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人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c),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人和温血动物以后
引起的、一种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因其病死率极高,已经成为
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
现将宜宾市自2004年以来发生的、资料较完整的32例狂犬
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数据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病例信息来源于各区县上报
的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和狂犬病病例死亡个案调查表。
1.2 分析方法用Excel将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 地区分布
全市十个区县都有狂犬病病例报告,其中宜宾县(8例)、江安县(5例)和筠连县(5例)报告病例较多,其他区县报告病例相对较少。
全部病例都发生于农村地区,城镇无病例
报告。
2.1.2 人群分布
报告病例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男女性别比为2.2:1。
病例年龄最小的4岁,最
大的62岁,其中15-60岁年龄组病例最多,为21人,0-14岁年龄组10人,60岁以上1人。
职业分布集中于农民(23例,占71.88%)、学生(7例,占21.88%)和散居儿童(2例,占6.25%)。
2.1.3 时间分布
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4-9月为多(23例,占71.88%)。
2.2 病例致伤及处置情况
2.2.1 致伤动物
致伤动物全部为犬,其中6头为有主或自养犬(只有 1头接种过兽用狂犬病疫苗),其
余26头为无主流浪犬,接种史不详。
攻击原因4例为人为嘻逗导致,其余28例为主动攻击。
伤人后,致伤犬10头被捕杀抛弃,10头下落不详,9头被捕杀深埋,3头被捕杀烹食。
2.2.2 病例受伤情况
受伤程度按照WHO犬伤暴露分级标准[2],Ⅱ级暴露3例,其余为Ⅲ级暴露。
以单处伤
为主,23例,占71.88%,其中上肢12例,下肢7例,头面部位4例。
多部位受伤9例,占28.13%。
2.2.3 潜伏期及病程
32例病例中,除2例受伤日期不详外,其余30例病例,潜伏期最长的211天,最短10天,平均63.68天。
全部病例都有住院经历,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天,平均3.96天。
2.2.4 暴露后处置情况
所有病例均无暴露前免疫史。
在受伤以后,有16例未对伤口作任何处置,8例在家自
行作简单处置(水洗,酒冲),8例在村医或私人诊所进行了简单的消毒处理。
27例病例没
有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3例完成全程注射(其中1例疫苗注射部位为臀部),2例在没有
完成全程接种时即发病。
所有的病例都没有注射过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
3 讨论
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在世界上分布甚广。
尽管人用狂犬病疫苗和免疫血清
早已经研制成功,并广泛投入使用,但全球每年仍有5-6万人死于狂犬病。
国外经验证明,主动预防狂犬病的根本措施,应该把重点放在控制传染源上面[3]。
因此,加强犬只管理,健全犬只登记、立册制度,推行强制性免疫接种,可有效地控制狂犬病的发生。
专家指出,狂犬病的疫情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经济相关性,其发生和流行与整个社会的文
明程度和法规程序有着直接的关系[4]。
宜宾市近10年来的发生的狂犬病疫情,病例全部来
自于农村人口,且多发生于青壮年和儿童,大部分病例受伤后未规范处置。
提示我们应将农
村地区的贫困人口作为下一步狂防工作的重点,开展主动监测和调查。
同时应加大宣传工作
力度,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特别是农民和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减
少和控制狂犬病疫情。
作为一种病因明确、已有成功防控经验和有效防控措施的疾病,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是一
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逐渐控制甚至消灭它。
参考文献
[1] 韩茂昌,韩明,等.当前我国狂犬病流行特征与暴露后处置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15(1):44-46.
[2] WHO. Position on rabies vaccine[J].WHO Drug Information,2002,16(1):4-7.
[3] SiH, GuoZM, HaoYT, et,al. Rabies trend in china(1990-2007)and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in zhe Guangdong province.BMC Infect Dis .2008,21;8(1):113.
[4]姜里迦.我国狂犬病人间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