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钠及其化合物课件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钠及其化合物课件
2H2O2
Na++2OH-+H2↑
B.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相比而言,X烧
杯中的反应平缓些
C.Z烧杯中一定会有沉淀生成,但沉淀不是单质铜
D.三个烧杯中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解析】 【答案】 A
4.(2018·合肥质检,8)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
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
【解析】 钠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 这种方法耗时长,且不易将钠处理干净,因此该处理方法 不当,A项不选;钠在氯气中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可能引 起事故,因此该处理方法不当,B项不选;钠与水反应放出 大量的热,可能引起事故,C项不选;钠与乙醇反应,反应 速度相对缓慢,设置放气管,排出氢气和热量,能够避免 事故,D项符合题意。
4.钠的用途
(1)制取Na2O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作强还原剂,将某些稀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
来,如4Na+TiCl4
Ti+4NaCl。
(4)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考点1 钠的性质及应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6·全国甲卷)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的方法是分 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2)(2016·浙江高考)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 泡沫灭火器灭火(√)
1.Na2CO3、NaHCO3的物理性质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_N_a_2_C_O__3_
__N_a_H__C_O__3
俗名 _纯__碱__或___苏__打_
_小__苏__打__
颜色、状态 _白__色__粉__末__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 水中易溶,但比Na2CO3的溶解度小
【注意】 因NaHCO3的溶解度小,故向饱和Na2CO3溶液 中通入CO2时有NaHCO3晶体析出。
【答案】 D
考点2 钠与水的反应及拓展
3.(2017·陕西汉中模拟)将0.05 mol Na分别投入到盛有100
mL水、100 mL盐酸、100 mL硫酸铜溶液的X、Y、Z三个烧
杯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三 个 烧 杯 中 一 定 均 会 发 生 的 离 子 反 应 有 : 2Na +
考点1 Na2CO3、NaHCO3的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6·江苏高考)干燥NaHCO3的方法(见图甲)(×) (2)(2015·全国卷Ⅱ)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混合溶 液,立即产生气泡(×) (3)(2014·全 国 卷 Ⅰ) 用 热 的 烧 碱 溶 液 洗 去 油 污 , 是 因 为 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解析】 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 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Na2O~Na2CO3;1 mol Na2O 充分反应生成 Na2CO3 增加的质量为 44 g,各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变化,不属于氧 化还原反应;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NaOH~21 Na2CO3,1 mol NaOH 充分反应增重 13 g,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4)(2014·全国卷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如图乙所示(×)
2.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 (1)Na2CO3
(2)NaHCO3
3.Na2CO3的制备及用途 (1)Na2CO3的工业制备——侯氏制碱法 ①制备原理 把二氧化碳通入氨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较小的 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 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1.钠的物理性质
2.从钠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与O2反应
【思考1】 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得到的白色粉 末是什么?
【提示】 碳酸钠;转化过程为
【思考2】 钠与盐溶液的反应是怎样的? 【提示】
(3)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为__2_N__a_+__2_H_+__2_N_a_+_+__H__2_↑__。
2.(2017·阜阳模拟)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 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 B.1 mol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数目为NA 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均表现出强 氧化性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
【答案】 B
5.(2017·聊城模拟)200 ℃时,11.6 g CO2和H2O(g)的混合 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 g,则原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
A.0.125 mol
B.0.25 mol
C.0 5 mol
D.1 mol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 O2 的质量为 11.6 g
③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 成碳酸钠:Na2O2~Na2CO3,1 mol Na2O2 充分反应生成 Na2CO3 增加的质量为 28 g,1 mol 过氧化钠在反应中转移了 1 mol 电子; ④亚硫酸钠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Na2SO3~Na2SO4, 1 mol Na2SO3 充分反应生成 Na2SO4 增重 16 g,故质量增加的情况 为①>③>④>②,B 正确。
【解析】 【答案】 A
3.(2017·郑州模拟)在含有 Fe2+、Fe3+、Al3+、NH4+的溶液中
加入足量的 Na2O2 固体,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离
子数目几乎没有改变的是( )
A.Fe2+
B.Fe3+
C.Al3+
D.NH+4
【解析】 Fe2+被 Na2O2 氧化成 Fe3+,Fe2+数目减少,Fe3+数 目先增多再形成 Fe(OH)3;NH4+与 NaOH 反应放出氨气,NH4+数 目减少;Al3+→Al(OH)3→AlO-2 →Al3+,数目几乎没有改变。
钠增加了n g,且n>m,符合此要求的物质是( )
①H2 ②CO ⑤CH3CHO A.⑤
③CO和H2的混合物 ④HCOOCH3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答案】 A
高频考点三 钠的两种重要盐——Na2CO3、NaHCO3
2.用“>”或“<”填空。 (1)热稳定性:NaHCO3________Na2CO3。 (2)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________Na2CO3。 (3)相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________Na2CO3。 (4)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NaHCO3________Na2CO3。 【答案】 (1)< (2)> (3)< (4)<
高频考点二 钠的重要氧化物——Na2O、Na2O2
(5)Na2O2与H2O反应时,Na2O2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 (√)
(6)Na2O2 在 潮 湿 的 空 气 中 放 置 一 段 时 间 , 最 终 产 物 是 NaOH。(×)
(7)Na2O和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
2.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阴影部分表示圆圈内物质相互 发生的反应。钠及其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水的质 量为100 g。
第8讲 钠及其化合物
[考纲要求] 1.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了解钠的重 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高频考点一 钠的性质及其应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 (2)在氧气中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Na2O2(√)
3 . 金 属 钠 着 火 , 不 能 用 H2O 、 干 冰 灭 火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钠和H2O可直接反应产生H2,可能会引起爆炸, 加 热 时 钠 也 可 与 CO2 直 接 反 应 , 而 且 金 属 钠 着 火 生 成 的 是 Na2O2,与H2O、CO2都能反应
①MgSO4溶液 ②Na2SO4稀溶液 ③饱和澄清石灰水
④Ca(HCO3)2溶液 ⑤CuSO4溶液 ⑥饱和NaCl溶液
A.①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⑥
【解析】 【答案】 D
【方法总结】 钠与不同盐溶液反应现象的描述 (1)共性:因为钠与不同的溶液反应均为先与水反应,故 有共同的现象产生。①浮:钠浮在液面上;②熔:钠熔化 成光亮的小球;③游:在液面上不停地游动直至反应完; ④响:反应中不停地发出“嘶嘶”的响声。 (2)差异性:与酸及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反应时,由于溶 液中H+浓度较大,比与水反应剧烈,最后钠可能在液面上 燃烧起来;与盐溶液反应时,还可能会生成沉淀(如生成难 溶碱)、气体(NH3)等。
2.(2018·北京朝阳区检测)某厂用Na除掉苯中的水分。 某次生产误将甲苯当作苯投进反应釜中,由于甲苯中含水 量少,最后反应釜还残留大量的Na。下列处理方法更合 理、更安全的是( )
A.打开反应釜,将Na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 B.向反应釜通入Cl2,Na在Cl2中燃烧生成NaCl C.向反应釜加大量H2O,通过化学反应“除掉”Na D.向反应釜滴加C2H5OH,并设置放气管,排出氢气 和热量
【答案】 C
考点2 Na2O2与H2O、CO2反应的定量分析 4. (2018·湖南安仁 、永兴联 考 )①氧 化 钠 ②氢 氧 化 钠 ③过氧化钠 ④亚硫酸钠,将1 mol上述固体物质长期放置于 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增加的情况是②>①>③>④ B.质量增加的情况是①>③>④>② C.上述物质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过氧化钠在反应中转移了2 mol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