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怎么种

马铃薯怎么种

马铃薯怎么种1.营养特性马铃薯又称土豆,是粮食作物之一,可作蔬菜食用和加工各种食品。

春薯和夏薯吸收的NPK比例很相近,总趋势是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农户种植马铃薯,习惯施用较多农家肥,但要优质高产,还要合理增施化肥。

在南方土壤缺钾多,应增施钾肥;在北方土壤缺磷多,应增施磷肥,但马铃薯对钾素需求大,也应该重视。

试验表明,马铃薯在生产中氮、磷、钾化肥的适宜比例:北方地区N:P2O5:K2O平均为1:0.5:0.5;南方地区平均为1:0.3:0.9。

高浓度复合肥用量为60-90千克/亩.薯类对氯较敏感,施用过多的含氯化肥,会影响作物品质。

2.施肥建议基肥:施总养分≥40%(16-8-16)40-55千克/亩或总养分≥45%(15-10-20)40-55千克/亩。

施肥时应有较多的农家肥配合作基肥.在种植时沟施或穴施,深15厘米左右。

追肥:分两次,保苗肥,在齐苗后进行,苗期吸收氮>钾>磷,可选用肥料品种及用量:总养分≥40%(16-8-16)20-30千克/亩;促薯肥,在植株发棵期和结薯期进行,马铃薯需氮的比例减少,而磷、钾的比例逐步提高,接近于氮,肥料可选用总养分≥45%(15-15-15)5-10千克/亩。

追肥施肥方法,第一次宜兑水施于株旁,第二次用条施或穴施,在行间挖深7-10厘米,施肥后即培土,以防肥料流失。

马铃薯俗称土豆,为茄科茄属的草本植物,是一种营养全面的粮菜兼用作物。

马铃薯生育期短,但需肥量大,每生产1000kg块茎,大约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N)5-6kg,磷(P2O5)1-3kg,钾(K2O)12-13kg,在肥料三要素中,需钾最高,氮次之,磷最少,氮磷钾三要素之比为2.2:1:4.6。

为保障马铃薯的优质高产,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求,针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其需肥规律,提出如下施肥技术:1、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施好马铃薯专用肥,以基肥为主,早施提苗肥。

2、施足基肥。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施好施足马铃薯专用肥,即在每亩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2500-3000kg的基础上,亩施马铃薯专用肥45-50kg。

3、酌情施用种肥。

基肥不足或耕地前来不及施肥时,常于播种时,按每亩施马铃薯专用肥15-20kg,做为种肥。

种肥施用主要以沟施或穴施的方式进行,注意肥料不要与种薯直接接触,以免酌伤种薯。

4、看苗巧施追肥。

追肥要早要巧,一般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时,结合中耕培土,用腐熟人粪尿500-700kg加水浇施;第二次在现蕾期,此时马铃薯块茎开始膨大,需肥量增多,是需肥最多的时期,可亩施马铃薯专用肥5-15kg。

一般在封垄后可不再追肥。

丰田金钾在马铃薯上的用法马铃薯是典型的喜钾作物,收获100公斤经济产量(块茎)需吸收氮0.5公斤、磷0.2公斤、钾1.06公斤,可见钾是氮的2倍,是磷的5倍。

丰田金钾经河北唐山、天津、内蒙古乌盟等地区农民几年在马铃薯上应用,增产效果明显。

其用法有两种:1、拌种:每亩按150公斤用种量,可用丰田金钾(邮编:454650,地址:河南省济源市铁西路39号济源市丰田肥业有限公司)2瓶(500毫升)。

种薯切块后在避光处摊在塑料布或席子上(不宜太厚,以10厘米左右为宜)晾一下,当切块表面已无水分(流液)时,用丰田金钾对适量的水均匀地喷在种薯上,为了使薯块都沾上丰田金钾可适当翻动一下,如已催芽注意翻动时尽量不伤芽,随即可播种。

2、基施:按每亩2瓶(500毫升)对适量的水,均匀地拌在适量腐熟农肥中,撒施在播种沟内(也可对适量的水用喷雾器均匀地喷在播种沟内),即可播种。

3、注意事项: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在播种后及时覆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尽量缩短太阳光的直射时间。

马铃薯现蕾期管理要点马铃薯是我省冬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品种之一,目前生产进入现蕾期,也是地上地下部分开始同步生长的重要时期。

此时,马铃薯需肥需水最多,加强现蕾期田间管理,是获得马铃薯丰产的关键措施。

具体在于:一、及时中耕马铃薯现蕾后,一定要加强中耕,进行浅锄土,随中耕实行高培土,培土高达15-20厘米。

二、适当追肥对植株矮小、黄弱的马铃薯苗田应追施氮肥,每亩施尿素5公斤,逐株追施;对植株生长旺盛的田块,应施磷钾肥为主,亩施磷肥15公斤和草木灰,或施复合肥15-20公斤。

三、及时打顶马铃薯现蕾以后马上进入开花期,要消耗大量养分。

为避免这种无效消耗,应及早打顶并把花蕾摘掉。

四、根外喷肥现蕾期应选择晴天下午进行根外喷肥,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0.3%硫酸锰混合液,或用15%多效唑可湿粉剂150克加水15公斤,搅拌均匀后喷施,亩喷施药液50公斤,可使马铃薯植株矮化三分之一,叶色变浓绿,加强光合作用,增加大薯比例。

全田喷一次0.3%-0.5%高锰酸钾溶液,可防马铃薯黑茎病、病毒病。

五、防治病虫马铃薯进入现蕾期,田间生长郁蔽,容易出现高湿环境,导致发生疫病。

一旦发生中心病株应喷药防治,可用硫酸铜、百菌清、瑞毒霉等杀菌剂。

马铃薯也易受到瓢虫为害,可用氧化乐果800倍液喷雾消灭。

脱毒种薯的特征特性马铃薯脱毒种薯是采取如下一系列技术措施获得的:首先将带毒薯在室内催芽、消毒处理;然后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切取茎尖分生组织,移植于试管中培养,大约4个月后,茎尖分生组织长成试管苗;试管苗经过病毒检测,从大量植株中鉴定出确实不带病毒的脱毒苗;再经过切段快繁和在温室和网棚内繁殖,获得脱毒微型小薯或原原种;再繁殖即可获得原种,原种再繁殖成一级种薯、二级种薯和三级种薯,经过上述途径获得的种薯一般统称为脱毒种薯。

脱毒种薯具有如下明显的的性能和特点:1、脱除了主要的马铃薯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达到了复壮的目的。

同时,在脱毒过程中也将其所感染的真菌和细菌病原物一并脱除,所以,脱毒薯在一定时期内,没有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害,其生活力特别旺盛。

2、提高了产量。

因为没有各种病毒和病害,脱毒种薯的生长势很强,原品种的特征和特性充分表现出来,增产十分显著,一般增产30%-70%,甚至翻番。

3、提高了质量。

脱毒种薯生产繁殖的马铃薯不仅薯块变大了,而且商品薯率大幅度提高,极大地避免了种植感病种薯易引起的腐烂、尖头、龟裂、畸形、疮疤等现象,显著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4、减少了种薯的运输费用。

脱毒种薯由于采用了高密度繁殖技术,种薯体积相对较小,便于运输,显著减小了种薯的运输费用,脱毒微型薯重量仅2-5克,每亩用种量仅为8-20公斤。

马铃薯增产出新招1.去尾芽:经试验证明马铃薯的尾芽成株后,产量仅是顶芽或侧芽成株苗的1/3,为此在切种薯时应对尾芽弃置不用。

2.高垄栽培:高垄栽培两边培土,能增加活土层根茎部位土壤疏松,利于葡萄茎延伸,又能提高地温,满足早期根茎发育所需温度。

3.配方施肥:马铃薯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需要大量养分,在土壤贫瘠、养分含量低的地区,必须配方施肥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需求,特别是块茎膨长期,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4.去花蕾:马铃薯可利用的部分是地下的块茎,它根本不需要开花授粉获得,而且孕蕾开花又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

要想获得高产,必须见蕾就要掐去,以节省养分促进块茎的生长。

5.少铲多直趟:马铃薯能结块茎的肉质根在土壤里水平生长,往往由于深铲切断了肉质延生根,人为地造成减产,所以铲完头遍后只趟不铲,以趟土压草与手工黏除相结合防止草荒,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6.补镁促产:专家研究证明在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尤其是薯块膨大期,如镁肥充足,不仅产量高,而且淀粉积累多,品质好,因此在植株45厘米高时,每株要以500~100克硫酸镁兑水溶化后追入。

7.叶面喷肥: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从展叶起,每10天叶喷一次0.1%的硫酸镁、0.3%的磷酸二氢钾、1000倍的三十烷醇混合液,连喷3~5次,能显著提高产量。

如能辅以晒种,米醇浸种,每株只留一个壮芽,掰取小苗补空保全苗等其它措施,产量还会进一步提高春种马铃薯田管要点春种马铃薯刚出苗时,要及时破膜提苗,发现死苗、缺苗用预备苗补足。

齐苗后追施平衡肥,亩用尿素5公斤兑水点浇,结薯期亩追尿素5公斤,加高浓度复合肥10公斤作膨大肥。

春种马铃薯一般不需打杈,但开花前必须摘去花茎,以集中养分用于块茎膨大。

经常保持田间干湿适宜,特别在结薯后,田间不能积水,要及时排涝降渍,否则易引起薯块腐烂。

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青枯病、黑胫病。

现蕾期对植株有徒长趋势的田块亩用15%多效唑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在盛花期亩用维他灵4号25毫升兑水20公斤喷雾,可使植株矮化,促进地下块茎的膨大,从而提高产量。

根据田间实验,喷施维他灵4号后,株高可降低7.2厘米,大块茎比率增加12.06%,产量增加9.02%。

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1、播前准备:2月中旬,备好种薯、农药、化肥和农膜等农用物资。

把种薯从地库中取出,放到12摄氏度左右的室内催芽。

2、切好种薯:保证每一块种薯至少有1—2个芽眼,重量在30克左右。

将切好的种薯块进行拌药处理。

药粉的配方是:用50公斤化石粉加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50克。

3、适时早播:一般在3月5日—15日播种,行距90厘米,株距12厘米,每亩播种量150公斤,每亩种植密度5000株至5200株。

每亩施足底化肥: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二铵100公斤。

播种后及时盖膜。

4、田间管理:(1)及时抠膜。

马铃薯播种后,一般在25—30天开始出苗,此时,要派专人在田间检查,发现幼苗出土及时将所盖的农膜抠破,如果抠膜不及时,很容易造成膜内幼苗因高温而灼伤。

待全田有80%左右幼苗出土后及时将农膜全部揭掉。

(2)中耕培土。

马铃薯出苗后,大约长到8—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

培土高度以露出秧苗4—5厘米最为适宜。

在现蕾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

(3)追肥浇水。

第一次中耕时,每亩追施硫酸铵20公斤。

此外,要及时浇好保苗水、现蕾水和薯块膨大水。

(4)及时防治病虫害。

5月中下旬,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并喷施霜霉疫净预防马铃薯晚疫病。

5月底至6月初及时防治蚜虫。

马铃薯青枯病的发生和流行需具备什么条件?怎样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病原细菌可随病残体、田间其它感病寄主或带菌的肥料越冬,细菌能在土壤中存活很长时间。

上述越冬的菌源就成为明年发病的初侵染源。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初侵染源就是潜伏在轻病种薯内的细菌,可随着种薯的调运四处传播蔓延。

播种带菌的种薯,出芽后随气温上升,细菌迅速增殖扩展,可引起种薯腐烂、幼芽枯死或中后期植株萎蔫。

病菌在田间的传播主要通过灌溉水、雨水、土壤耕作和昆虫等,种薯切块时切刀也可以把病薯所带细菌传给健康的种薯块。

高温高湿多雨是诱发青枯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雨后转晴、温度达30-37摄氏度最有利于病害流行。

其它如土壤地势低洼、土质粘重、土壤偏酸或与茄科及其它寄主作物连作发病也较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