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龙华区概况
龙华区地处海口市中心繁华地带,享有“椰海明珠”之美誉。
它东接美兰区、琼山区,西面与秀英区相邻,北临琼州海峡,南依定安县。
区域交通发达,公路网络覆盖全区,东线高速公路纵贯五镇;绕城高速公路横挂其腰,联通东、西、海文三条高速公路;东环轻轨铁路穿梭城区。
传说海口是龙腾之地,龙华区的取名也缘于历史传说,辖区内以龙命名的镇、街道、村、沟渠等处处皆是,历史沿革起源于汉代,开埠于宋末元初。
从汉代起,属广西。
唐代公元627年,海口始隶属于琼山县。
明代公元1370年,划归广东。
2002年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琼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以原琼山市和海口市原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的行政区划设立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
龙华区辖海口市原新华区的行政区域和原琼山市的龙桥镇、龙泉镇、新坡镇、遵谭镇以海榆中线公路为界的东侧地区以及府城镇的薛村、大样村。
全区土地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现辖5个镇(城西镇、龙桥镇、新坡镇、遵谭镇、龙泉镇)、6个街道(中山街道、滨海街道、金贸街道、大同街道、海垦街道、金宇街道)以及72个居民委员会、54个村民委员会、309个自然村。
201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4.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56万人,农村人口8.32万人;户籍人口45.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95万人,农业人口14.02万人。
辖区有汉族、黎族、瑶族、苗族、满族、土家
族、回族等民族,以汉族为主,约占总人口97%。
城镇化率达87.18%。
近年来,龙华区先后荣获“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制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区”、“全国优秀基层检察院”、“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国家级示范区”、“全国民政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国家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继2001-2004年获得“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2005-2008年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后,又荣获2009-2012年“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实现了“三连冠”,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以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国家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认定以及“海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区”、“海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海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海南省扶贫开发先进集体”、“海南省爱国卫生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省、市荣誉称号。
2014年获得“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民健身运动全国优秀组织”、“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单位”、“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活动全国先进单位”、“海南省禁毒优秀市县(区)”、“海南省‘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龙华区北面临海,海岸线长约8公里。
地处台地和平原,地势平缓,西部、东南部较高,中部、北部低平,绝大部分地区在
海拔100米以下,地形略呈长心形。
地表主要为第四纪基性火山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大面积分布,全区地貌基本分为北部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的滨海平原区,西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为主的熔岩台地区,东、南部沿南渡江阶台地区。
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湿凉多台风暴雨,冬季干旱不冷,冷气流侵袭时有阵寒。
年平均气温23.8℃;年平均降水量1816毫米。
年平均蒸发量1834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5%。
常年以东南风、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米/秒。
全年无霜,年平均日照时数2069小时。
龙华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14年,经济总量(GDP)实现455.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3亿元,下降1.8%;第二产业增加值120.92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328.96亿元,增长11.6%。
第
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15.2%和
85.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697元,比上年增长8.0%,按当年年平均汇率折合11400美元。
在新常态下总体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标志着龙华区“十二五”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新局面。
龙华区教育确立“建设教育强区,树立教育品牌”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和均衡发展。
2012年,顺利通过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2013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被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的牌匾。
2014年来,龙华区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均衡发展在全区铺
开,夯实了教育基础,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全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200个,建成3所乡村少年宫和6所公办幼儿园,玉沙实验学校初中部主体工程完工,全区有7所公办小学进入全市学业质量监测综合评价前十名。
在全省率先试行中小学校学区管理制,金盘实验学校和龙华小学等优质学校开办分校,玉沙实验学校和华侨中学合作办学,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2014年末,辖区拥九年制学校5所,初中学校7所,小学30所,幼儿园190所,全区有7所学校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评估。
龙华区丰富旅游资源辖区拥有名胜古迹九个,分别是冼太夫人纪念馆、海瑞墓园、韦执谊纪念馆、秀英古炮台、中共琼崖一大旧址、海口钟楼、海口骑楼老街、古村落、珠崖郡遗址。
旅游景点十二个,分别是万绿园、人民公园、金牛岭公园、海口世纪公园、文明生态村景区、羊山休闲公园、观澜湖国际高尔夫度假区、年丰休闲农业观光园、龙浩生态农业示范园、龙华区绿色慢行道、海口柏盈兰花产业园、冯小刚电影公社。
民俗风情四个及旅游购物美食天堂,它们成为海口市乃至全省闻名遐迩的旅游名片。
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
学校概况
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位于海口市金龙路,地处海口最繁荣的商贸中心,前身为海口市玉沙小学,它始建于1922年,漫漫岁月中,玉沙学校在这里播种理想,耕耘希望,九十年春夏秋冬,九十年风雨兼程,换得新绿百千生。
伴随着时代的激情跨越, 带着新时代的崭新面貌,海口市政府于2008年投资建起了新校区,使玉沙学校成为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制学校。
2014年更名为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增办初中部。
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约42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目前学校有小学25个班,初中3个班,在校学生人数1500多人,是龙华区整个金贸辖区唯一一所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学校规划办成小学部48个班、初中部24个班,3360名学生。
教师团队
学校现有教职工80多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青年教师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中有省、市级骨干教师10人,积极参加市、区级各类比赛,多人多次获奖。
我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积极倡导“脚踏实地、团结拼搏、同心协力、力争优秀”的玉沙学校精神。
教学环境
小学部有标准教室40间,设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电子备课室、实验室、美术室、舞蹈室、音乐室、图书阅览室、器材室、校医室、少先队室等,校园整洁优美,配套齐全。
中学部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综合楼,含标准教室25间、功能室65间、办公室20间,规划明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其中,初中部拥有实验室(理、化、生、综合学科)10间、仪器标本准备室8间、音乐舞蹈室(音乐、乐器、舞蹈)7间、美术室(美术书法、教具)8间、计算机室(教室、辅房)10间、电子阅览室4间、教具4间、多媒体教室2间、资料室2间、公共教学用房等其他功能室10间,共计65间。
教学特色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跳出玉沙求发展,利用特色创品牌”的办学思路,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德育工作为核心,以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为龙头,以发掘学生特长为突破口,以行为规范教育为手段,开设“围棋、书法、合唱、武术”等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努力打造“书香校园、高效课堂、真爱教师、儒雅学生”的办学愿景,抓质量、抓特色,积极营造“勤勉、务实、团结、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办学质量
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龙华区政府以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为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吸收海南华侨中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2014年6月,龙华区政
府与海南华侨中学签订合作协议,将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作为海南华侨中学的联盟学校,对玉沙实验学校进行全面帮扶,力争用三年时间把玉沙实验学校创建成省级规范化学校。
办学成果
近年来,学校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办学管理逐步规范,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4年小学学业质量监测中,玉沙学校小学部总合格率和总优秀率跃居全市公办学校第四名。
曾被评为“海口市规范化学校”、“海口市少先队先进单位”、“海口市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单位”、“龙华区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教学质量提高奖”等;2012年12月被评为海南省省级规范化学校(海口市玉沙小学)。
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规划效果图
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校容校貌
小学部中学部运动场
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活动剪影
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功能室
(电脑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领导关怀
市教育局局长厉春到我校调研市委书记陈辞到我校调研市政协主席韩美到我校调
特色教育
歌舞比赛队形队列比赛书法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