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四诗品》:高古

《二十四诗品》:高古

《二十四诗品》:高古
《二十四诗品》:高古
《二十四诗品》:高古【题记】这一品,我是在现代化格式作业的中间,支离破碎写出来的。

要知,最为专注一心的钱钟书先生不免慨叹“书癖钻窝蜂未出,诗情绕树鹊难安”,如我等稀里糊涂的俗辈,于难以为继之时,勉力成文,也不失为上进青年了,虽然区区两千字,高悬献丑,未闻新声,反失故步。

我希望能在20XX年元旦之前写完这二十四诗品,假想着有人关注着,因此监督我吧。

这一品是半个月前写的,一直没打算定稿,所以没有发上来,今天翻到,索性先挂上吧,润色修缮,期以来日。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高古”意境,在世俗笔法,真是有口难言啊。

用逆向思维,以高对卑,用古比今,于是脱俗高企的特点,焕然而出。

号称“云烟之乡”的云南玉溪市里有一座楼,就叫“高古楼”。

当地民谣说:“哇家玉溪高古楼,半截矗在天里头。

初一去烧香,十五才下楼,抬头望望高古楼,帽子掉进沟沟头。

”如此如此,高古二字,一则高,所谓“无枝老树参天立”,登上高古楼,俯视一切;二则古,因此“道自王倪传啮缺”(两句诗出自曾国藩长子曾纪泽的诗集,王倪、啮缺都是上古贤人,王倪是啮缺的老师,因此有传道一说),于俗不谐,抗怀千
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这一品,有别于诗品常用的“幽人”意象,这里似乎更胜一筹,出现了“畸人”。

所谓“畸人”,并非畸形人,现代人容易望文生义,因此提笔一辨。

畸人是指在道家理想境界中具备了很高修养的人,外表上是肉身凡人,实质上却近乎仙,《庄子&S226;大宗师》里解释道:“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

”畸于人,有别于凡人,侔是相等、齐等的意思,与天相类,自然是仙界的仙人了。

既然仙界来客,住世有日,终有一天要回故乡,所以紧接着“乘真”——人”驾着真气踏上归途,就顺理成章了。

这里的“真”是自然之道。

《说文解字》释“真”为“仙人变形而登天也”,道家说的“真人”也就可以与佛家的“佛”相提并论了。

那么,到底为了什么,“畸人”要离尘而去,暂存疑,继续往下看。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潇洒风度,非神仙莫为。

看李白的《庐山谣》:“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姑且看成是“畸人”为“朝玉京”而去吧;还是李白的《古风》篇:“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又是“畸人”衣带飘飘的形象描写。

泛是漂流的样子。

《诗经》里有“泛彼柏舟”,浩劫,是指人间世的苦难,佛家的说法万千苦痛称为一劫,所以,“畸人”离尘而去,辞别苦难的人间世,飘然远行,莫知其踪。

窅然空踪,窅同窈,状深远之象,这句是说畸人云游世外,不知所踪,李白笔下的“虚步蹑太清”也许就有这个效果。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这四句,真是意境描写的佳作。

月光环照,似乎给地面铺上了素色锦被,月出东方,好风徐来,华山在夜色映带之下,更显苍莽,而清夜时分自山寺飘来的钟声,苍莽之外别有苍凉,非俗非尘,非高古意境而不能。

解释点古文化知识,东斗指东方。

参见《云藉七签》:“五斗位者,阳明为东斗,丹元为南斗,阴精为西斗,北极为北斗,天开一星,以为中斗,上及玄冥。

”记得这五斗,可以联系风水里头的六神来辅助,六神是六爻断风水上的基本概念,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而中间是勾陈与滕蛇。

而四神又各有美称,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如此如此,祖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勾连深入,生生不息。

当然,这里就不铺张了,只需要知道道家分一天为五斗,东斗位于东方。

月亮从东斗出来,是说打东边出来个月亮,微风轻拂,似乎是月出而风随,如此景观,纵非神仙境却也仙意重重而来。

往下说,太华即为大名鼎鼎的华山,在陕西省渭南县南。

夜色为什么是碧的?其实,生活的经验,我们说夜是黑色的,而登高远眺,空气折射的不同,天色苍碧,有别于尘氛的那种乌烟瘴气。

这一节,描写了畸人升天后,夜空一片寂寞、空旷、幽静、澄碧的状态,是以自然风景来显示高古的境界,月光是明朗的,长风是凉爽的,华山是幽深的,钟声是清脆的,这就是高古的“畸人”曾经所在的地方。

“畸人”虽已升迁,而留下的这个环境仍充满了高古的气
氛。

目见月出,身感风拂,耳闻钟声,眼、身、耳三根有识,道出了高古境象的感官知见。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这一节,“虚伫神素,脱然畦封”,这前半节是说畸人具有纯洁的心灵,能超脱一切迹象,寄心于太古,成为玄妙的化身,而这种高妙境界,古往今来,少之又少,取两位超古人物作为标举——“黄唐在独”,黄唐是指黄帝和唐尧,陶渊明《时运》里说“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所谓玄宗,意指玄妙的法源,玄妙的宗旨,也就是俗语所说的“道”。

这句是说,畸人啊,你的心灵是那么的虚静,超脱于世尘之外。

你寄心于纯朴的太古时代,你之所处简直就是玄妙的源头所在。

举彼说此,意谓“高古”的诗含思深远且无迹可求。

李白的《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阮嗣宗(籍)咏怀,其旨渊远,其属词之妙,去来无端,不可踪迹,后来如射洪(陈子昂)感遇,太白古风,犹瞻望弗及矣。

”根据司空图所谈的“高古”意境来看,阮籍咏怀诗也可以说是“高古”风格的具体例子。

上四句可以理解为诗人根据古代传说的一种想象,中四句是对诗人所处环境的感受,而后四句则是写诗人与“畸人”相同的心理状态。

虚,空也;伫,立也。

神素,指纯洁心灵世界。

脱然,超越。

畦封,疆界。

这两句是说一种超脱于尘世、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

独寄心于黄帝、唐尧的太古纯朴之世,倾身于玄妙之宗旨,而与世俗落落不相入。

进一步写高古之心态。

这种“高古”之作,可以没有一点人世
尘埃的污染,悠闲超脱而清净高洁。

《诗品》所论“高古”,虽与刘勰之《体性》篇中所论“远奥”有接近之处,都体现了道家的玄远之思,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但刘勰所论,主要是指语言风格,而《诗品》侧重于诗歌的意境风格,它更突现了高古的精神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