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学课件:7_1贫血总论

内科学课件:7_1贫血总论

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胃镜、B超等检查
1.正常红细胞 2.大红细胞 3.小红细胞 4.巨红细胞
1.畸形红细胞 2.椭圆形红细胞 3.镰形红细胞 4.靶形红细胞
【治 疗】
一、病因治疗 二、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选择相应药物
1.铁剂 : 缺铁性贫血 2.叶酸和VitB12:巨幼细胞性贫血 3.VitB6(吡哆辛):部分铁粒幼细胞贫血有效 4.糖皮质激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5.雄激素:慢性贫血 6.红细胞生成素(EPO) :肾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7.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 8.中医中药:慢性贫血
毛发枯干、低热等。 二、心血管系统
活动后心悸、气促、心率加快,严重贫血时可 有心脏扩大、心绞痛、心力衰竭,ECG出现ST段降 低、T波平坦或倒置。
三、中枢神经系统 头晕、头痛、目眩、耳鸣、嗜睡、注意力不集中、
精神不振等,严重时可出现晕厥、神志模糊、精神异常。 VitB12缺乏者可有肢体麻木、感觉障碍、行走不稳等。 四、消化系统
2.贫血发生速度 3.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 4.机体的基础疾病
【诊 断】
一、有无贫血 二、贫血程度 三、贫血病因和类型
1.详细询问病史 ⑴ 有无出血史 ⑵ 妇女月经是否过多 ⑶ 营养状态 ⑷ 有无化学、药物、放射线接触史 ⑸ 尿色是否深黄色,或酱油色 ⑹ 有无慢性病史 ⑺ 家庭中有无类似的贫血
食欲不振、腹胀、恶心、舌乳头萎缩、舌炎、黄疸、 脾肿大、异食癖 五、泌尿生殖系统
多尿、蛋白尿、月经不调、性欲改变
贫血症状有无和轻重取决于:
1. 贫血的程度
程度
Hb(g/L)
轻度
<120~91
中度
90~61
重度
60~31
极重度
<30
症状 无或轻微 活动后心慌气短 休息时感心慌气短 并发贫血性心脏病、意识模糊、晕厥
<4.0
Hct(%)
<42
<37
<30
贫血是病理状况,不是一种独立疾病 判断贫血时应注意事项:
1. 年龄、性别、地区的差别 2. 血容量改变对RBC计数和Hb浓度的影 响(严重脱水、低蛋白血症) 3. 急性失血早期(6小时内)可无贫血或 贫血不明显(血浆和红细胞平行下降)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红细胞生成
二、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1.造血衰竭 2.无效造血 3.骨髓受抑 4.骨髓浸润 5.造血刺激因子减少 6.造血微环境异常 7.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1.红细胞内在缺陷 2.红细胞外因素
三、失血
临床疾病
干/祖细胞异常,如再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放化疗后 白血病、骨髓瘤 肾性贫血 骨髓基质、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细胞因子 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慢性疾病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体格检查: ⑴ 皮肤粘膜:贫血貌,有无黄染、紫癜、瘀斑;
• ⑵ 有无舌乳头萎缩,“牛肉舌”,毛发 干枯;
⑶ 有无指甲变平、凹陷反甲;
⑷ 淋巴结、肝脾是否肿大; ⑸ 有无神经系统表现、感觉障碍;
3.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贫血的主要依据) (1)血液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涂片形态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 (2)骨髓检查:包括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 (3) 病因检查:
【定 义】
贫血(anemia)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 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量(Hb)和 (或)红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 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的一种病理状态。
贫血的标准
贫血诊断的标准(成人) 男性 女性 妊娠
Hb(g/L)
<120 <110 <100
RBC(x1012/L) <4.5
三、计量学、病因发病机制分类的优缺点
计量学分类
病因和发病机机制分类
优点: 对贫血的诊断能提供 线索,有一定实用价值
有利对贫血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缺点:实验室检查误差
多种因素或发病机制复杂的贫血
贫血早期,混合性贫血 无法进行简单归类。
不能正确反映其类型。
【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疲乏、困倦、软弱、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干燥、
骨髓
肾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EPO缺乏
多能造血 干细胞
红系祖 细胞
原红 早幼红 中幼红 晚幼红
网织红 细胞
Hb DNA
再生障碍性


纯红再障


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征




巨幼细胞贫血 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
骨髓造血及贫血发病机制示意图
外周血
失血性贫血 血 液 丢 失
成熟红细胞 破 坏 过 多
溶血性贫血
各类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各类免疫性和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
【分 类】
一、贫血程度:轻、中、重和极重 二、细胞计量学 三、贫血进展速度:急、慢性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五、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增生性、低增生性
一、贫血的严重程度
血红蛋白(g/L) <30 贫血程度 极重度
30~ 60~ 90~ 重度 中度 轻度
二、计量学分类
类型
MCV(f l) MCH(pg) MCHC(%) 常见疾病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2 31-35 巨幼细胞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26-32 31-35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26
<31
缺铁性贫血
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慢性病性贫血
三、对症支持
输血适应症:急性大量出血, 严重慢性贫血
四、脾切除适应症
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脾功能亢进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五、骨髓移植
1.重பைடு நூலகம்再生障碍性贫血 2.部分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小 结】
1.贫血是一种临床表现,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2.发病机制涉及三个方面 3.贫血的诊断必须寻找病因 4.病因治疗是纠正贫血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