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M1-M7
(3)MIC分型 ALL:T-ALL,non-T-AII ANLL:MI-M7 (4)遗传学分型
1、急性白血病 血象: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中度或重度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白细胞计数不定。 血小板计数减少。 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红细胞系增多
(四)血涂片的观察 1) 白细胞分类计数 2) 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
3) 约略估计血小板数量及注意其形态有无异常
4) 必要时注意有无寄生虫。 (五)填写检查报告单 四、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一) 过氧化物酶染色
(二)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三) 糖原染色 (四) 铁染色
溶血性贫血其他实验室检查
(1)显示红细胞破坏增多和代偿性增生:血浆游 离血红蛋白,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尿含铁血黄 素测定
(2)红细胞病因学检查:红细胞脆性试验,蔗糖 溶血试验,酸溶血试验,Coomb’s试验等
3、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
原因
(1)叶酸、B12需要量增加或摄入不足 (2)吸收障碍 (3)药物影响 其他检查:
(一)血细胞的生成
(二)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
细胞大小:大→小
核质比例:大→小
细胞核(nucleus):大→小,染色质 细→粗,核仁 清晰→消失。 (三) 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红细胞系统(erythroid series) 粒细胞系统(granulocytic series) 淋巴细胞系统(lymphcytic series)
血小板减少。
骨髓象: 骨髓增生程度多为增生减低, M:E比值正常 巨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三系细胞均不同程度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有时可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及粒细胞退行性变等现象。
(二)白血病(leukemia )分型:
(1)传统分型:
根据病程分型:急性和慢性白血病 根据白血病细胞分型:急性或慢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根据WBC数量分型:白血性白血病,非白血性白血病 (2)FAB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粒:红比值(myeloid erythroid ratio):正常值:2-4:1
临床意义:①粒、红比值正常
正常骨髓象 粒、红两系平行增多或减少 粒、红两系细胞基本不变化的造血系统疾病 ②粒、红比值增高
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化脓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③粒、红比值减低 粒细胞系减少
骨髓的组成及功能
骨髓组成: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神经和血细胞。
骨髓功能:骨髓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生成的唯一场所。 也是进行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一) 确诊诊断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 (二) 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三) 作为鉴别诊断的应用 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 二、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形态学特征

巨核细胞数大致正常或增多。
(四)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血象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不同程度减少。 •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 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 骨髓象 •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 • 出现典型的骨髓瘤细胞,瘤细胞在数量及形态上相差悬殊。 • 粒系,红系及巨核系细胞的比例随骨髓瘤细胞百分率的高低 而不同,可轻度减少或显著减少。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one marrow Introduction
This part introduces blood cells formation, development,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We can know some hematology characteristic of blood diseases.
男性:50-77umol/L 女性:54- 77umol/L clinical significance: 增高: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感染性贫血、肾病综合症等 4、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
参考值(reference range) :
男性 15-200ng/ml 女性12-150ng/ml clinical significance: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增高见于 溶血性贫血、再障,急性感染、肝病及恶性肿瘤等。
2、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 血象:正细胞性贫血(normocytic anemia) l 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两者呈平行下降。 l 红细胞大小不均,可出现异常红细胞。 l 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 l 急性溶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常增多。
骨髓象:
l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M:E比值明显降低。 l 红细胞系显著增生,可见异形红细胞。 l 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 l 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
• •
• • •
中性粒细胞比值减少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淋巴细胞系显著增多。 粒细胞系和红细胞系均减少。 晚期巨核细胞减少。
骨髓象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的分类] 1 、难治性贫血。 2 、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 3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l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出现巨幼红细胞。 l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出现巨幼粒细胞。 l巨核细胞数大致正常或增多。
4、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正细胞性贫血 ①急性型: 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 红细胞、血红蛋白显著减少,两者平行性下降,属正细胞正 色素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
l l 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及形态 大致正常。 巨核细胞系正常。
[其他检查] 1、血清铁(serum iron,SI): 参考值(reference range): 男性:11-30umol/L 女性:9-27umol/L
临床意义(clinical significance) SI减少: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慢性失血造成 的慢性铁丢失;铁摄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加。 SI增加:铁的利用障碍或减少时。 2、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
六、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诊断 (一)贫血(anemia) : 男性:Hb<120g/L,RBC<4.0*1012/L 女性: Hb<110g/L,RBC<3.5*1012/L 1、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 病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摄入不足;
铁的丢失过多;
铁的吸收障碍。
•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M:E比值增加。
• 粒细胞系显著增生,常在90%以上,粒红比例明显增高。 • 幼红细胞增生受抑制。 • 巨核细胞早期增多,晚期减少。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 血象 • •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早期减少不明显。 白细胞数增高
白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小板明显减少。 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减低。M:E比值正常。 粒、红两系细胞极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巨核细胞显著减少。 浆细胞分类比值增高。
②慢性型: 血象:表现为二系或三系细胞不同程度的减少。 红细胞、血红蛋白平行性下降,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减少,部分病例骨髓呈局灶性增生者,则可 有轻度增高。 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血清叶酸测定:
血清B12测定:
血象:大细胞性贫血(macrocytic anemia) l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
l红细胞呈大小不均,可见各种异常结构。
l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 l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出现巨多叶核粒细胞。 l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 骨髓象:
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M:E比值降低
一系或二系原始细胞明显增多。
因白血病细胞类型的不同其他系列血细胞均受抑制而减少。 涂片中分裂型细胞和退化细胞增多。
2 、慢性白血病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
血象
•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早期正常或轻度减少。 • 白细胞显著增高为突出表现。 • 血小板早期增多或正常。 骨髓象
五、正常骨髓象特点(normal bone marrow gram) 1、骨髓增生活跃(bone marrow active proliferation) 2、粒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原粒<2%,早幼粒<5%, 中幼粒和晚幼粒各<15%,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 <1%,细胞形态染色正常. 3、幼红细胞约占20%左右,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5%, 中幼红和晚幼红约各占10%,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4、粒、红比值约为2-4:1。 5、淋巴细胞约占20%,均为成熟型。 6、单核细胞<4%,浆细胞<2%,巨核细胞于1.5*3cm骨髓片可 见7-35个,多为成熟型.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icrocytic hypochromican anemia) 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Hb减少明显
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 血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严重贫血时红细胞中心苍 白区明显扩大而呈环状,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 细胞增多。
4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5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
血象:
• • • • 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 红细胞呈大小不均,可见各种异常结构。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