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传导通路(2)
② 中间内侧核→白质前连合 →脊髓小脑前束(双侧)→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
传导上肢和躯干上部: 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楔束副核 楔束副核(同侧)→经小脑下脚→旧小脑
二、痛、温和粗触、压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1)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后角固有核
第3级:丘脑腹后外侧核 (2)脊髓内交叉(丘系交叉) (3)经内囊后肢
Ⅲ 腹后外侧核的 轴突 丘脑中央辐射
Ⅱ 薄束核 楔束核的 轴突 交叉 上行 改名 Ⅰ 脊神经节细胞 中央突 薄束 楔束 周围图 后根 脊神经
起点—肌、肌腱、皮肤
终点—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把深感觉传至小脑,不产生意识性感觉,而是反射
地调节肌张力、协调运动以及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
Ⅲ
腹后外侧核的 轴突 丘脑中央辐射
Ⅱ 后角固有核的 轴突 交叉 上行 改名
Ⅰ 脊N节细胞 中央突 后角固有核 周围图 后根 脊神经
起点—皮肤 终点—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
2.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1)第1级:三叉神经节 第2级: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 第3级:丘脑腹后内侧核 (2)延髓和脑桥交叉(三叉丘系交叉) (3)经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不 同 区 域 损 伤 、 视 野 缺 损
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
瞳孔对光反射:以强光照射一侧瞳孔时,引起 两侧瞳孔缩小。
直接对光反射:受光照射的一侧瞳孔缩小。
间接对光反射:未受光照射的一侧瞳孔缩小。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上丘臂
睫状神经节
3.第三级神经元的传导纤维均通过内囊,然后将信息 分别投射(经丘脑中央辐射)到大脑皮层各感觉中枢。 (经内囊)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Pathway for proprioception
1.意识性本体(位置、运动、震颤)感觉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特点: 信息传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 (1) 第1级:脊N节 第2级:薄束核、楔束核 第3级:丘脑腹后外侧核 (2)延髓交叉(内侧丘系交叉) (3)经内囊后肢
(3)经内囊后肢下端
Ⅲ
内侧膝状体的 轴突 丘脑中央辐射
Ⅱ 蜗神经前、后核的 轴突 交叉 上行 改名
Ⅰ 蜗N经节细胞 中央突 蜗N 周围图 螺旋器
听觉传导通路损伤的症状
外侧丘系以上的听觉传导通路含有两耳的听觉冲动, 故一侧外侧丘系、听辐射或听觉中枢受损,不产生明显 的听觉障碍。 中耳、内耳、蜗神经或蜗神经核病变引起患侧耳听 力障碍。
感觉传导通路 Sensory pathway
主讲:甘子明教授
传导通路的区分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起于各类感受器的冲动,经周围神经传入中枢后,经中 继(核)后终止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的神经通路。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由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发出纤维,直接或通过中继 (核)终止于脑干、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再经周围神经 至效应器的神经通路。
角膜反射路径
角膜 眼轮匝肌 三叉N的眼支 面N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两侧面N核
视觉传导通路 Visual pathway
由三级N元组成: 第1级:视网膜的双极细胞 第2级:视网膜的节细胞 第3级:外侧膝状体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1)第1级:视网膜的双极C 第2级:视网膜的节C 第3级:外侧膝状体 (2)视交叉 (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 (3)经内囊后肢下端
休息一下
浅、深感觉的区分
浅感觉:来自皮肤和粘膜的痛、温、粗触、压觉。 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关节和骨膜的位置觉、 运动觉和振动觉。
注:浅感觉的精细触觉经深感觉传导通路上行
感觉上行传导的特点
1.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突触)(3级传导) 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 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或脑干; 第三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丘脑腹后内、外侧核。 2.第二级神经元(轴突)上行过程中在脊髓 或脑干内有一次交叉或越边。(交叉)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意识性 非意识性
一、本体感觉传导 (深感觉) 1.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2.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二、痛、温和粗触、压觉传导 (浅感觉) 1.躯干、四肢痛、温、触、压觉的传导通路 2.头面部痛、温、触、压觉的传导通路 附:角膜反射 三、视觉传导 附:瞳孔对光反射 四、听觉传导
动眼神经
两侧动眼N副核
顶盖前区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
瞳孔缩小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示 意 图
视束部分—顶盖前区—动眼神经核—睫状神经核
听觉传导通路
第1级:蜗螺旋N节
Auditory
pathway
(1)三级N元接力传导
第2级:蜗N前、后核 第3级:内侧膝状体
(2)脑桥交叉 (外侧丘系交叉)
部分交叉、部分不交叉
Ⅲ
腹后内侧核的 轴突 丘脑中央辐射
Ⅱ 三叉N脑桥、脊束核的 轴突 交叉 上行 改名
Ⅰ 三叉神经节细胞 中央突 脑桥 脊束核 周围图 后根 脊神经
起点—皮肤 终点—中央后回下1/3
角膜反射 Corneal reflex
轻触一侧角膜,引起两眼同时闭睑的反应, 称角膜反射。由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共同完成。角膜 反射消失是深昏迷的一种表现。
特点: (1)两级N元传导 脊神经节 胸核、中间内侧核 (2)第二级神经元纤维部分交叉、部分不交叉。 (3)不经内囊,直接到小脑皮质。
第II级神经元-中间内侧核 胸核
第I级神经元-脊神经节
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
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中间内侧核 胸核 ① 胸核→脊髓小脑后束(同侧)→经小脑
下脚→旧小脑
感觉传导通路小结
1
躯干和四肢浅感觉 脊神经节 躯干和四肢深感胞
2
后角细胞 薄楔束核 蜗神经核 节细胞
3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内侧丘系 外侧丘系 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
三叉N节 脑桥核 脊束核 丘脑腹后内侧核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传导过程中有一次交叉; *一侧半球接受对侧半身体的感觉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