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菌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溶菌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溶菌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摘要:溶菌酶是一种具有天然活性,安全无毒的生物酶,可专一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壁,从而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医疗制品,机体免疫等方面。

本文介绍了溶菌酶的结构、性质。

对其近年来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溶菌酶;结构性质;食品Application of Lysozyme in the Food IndustryXiong sizhouAbstract: Lysozyme was a biological enzyme of native active, safe and non-toxic, which was widely used in food preservation, medical production, body immune, etc.In this article, the structure, properties, are summarized. 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nzyme in food industry was also summarized. the prospect of lysozyme was predicted.Keywords: Lysozyme ;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Food作用,故命名为溶菌酶。

溶菌酶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中,在人的组织及分泌物中可以找到,动物组织中也有,以鸡蛋清中含量最多。

其他植物组织及微生物细胞中也存在[1]。

它是由动物特定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一种蛋白酶,分泌到细胞外杀死细菌的。

它存在于卵清、唾液等生物分泌液中,催化细菌细胞壁肽聚糖N-乙酰氨基葡糖与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1,4-β-糖苷键水解的酶。

它可以溶解掉细菌的细胞壁,杀死细菌。

由于溶菌酶能够选择性地分解微生物的细胞壁,并且自身没有毒害,因此作为一种天然、安全的杀菌剂和防腐剂,在食品工业、医药制剂、日用化工等行业被普遍重视。

随着开发和应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溶菌酶的发展前景将会十分广阔。

下面主要陈述溶菌酶的一些基本情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溶菌酶是无毒的蛋白质,能选择性地使目标微生物细胞壁溶解而使其失去生理活性,而食品中的其他营养成分几乎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因此,它可以安全地替代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学防腐剂(如苯甲酸及其钠盐等),以达到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目的,是一种很好的天然防腐剂。

现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肉食品、蛋糕、清酒、料酒及饮料中的防腐。

1 溶菌酶的分类溶菌酶按其所作用的微生物不同分两大类,即细菌细胞壁溶菌酶和真菌细胞壁溶菌酶。

真菌细胞壁溶菌酶包括酵母菌细胞壁溶解酶和霉菌细胞壁溶解酶。

1.1 细菌溶菌酶细菌溶菌酶通常可分为三大类: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它催化水解肽聚糖中糖骨架中的β(1→4)糖苷键;N-乙酰胞壁酰-丙氨酸酰胺酶,它催化裂解肽聚糖中糖基与肽基;内肽酶,它催化裂解肽聚糖肽桥中的肽键。

1.2 真菌溶菌酶真菌溶菌酶主要包括几丁质酶和β-葡聚糖酶。

1.2.1 几丁质酶虽然一些外几丁质酶(exochitinases;EC3.2.1.30)也表现出抗真菌的特性,但抗真菌的几丁质酶主要是内几丁质酶(endochitinases;EC3.2.1.14)。

人们已经研究了许多来自于植物和微生物的几丁质酶,并对有些几丁质酶抑制真菌生长/裂解真菌细胞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科学家们首先在植物中发现了几丁质酶的抗真菌作用,这类几丁质酶可以对抗侵入植物体的真菌病原体。

微生物几丁质酶主要是由链霉菌属、杆菌和大多数真菌产生的。

细菌分泌几丁质酶主要用于真菌细胞壁的降解和重组,但在大多数产几丁质酶的真菌中,此酶主要用于真菌细胞壁的成型过程。

只有在一些特定的寄生霉菌中,如Trichoderma harzianum、APhanocladium album和Gliocladium vixens中,胞外几丁质酶和β-葡聚糖酶用来附着和降解目的菌丝。

这些抗真菌的几丁质酶与植物几丁质酶相似,多为内几丁质酶。

由于肽聚糖和甲壳质的糖骨架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一些几丁质酶也具有溶菌酶活性。

1.2.2 β-葡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glucanases;EC 3.2.1.39)具有抗真菌作用主要是因为它能水解β(1→3)糖苷键。

研究表明:β(1→3)葡聚糖酶对几丁质降解真菌细胞壁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如将纯化的几丁质酶和β-葡聚糖酶合用,抗灰色葡萄孢(Botrytis cinera)的作用提高了10倍。

内葡聚糖酶与外葡聚糖酶、不同内葡聚糖酶间也具有协同抗真菌作用。

因为许多植物性食品中含有β-葡聚糖成分,它对维持产品的组织性、黏度和外观都有重要作用,将β-葡聚糖酶加入这类食品,可能会引起不良影响。

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组分为几丁质和β-葡聚糖,但一些真菌和大多数酵母细胞壁含有其他类型的多糖(甘露聚糖、α-葡聚糖和纤维素),因此,甘露聚糖酶、α-葡聚糖酶也可作为抗真菌的酶类应用于食品工业。

2 溶菌酶的结构溶菌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6×103,由129个氨基酸组成的单肽链蛋白质,含有4对二硫键。

溶菌酶分子近椭圆形,大小4.5nm×3.0nm×3.0nm。

它的构象比较复杂,α螺旋仅占25%,在分子的一些区域有伸展着的β片层构象。

不同来源的溶菌酶组成一级结构的氨基酸数量是相同的,但多肽链上某些个别氨基酸有差异,因此来源于不同种属(如噬菌体、番木瓜、鸟类、鸡、鼠、狗、人类)的溶菌酶或同一种属不同脏器(如兔的肝、脾、鼠的脾、肾)的溶菌酶分子量各不相同。

1963年科学家测定了鸡蛋清溶菌酶的一级结构,它是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一多肽链,分子中含有八个半肌氨酸,多肽链折叠使两两半胱氨基酸相互靠近形成了四对二硫键。

多肽链内的35位谷氨酸残基与52位的天冬氨基酸与酶的活性有关,多肽链的氨基末端是赖氨酸残基,羧基末端是亮氨酸残基。

一级结构多肽链经盘绕,折叠形成含有α—螺旋和β—片层状的二级结构。

此酶的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单元的基础上在经盘绕成紧密折叠的椭球结构;在此结构中含有三段α—螺旋,另有一部分自身回折成一段反平行的β—片层状,其余肽链为无规线圈,在此酶椭球形结构中,由于在二级结构的肽链生成后,在无规线圈处自身折叠时,几乎所有的氨基酸侧链上的极性亲水基团都朝向外,处于球形分子的表面,而几乎所有的疏水基团则避开水而聚集在分子的内部。

此酶外形上有一个明显裂隙,这是溶菌酶的活性中心[2]。

3 溶菌酶的作用机制溶菌酶是一种葡糖苷酶,能催化水解NAM的C1和NAG的C4之间的糖苷键,但不能水解NAGC1和NAMC4之间的β(1-4)糖苷键[2]。

几丁质是甲壳类动物甲壳中所含的多糖,仅由NAG残基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几丁质也是溶菌酶的底物。

溶菌酶的内部几乎全部是非极性的。

疏水的相互作用在溶菌酶的折叠构象中起重要作用。

在溶菌酶分子的表面,有一个比较深的裂缝,其大小恰好能容纳多糖底物的6个单糖,这是溶菌酶的活性部位。

溶菌酶是一种碱性球蛋白,分子中碱性氨基酸、酰胺残基和芳香族氨,酸的比例较高,酶的活动中心是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溶菌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称包胞壁质酶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它专一地作用于肽多糖分子中N-乙酰胞壁酸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β-1,4键,从而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之松驰而失去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最终使细菌溶解死亡。

也可以直接破坏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而达到杀菌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胞壁质和磷酸质组成,其中胞壁质是由杂多糖和多肽组成的糖蛋白,这种多糖正是由N-乙酰胞壁酸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β-1,4键联结的。

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如埃希氏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也会受到溶菌酶的破坏。

溶菌酶是母乳中能保护婴儿免遭病毒感染的一种有效成分,它能通过消化道而保持其活性状态,溶菌酶还可以使婴儿肠道中大肠杆菌减少,促进双歧杆菌的增加,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溶菌酶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其水解位点是N-乙酰胞壁酸(NAM)的1位碳原子和N-乙酰葡萄糖胺(NAG)的4位碳原子间的β-1.4糖苷键。

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它是由NAM、NAG和肽“尾”(一般是4个氨基酸)组成,NAM与NAG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肽“尾”则是通过D-乳酰羧基连在NAM的第3位碳原子上,肽尾之间通过肽“桥”(肽键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连接,NAM、NAG、肽“尾”与肽“桥”共同组成了肽聚糖的多层网状结构,作为细胞壁的骨架,上述结构中的任何化学键断裂,皆能导致细菌细胞壁的损伤。

对于革兰氏阳性菌(G+),如藤黄微球菌、枯草杆菌或溶壁微球菌等,与革兰氏阴性菌(G-),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等,其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不同,G+细菌细胞壁几乎全部由肽聚糖组成,而G-细菌只有内壁层为肽聚糖,因此,溶菌酶对于破坏G+细菌的细胞壁较G-细菌强。

4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由于溶菌酶本身是一种天然蛋白质,无毒副作用,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很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由于其具有选择性抑菌的特点,目前已被许多国家和组织批准为食品防腐剂或保鲜剂使用。

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肉食品、蛋糕、清酒、料酒及饮料中的防腐;还可以添加入乳粉中,使牛乳人乳化,以抑制肠道中腐败微生物的生存,同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增殖。

此外,还能利用溶菌酶生产酵母浸膏和核酸类调味料等。

食品腐败时,早期出现的微生物通常是该食品特有的微生物。

如果通过某种手段杀死或抑制这些特定微生物生长,便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近年来发现,化学合成杀菌剂都有一定的毒性,因此不宜向食品中添加。

所以,用安全性高的溶菌酶进行食品防腐将与日俱增[4]。

4.1 用于水产类制品的应用溶菌酶本身是一种无毒、无害的蛋白质,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以选择性地、有目的地杀灭微生物而不作用于食品中的其他物质,保证食品原有营养成分不受损失。

对革兰阳性菌中的枯草杆菌、耐辐射微球菌有强力分解作用。

对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革兰阴性菌也有一定程度溶解作用。

其最适作用浓度为0.05%,与植酸、聚合磷酸盐、甘氨酸等配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其防腐效果,可用于水产类保鲜与防腐。

该保鲜剂完全采用安全、无毒、天然的物质科学地配合组成,它的保质效果可以延长冷却肉的保质期1~4倍。

该保鲜剂可以耐受95℃以下的温度,并保持性质稳定。

因此,可以将其添加到原料肉中,进行低温加热(80℃左右),使用浓度为肉重的0.05%~0.01%,使用方法为在肉块进行滚揉或进行斩拌时加入,但是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低温肉制品热加工中,加工的温度不要超过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