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以下是分享的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理解故事的寓意。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
成语。

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

请看大屏幕。

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

(出示多媒体)
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
3、"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

)他是怎么说的?他先夸自己的(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
(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4、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

(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
(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

(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4)他为什么张口结舌?他敢试给大家看吗?为什么?
(5)拓展思维练习: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_____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剧小表演。

四、联系生活,明道理。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五、拓展作业:
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5、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6、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六、质疑提问。

七、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课外阅读23个成语故事。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
画一画
1.读课题
2.围绕"矛盾'展开教学
(1)见过矛吗?干什么用的?请同学上来画一画。

再请同学画一画盾,说说用处。

读一读
(2)文中卖矛又卖盾的楚国人是怎么向围观的人推销自己的矛和盾的?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用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
轻声读读这两句话,比较比较,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

你们都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破绽,可那个楚国人认识到了吗?他还在那儿(夸口)指名读出"夸口'的语气。

(3)就这么洋洋自得地夸口着,可后来怎么张口结舌了呢?
相机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言外之意是什么?
(4)楚国人张口结舌的一刹那,心里在想什么?
(5)现在你知道什么叫"自相矛盾'了吗?
(6)这个故事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说一说
你周围的人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呢?你打算怎样劝导他?
编一编
这是一个靠卖矛和盾为生的楚国人,因为这件事情,他的生意变得非常冷清,他在家中好好想了一想,决定改变自己以往的言行,他后来会怎样做生意呢?他的生意怎么样呢?聪明的孩子们,你能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吗?
演一演
编完故事演一演。

课后练习:
1.用"自相矛盾'说一句话。

2.修改前后矛盾的语句:
3.读读自己平时的练笔,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尝试修改。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4、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几年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寓言故事,能说几个故事的名字吗?
2、那你能说说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3、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篇则新的寓言故事,指读课题:自相矛盾。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提出自学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b、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c、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a、请同学读书,其他同学评价。

b、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c、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扣词、精读课文
"张口结舌'的教学
在同学质疑过程中扣住"张口结舌',问:什么叫张口结舌?课文中讲了谁张口结舌?他为什么会张口结舌?
"夸口'的教学
通过张口结舌的教学引出两次夸口的内容?
a、他夸口之下说了什么话?
b、那你能读好夸口的语气吗?
c、引导学生用"随你都'说几句话。

d、这两句话一起说出来你会想些什么呢?
四、联系生活、揭示文章意思
1、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那个人为什么"张口结舌'了吧?(指名回答)
2、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吗?
五、读古文,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这个故事和这么多的事例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其实早在2200多年前《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就已经流传开了,它是我国法家学说的杰出代表韩非子所作,想去读读2200多年以前韩非子的《自相矛盾》吗?
2、出示古文《自相矛盾》学生自读。

3、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课文说说古文大概的意思。

4、小结:同学们我们刚刚分别读了现在《自相矛盾》和2200多年前的《自相矛盾》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六、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长河中,还有很多像《自相矛盾》一样流传了几千年的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去读一读,不光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也会使我们在今后的人生的道路上走的一帆风顺!
七、作业(略)
八、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夸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