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复习课课件
3 .观 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景象 4 .胜 何可胜道也哉 尽 高处不胜寒 承担,承受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 称焉 尽 5 .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辅助 伯乐相马 仔细看,审查 儿已薄禄相 相貌
(四)说明句中加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临川:王安石纪念馆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点击高考
(一)名句默写 1.(2012年湖南卷)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 ,而人之所罕至 焉, 。 2.(2011年天津卷)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_____ ,亦不能至也。 3. (08年浙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 4 . (08年湖南)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07年天津)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 “余于仆碑,______,______,何可胜道也哉!”
5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见,动作名,前进的道路,见到的景象]
6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作名,到达的人]
7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作动,照明] 的地方]
8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作名,险远
9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作名,幽深昏暗、让人迷乱的地方]
复习一:文章脉络
记叙 褒禅山命名的 由来 者尽 ,吾 可志 以而 无不 悔能 矣至
游 (议论的 褒 基础) 游洞的经过 游华山洞的心得 禅 山 议论 记 (记叙的 借仆碑抒发感慨 深化)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学 者 不 可 不 深 思 而 慎 取 之
复习二:归纳主题
治学 两个不同的事物联 本文把______ 游山 和______ 游山 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 系起来,借______ 尽吾志 深思慎取 ”的道理。 学都要“________” 和“________
1 .以故其后名之褒禅
因为,介词 是、为,表判断。
2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 .盖音谬也
大概,承接上文,表示推测
4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5 .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顺承
6 .于是余有叹焉 语气助词
7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用在主谓之间,助词
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9 .夫夷以近
连词,表并列
因为,连词
10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连词,表顺承
11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转折连词
“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 代词,它,指洞穴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那些,指好游者 5、盖其又深, 代词,它,指后洞 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那些,指游客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
作者简介
“唐宋八大 家”之一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 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 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 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 张文章“务为有补于 世”。他的文章结构谨 严,说理透辟,笔力雄 健,语言洗炼,在唐宋 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 的作品今存《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文言虚词 1、(08年浙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2、(08年福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08年湖南)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4、(09年天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5、(09年安徽)其孰能讥之乎!
复习要求(文言知识)
1、重读课文,结合注释逐句口译。 2、积累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例子。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根据句式特点及语境翻译句子。
《游褒禅山记》复习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 作者简介 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 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 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 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 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 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 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 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 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 列宁称其为 公,故世称“荆公”。1086年司 “中国十一世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 纪的改革家”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 公”。
10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动用法,使……错,弄错。传,动作名, 流传文字。名,名作动,称说,说出]
(三)解释下列实词的意思 1 .得 此余之所得也 心得,收获 古人之于天地、……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能够 可以 2 .道 有碑仆道 路 何可胜道也哉 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岂, 难道
“其”字意义用பைடு நூலகம்归纳
一、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物,用在名 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它) 的” 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活用为第一人称,译为“我、我的” 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1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作动,筑舍定居] 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4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名,名作动,命名] [侧,名作状,从旁边] [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 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 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 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复习三:(一)请列举课文中古今异义的句子
1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十分之一 今:数词,十一
2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不同寻常、不平凡 今:表程度的副词,很, 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