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调查方法知识点

社会调查方法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
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抽样调查:指的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
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3、普遍调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二、问答题:
1、社会调查的分类及依据:
1)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
2)根据收集资料的方法,可以分为问卷调查(自填问卷与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
面访问与电话访问);
3)根据调查的目的或作用,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和预测性调查;
4)根据社会调查的性质或应用领域,可以分为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
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2、社会调查的作用意义:
1)描述状况: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是人们深入认识这一现象的基础。

可以
回答社会现象“是什么”或“怎么样”等问题。

2)解释原因:能够被广泛地用来探讨不同社会形象之间的关系,探讨某一现象发生
的原因。

可以回答社会现象“为什么是这样”或“为什么会如此”等问题。

3)预测趋势:对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预测。

当然科学的预测是建立在对
这一现象的准确描述和正确解释的基础之上的。

3、抽样调查及普遍调查的优缺点:
1)普遍调查的特点:
a)涉及对象多,调查范围广;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
b)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
c)调查项目不能多,只能了解某一方面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
d)资料准确,适于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2)抽样调查的优点:
a)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
b)可以十分迅速获得资料数据;
c)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d)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e)准确性高。

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
一、课题的分类:
1)按其关注点或侧重点:理论性与应用性课题;
2)从调查课题的来源上:自选课题与委派课题。

第三章调查设计
一、名词解释:
1)分析单位:一项社会调查中所要描述或分析的对象。

2)描述性调查:发现和概括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

3)解释性调查: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的社会
研究类型。

4)探索性调查: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
认识,同时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二、问答题:
1)分析单位的两种错误:
a)层次谬误:又称区群谬误或体系谬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较
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较低层次)的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b)简化论错误:又称简约论,指研究者仅仅用十分特殊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
次的现象。

2)分析单位的分类:
a)个人
b)群体
c)组织
d)社区
e)层次谬误
f)简化论
3)三种不同目的的调查类型特征:
第四章抽样
一、名词解释:
1)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
分元素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

2)总体:总体通常与构成它的元素共同定义: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而元
素则是构成总休的最基本单位。

3)样本: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4)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
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
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5)概率抽样:
6)非概率抽样:
第五章测量
一、名词解释:
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
表示出来的过程。

2)定类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
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3)定序测量: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

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
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4)定距测量:也称为间距测量或区间测量。

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
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5)定比测量:也称为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

定比测量除了有上述3 种层次测量的全
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0点(有实际意义的0)。

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
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

6)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些抽
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7)变量:就是指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说,就是包括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

8)自变量:
9)因变量:
10)分配率系数:
11)测量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
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
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12)测量的效度:也称作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

它是指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
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二、问答题:
1)测量的性质:
2)测量的具体类型:
3)李克特量表:112页
第六章问卷设计
一、问答题:
1)问卷的类型及其优缺点:
a)自填式问卷,
优点:I.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II.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III.可避免某些人为误差。

缺点:I.问卷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II.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

III.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b)访问式问卷,
优点:I.调查的回答率较高。

II.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

III.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

缺点:I.调查员和被调查者之间的互动有时会影响到调查的结果。

II.访问调查的匿名性比较差。

III.访问调查的费用高,代价大。

IIII.结构访问法对调查员的要求更高
2)问卷设计的原则:
a)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b)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
c)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连的各种因素。

3)如何设计问卷:
4)问卷设计的方法
a)问题的形式
b)答案的设计
c)问题语言及提问方式
d)问卷设计的常见错误
e)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f)相倚问题
5)设计的步骤:
a)探索性工作
b)问卷设计初稿
c)试用
d)修改定稿并印制
6)问题的形式:
1.填空式。

2.二项选择式。

3.多项单选式。

4.多项限选式。

5.多项排列式。

6.多项任选式。

7.矩阵式。

8.表格式。

7)设计的问题:
8)答案的设计:除了要与所提的问题协调一致以外,特别要注意做到使答案具有穷尽
性和互斥性。

9)设计问卷中答案会出现的问题:
a)概念抽象
b)问题含糊
c)问题带有倾向性
d)问题的提法不妥
e)问题有多重含义
f)问题有多重含义
g)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第七章资料收集
一、问答题:
1)调查人员的选取:
a)调查员的一般条件
b)诚实与认真。

c)兴趣与能力。

d)勤奋负责。

e)谦虚耐心。

2)调查员的特殊条件:
a)所选的调查员在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背景条件上与被调查者越接近越好。

b)从调查区域说,调查员最好的当地的。

c)社会生活经验丰富的调查员调查效果好。

第八章资料处理
第九章资料的统计分析
一、名词解释:
1)平均数:总体各单位数值之和除以总体单位数目所得之商
2)算术平均数:
3)几何平均数:
4)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

5)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值的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处于中央位置的那个数值
就叫中位数。

它所描述的是定序变量以上层次的变量。

6)异众比率:指的是一组数据中非众数的次数相对于总体全部单位的比率,
用VR表示。

7)相关系数:
8)离散系数:
二、问答题:
1)级差的概念及计算:
2)置信区间的计算:
3)相关关系:
第十章撰写调查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