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托尔曼提出的“中介变因”理论,以马斯洛为代表的现代人本主义思想,杜威提倡的活动课程,蒙台梭利环境作用的原则,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教学目标论及操作条件学习学说,罗杰斯的情意主义教学过程论,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赞科夫的实验新体系等等生活。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一)本校七、八、九三个年级三百多名学生为对象,跟踪研究一年。
㈡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辅以调查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
四、研究目标:㈠开展“体验式”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工作,形成调查报告。
㈡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符合新课标要求、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和学习评价办法。
㈢通过本课题研究,拓展“体验式”教学外延,探索学生课外体验学习生活的途径和方法。
五、研究内容:㈠“体式”教学现状调查。
1、通过对教师的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们对“体验式”教学理解到何种程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给了他们什么样的启发和帮助;“体验式”教学在哪些类型的教学中运用起来有优势或有难度;“体验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有何作用和不足;课程改革对体验教学有哪些新的挑战。
2、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体验学习的方法、体验的形式认识多少,又是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听课获得知识;是否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是否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㈡构建符合新课标要求,具有地区特色的“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模式和课业学习评价办法。
1、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出发,遵循新课程提出的“双主体性”教学改革理理念,克服以往“我讲你听”的课堂讲授模式。
探索找到几种师生互学,角色互换等具体活动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和热情,真正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篇二:体验式教学开题报告本项目的核心概念界定: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以获得经验和认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活动。
它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能动性、感受性,它突出的不是对知识体系的原封不动的储存,而是强调自我的感悟与发现,追求过程与主体心灵的共振效应。
本项目的选题背景:当前的教学现状是绝大多数教师学习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但是却很难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穿新鞋走老路,沿袭着传统教学思想。
虽然,教师已认识到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要突出学习的过程、要突出学习方法与策略的体验,可一到课堂实施时,由于教材内容、教学时间的限制,疲于赶教材,课中没有给细细体验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有时教师似乎提供了独立思考、合作、操作等体验的机会,但多会迫于时间紧张,草草收场,流于形式。
另外学生在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中,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还很不够,但大多数的教师却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指导,也缺乏对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评价。
香港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在教育上吸取了不少西方教育思想与理念,他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十分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同时他们对体验式教学有着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如果与毗邻的香港一起进行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研究可谓资源丰富,信息全面,能够很好的推动课题的研究。
国外的体验式教学研究现状:1.理论研究少,体验式教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教学思想,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卢梭自然主义教学思想以及杜威经验主义教学思想。
然而尽管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但现当代学者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甚少;2.教学实践多,研究人员把精力集中在了对体验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的探讨上,尤其是体验式学习模式的研究,这可能与国外教育研究的重心从教学方法转移到学习者有一定的关系;国外有70%的教育机构--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国内的体验式教学研究现状: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也处于刚起步阶段。
在现行教育体系以内的,比较著名的以李吉林老师为代表的情景体验教学法已经取得了相当令人瞩目的成就,官方机构也正在积极推介;民间的,以智善好学堂的尚老师为代表的研究人士积极实践,在总结国外教学经验的同时,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做了系统的调整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但知之者寥寥无几。
目前研究的现状如下:一是,经验总结式的研究多,而行动研究少,二是,理论研究多,而理论指导的实践研究少,三是,依据本土资源研究多,联系境外的实践少。
本项目的理论依据;1、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学不仅仅是种告诉,更不是简单地告诉。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践的一个体验、感悟过程。
”2、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同时他认为:“认知源于主体与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3、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4、《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还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