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


REM期




REM期的主要特征: 1 低波幅、各种频率的脑电图混合在一 起。 2 有间插的快速眼动 3 肌张力降低。 4 有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5 此期如被唤醒,80%以上人述说在做 梦。 6 REM在NREM后,按90分钟一周期规
背景改变的意义



1 研究人体的意识情况 2 研究人类的炎症疾病 3 研究代谢性脑病。 4对某些疾病进行定位。 5 研究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间歇性闪光刺激可引发多种类型癫痫病人 的痫性放电。Wolf 等人用视频脑电图研究 了1062例癫痫病人,发现有阵发性反应的 病人中,31%是少年肌阵挛性癫痫,18% 是儿童失神发作,17%是继发性全身性发 作,8%是少儿失神,并认为如果闪光刺激 出现局灶性痫性放电,其病人的临床发作 往往是部分性癫痫。
脑电生理活动的产生

膜选择性通透性
息电位 电位 的传播
离子分布

动作

离子的跨膜运动 离子运动

神经元电活动

脑电活动的产生
脑电波的起源




(1) 头皮电极记录到的是综合电埸反 应,主要电源来自锥体细胞; (2) α 节律可能与丘脑非特异性上升 性网状系统有关,是其兴奋或抑制性突 触后电位变化的结果。 (3) 慢活动主要代表皮质内多个细胞 同时产生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合 (4) 快活动是网状冲动使丘脑核内的 节律性放电消失,出现皮质电位去同步 化的结果。
诱发试验

睁闭眼:脑电图记录中让病人睁眼,10秒 后闭眼。
睁闭眼的意义



1 正常人睁眼时产生a波衰减,衰减不完全 或衰减时双侧不对称时推测两侧或单侧有 病变。 2 暴露隐蔽在a波内的异常波形,局灶性棘 波不受睁闭眼影响,广泛性棘波易受影响, 从而进行鉴别。 3 诱导癫痫波,如光敏性癫痫。 4 发作性睡病可见到反常的a波抑制,即出 现a波增强。


结果:发现卡马西平能增加睡眠持续的时 间,增加慢波睡眠的量,降低REM的密度, 而对REM的百分率和潜伏期没有影响。 结论:卡马西平能治疗急性精神障碍引起 的睡眠功能异常。其作用机制与大多数抗 忧郁剂和抗躁狂药完全不同。
抗忧郁剂对睡眠功能的影响



1 抗忧郁剂对睡眠功能的影响。 研究的药物:吗氯 胺、阿米替林、氯 丙咪嗪、三甲丙咪嗪等 三环抗忧郁剂 结果:除三甲丙咪嗪外所有研究的药物都 对快波睡眠有明显的影响,但不影响睡眠 的模式。


基本原理是强光刺激对一般人仅表现为视 觉通道和皮质的刺激,而对癫痫病人则可 发生刺激的扩散,引起癫痫发作或痫性放 电。 病人闭目,在眼前30cm放置闪光光源,按 1-30HZ进行闪光刺激。每一个频率的闪光 刺激持续10秒,停10秒后再进行下一个项 目的闪光刺激。


正常反应:1 双侧脑电活动的同步化;2枕 部出现与闪光刺激一致的,两侧对称的同 步化节律;3部分病人出现非癫痫性面肌抽 搐。 异常:1两侧波幅明显不对称(>50%);2 痫性放电:典型的痫性放电表现为在闪光 刺激中或停止后立即出现短暂爆发的、广 泛性、与刺激频率无关的、10-20HZ的多棘 或棘-慢活动,常反复出现。



波幅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的增加或减少称 调幅。 调幅与脉博和呼吸无关。 调幅代表人体内周期性变化的生命现象, 消失往往提示大脑半球有广泛性病变。
正常成人的脑电图



1 由α β 组成,仅有少量的θ ,不出现明显的 δ 波。α 波主要为10HZ左右,波幅50μ ν , 连续枕部,内有少许10-20μ ν 的快波。 2 左右对称部位波幅不超过20% 3 左右对称部位频率周期不超过10%。 4 α 波对睁闭眼、感觉刺激、精神活动有抑制 作用。 5 α 和β 波不出现异常的高波幅 6不出现棘波、尖波等异常波形



过度换气后30秒出现或停止换气后30秒 不消失都是异常。前者称为提前反应, 后者称为延迟反应。 1 两侧的δ活动明显不对称或 2仅有局限性δ波, 3 在过度换气中或停止后立即出现癫 痫 波支持癫痫的诊断。 有中风、心肌缺血、严重肺部结构性功 能障碍者不易进行这种诱发试验。
间歇性闪光刺激
定量脑电图评价安眠药的疗效


药物依靠的重要原因是习惯和停药后的反 应,因而了解这种习惯和停药后的反应产 生的规律有助于帮助人们认识和改变这种 药物依赖性。 对象:43例正常人和部分对照组 药物:三唑伦、佐 克隆和唑吡旦 方法:用药 4周,然后停药2周,用药开始 时和用药4周时及停药后各进行一次定量脑 电图评定。
电极的放置
导联

单导
将探测电极与参考电极相连

双极导联 电极直接相连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

频率和波幅(单位时间内出现的周期数)
按频率分类脑波




α :8-13HZ β :14-17HZ(中间快波) 18-34HZ( β 波) γ >34HZ θ 4-7HZ δ 0.5-3HZ(theta)
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




Shipley JE等人。用脑电图技术研究了齐美 利定和阿米替林的药效学作用与副作用。 14例用阿米替林、13例用齐美利定。 用药28天,双盲对照试验。


结果:两者都能抑制病人的REM期。齐美剂 定对REM期的抑制在2天后出现,1周达高 峰,3周后好转。 齐美剂定没有增加病人的睡眠,3周以后延 长了睡眠的潜伏期,病人易醒,非REM更短。
定量药物脑电图的用途





1 2 3 4 5 6 7 8
判断血脑屏障的功能 用于病灶的定位 判断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用于疾病的诊断 研究脑的功能 判断疾病的预后 其它
抗癫痫药治疗急性精神障碍所致 的睡眠紊乱




Riemann D, 等人用睡眠脑电图研究了卡马 西平对急性精神障碍引起睡眠紊乱的研究。 基本原理:精神障碍可引起快速眼动睡眠 潜伏期延长。 CBZ 400mg/天,连续5天。12例健康自 愿者和1例病人。 观察指标:睡眠时间、REM的潜伏期、密度, 慢波睡眠。
波幅(微伏,50 μ ν =5mm) 1mm=10 μ ν 计数平均值)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1 活动:脑波或脑波的连续 2 节律:频率大体一致,重复出现的波构 成的脑电图 3 阵发性与非阵发性: α ,β 活动的频率 和波幅变化不大,组成了正常人脑电图活 动的主要部分,称为背景活动,突出于背 景活动的波称为爆发性 4 周期性:
中度睡眠期



2HZ以下,波幅75微伏以上的慢波占记录页 的20%以上,总量在50%以下是此期)的 特点。 初期纺锤波逐渐变慢(10HZ左右),断 续出现,左右同步,慢波逐渐增多。 此期病人有很明显的睡眠自觉体验,不给 予相当强烈的刺激,不易唤醒。
深睡眠期



此期的特征是2HZ以下,75微伏以上的慢波 占记录页的50%以上。 纺锤波可出现或不出现。 (中-深睡眠统称为慢波睡眠)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
脑电图机的基本原理
电极
输入
放大
记录
定标, 导联, 电阻
前置 放大
后极 放大
调节 网络
增益 时间常数 高频滤波
脑电图的常规和特殊电极
1 常规电极: 2 蝶骨电极:蝶骨电极可提高15-30%不 同类型癫痫脑电图阳性检出率。 3鼻咽电极: 4鼓膜电极:主要用于检查颞叶底部病变。 有鼓膜穿孔者禁用。 5其它电极:卵圆孔电极。


结果.在睡眠的第2期有3种频率指数 0.8-5 Hz, 5-10 Hz and 10-15 Hz. 3种药物服用后 出现典型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脑电图指数, 10-15 Hz增加而<10 Hz则降低。 与药物半衰期有关的 5-10 Hz频率停药后有 反跳,10-15 Hz用药时增加,停药后没有 反跳。 用药第一天0.8-5 Hz频率与停药后 睡眠质量的减少有关 .
Α 波的出现率


1 2 3 4
大于75%为优势型 50-75%为准优势 25-50%为混合型 不到25%为劣势型
快波

1 主要出现在中央、额、颞区。 2 易受药物的影响(巴比妥、苯二氮卓类) 3 左右半球基本对称,如一侧缺如或明显 减少,对病变的局部定位往往起决定性作 用。
正常成人的睡眠脑电图
轻睡眠期



1 顶尖波开始消失,并出现睡眠纺锤波 就进入了轻睡眠期。 2 此期的主要标志是睡眠纺锤波和K复合 波。 初期:顶尖波之后连续1-3秒出现14HZ 左右的波,随后顶尖波消失,出现稳定 的14HZ的波,由于这种波连续出现的整 体形象类似纺锤形,故称为纺锤波(睡 梭、纺锤波爆发),这种波形必需持续 1/2秒以上。
位相:

1 位相差 、 同位相、非同位相、位相置倒。

2 同步性和对称性(同步性指位相关系 对称性指双侧的波 幅)
脑电分布





1 2 3 4 5 6 7
弥漫性 双侧对称性(同一部位双侧均有) 半球性(多导联,同一半球) 区域性 一侧局灶性 孤立多灶性 镜灶
调节和调幅
过度换气


1 过度换气:嘱病人安静闭目,用力呼气, 并逐渐将呼吸频率提高到18-24次,持续35分钟。如诱发试验中出现痫性放电,最好 立即停止过度换气,以免引起癫痫的临床 发作。 过度换气的正常反应是α波增多,波幅增大, 节律更整齐和在过度换气 1分钟后出现两 侧同步对称的高幅δ节律,以额叶最常见或 只出现在额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