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公开课课堂课件

高三语文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公开课课堂课件


方法二:缘景明情品意象,侧面描写来衬映
寻陆鸿渐不遇
环境描写 皎然
意象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侧面烘托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高洁脱俗、寄 情山水 、潇洒疏放)的( 隐士 )形象。 (步骤二)诗歌前四句通过( 环境描写)写出 了(陆鸿渐的隐居之地幽僻、高雅)体现了陆 鸿渐(高洁脱俗)的特点;后两句通过(西邻 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 寄情山水、潇洒疏放 )的特点。 (步骤三)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江月。
反衬
请分析概括词中周瑜的形象特点。
规 范
诗 歌 形

象 鉴
题赏



步骤一:说特点
人物形象描摹:特征(遭遇) + 身份 。 人物身份:游子、思妇、将士、官吏、隐士、文士等
步骤二:析诗句
分析描写方法, 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 象的性格特点和识别依据。
方 方法一:一颦一笑总关情,言行肖貌要留心
法 指
方法二:缘景明情品意象,侧面描写来衬映
导 方法三:知人论世细推敲,巧看注释获信息
方法一:一颦一笑总关情,言行肖貌要留心
正面描写 (1)外貌描写:容貌、衣着、姿态等 (2)神态描写:面部表情 (3)心理描写:情感、心理活动 (4)动作描写:动作行为 (5)语言描写: 对话和自问自答
方法一:一颦一笑总关情,言行肖貌要留心
采莲子 提示身份
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动作描写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 心理描写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情窦初开、大胆 热情 、纯真羞涩 )的( 采莲女 )的形象。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四川卷)
景物烘托
试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牛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心理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外貌
行动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
“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等); 侧面衬托(环境渲染、衬托等手法);
步骤三:明作用
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 形象表达××感情。
请分析概括词中周瑜的形象特点。
步骤一:本词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风流潇洒、 从容英勇)的(儒将)形象 步骤二:词在上片通过(环境的渲染)描绘(古战 场乱石穿空,波涛翻滚的)情形,为英雄造势; 词的下片通过(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了周瑜的风 流潇洒,通过(小乔的衬托)表现了周瑜的年少有 为,通过(曹军溃败反衬)周瑜的从容英勇。 步骤三:诗人塑造周瑜英雄形象(表达对周瑜的 敬慕;反衬自己年迈无为,抒发壮志难酬的)复 杂情感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方法三:知人论世细推敲,巧看注释获信息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细看题目,巧看注释。 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 思想抱负,在整体理解的 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 物形象的身份。
方法三:知人论世细推敲,巧看注释获信息
鹧鸪天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动作描写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 意象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心理刻画
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涪州别驾、黔 州安置,后移戎州安置,至元符三年(1100)得赦,在 蜀地流徙五年余。这首《鹧鸪天》,就是戎州安置时答蜀 士史应之之作。
念形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 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课 内 复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习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勾画
分析
明确:答题三要素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步骤一:诗中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 珍惜友情、风流潇洒)的诗人形象。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步骤一:诗中塑造了一位(狂放不羁,挑战 世俗)的(谪人)形象
步骤二:通过(动作细节描写),刻画出他 纵情饮酒,在风雨中吹笛,醉酒后头簪花朵, 反戴帽子,听歌观舞,白发却插满黄花的(放 浪不羁)的形象;诗人发出“付与时人冷眼看” 的感慨,表现了他(傲视世俗。)
步骤三:借这一形象抒发了作者心中郁结的 愤懑与不平,对现实政治迫害的不满和抗争。
众里寻他 慧眼识人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南康三中:杨兴

1 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 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掌握答题三步骤并规范组织 答案。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出
明 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
确 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人(抒情主人公自己和作者塑造的形象)
(步骤二)通过(动作描写)描绘( 采莲女出神 凝视意中人,向意中人抛掷莲子表达爱意 )的
情形,体现采莲女 (情窦初开、大胆热情)的特点 ;通过(心理描写 )写出采莲女被人发现行为后心 理活动,体现她(纯真羞涩)的特点。
方法二:缘景明情品意象,侧面描写来衬映
侧面烘托 1、注意环境(时间、天气、地点、周 围景物)对刻画人物起到的作用。 2、尤其注意意象的含义,理解这些意 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3、注意他人视角中人物的形象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江月。
请分析概括词中周瑜的形象特点。
课 内
1 苏轼
环境烘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复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习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
正衬
外貌神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