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狂犬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

狂犬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


动物狂犬病 1- 野生动物
野生食肉动 物
狐狸 臭鼬 獾 狼
2- 家畜动物
家畜型 食肉动物
狗 猫
人类狂犬病
人 类 人类
人类
翼手目动物
吸血蝙蝠 食果类
C.S.食虫类
家畜型 食草动物 奇蹄动物
牛 绵羊 山羊
带毒动物咬伤(最主要途径) 带毒犬的唾液舔舐伤口 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 人之间的传播(可能性小)
陕西继2010后继续上升,报告45例,较2011上升 7.14%
北京市报告13例,较2011上升160%。
报告发病数

(例)
160

报告发病率 (1/10万)
0.30
140
0.25
120
100
0.20
80
0.15
60
0.10
40
20
0.05
0 0- 5- 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 年0龄.00组
瘫痪期:持续6~18小时 –迟缓性瘫痪症状,尤以肢体软瘫较多见,眼肌、颜面部及咀嚼肌瘫 痪,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
恐水症状
50-80%狂犬病患者可出现恐水 是狂犬病最特异的临床表现 吞咽时,咽部肌肉和呼吸机收缩、痉挛(持续5-15
秒) 形成条件反射,反应不断加强 由于病毒选择性感染控制呼吸肌的神经元所致 保护呼吸道的防御性反射增强(Warrell, 1976)
致伤动物及暴露部位
咬伤动物 收集到所有病例个案共134份。病例的致伤动物以犬为主, 占90%,其次为猫,占3.7%,其余不详 。
的134例病例中,暴露部位为上肢的最多(62.7%),其次为下肢 (17.9%),头面部较少(6.0%)
全疫情概况
共有狂犬病病例19例,其中外地户籍6例。男性占63.16%。职业分类 以农民为主,占63.16%。时间分布情况来看,除5、12月份无病例外, 其他各月均有病例,11月份病例最多。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地区各2 例。送检4例临床病例的唾液标本,其中1份检出阳性。
病毒分型
血清1型:标准攻击毒株,包括原型株和实验株及啮齿动 物分离株,毒力强,可选育疫苗株
血清2型:拉各斯蝙蝠毒株,分6个亚型 血清3型:莫可拉原型株,先在地鼠分离,后在非洲人、
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5个亚型 血清4型:杜文海格原型株,南非病人中分离,后在南非
中欧蝙蝠分离,8个亚型 血清5型:乌克兰蝙蝠中分离,1999定为5型 血清6型:欧洲蝙蝠狂犬病毒
农民70.88%
农民 学生 散居儿童 家务及待业 民工 其它 工人 离退人员 不详 幼托儿童 商业服务 医务人员 餐饮食品业 干部职员 渔(船)民
2010~全国分月报告病例数
2011新疆、 宁夏、辽宁
输入或首发病例的份
2009~
2009甘肃、陕西
1955-狂犬病发病率
狂犬病病例数月份分布
狂犬病均发病数和发病率龄分布
基因分型
根据狂犬病毒属N基因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相似的百分率,将狂 犬病毒属分为6个基因型
基因型1-CVS原型株 基因型2-Lagos-bat病毒原型株 基因型3-Mokola病毒原型株 基因型4-Duvenhage病毒原型株 基因型5-EBL1欧洲蝙蝠狂犬病毒 基因型6-EBL2 基因型与血清型完全能够吻合
素有关: –咬伤部位病毒受体的密度,不同解剖部位中神经
分布的程度、病毒侵入量等
易感人群
不同性别、不同龄组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人群中不同性别、龄、职业的差异系因接
触犬机会的多少所致 • 被疯动物伤后未必都发病 • 一般来说,暴露于疯动物后发病的危险约为
15% • 伤口严重者发病危险约为60%
儿童狂犬病的特殊性
1. 狂犬病流行概况
2. 狂犬病流行因素
➢ 狂犬病病例暴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治疗
3. 狂犬病防控进展
➢ 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 ➢ 国内外狂犬病免疫策略及进展 ➢ 2-1-1特点
内容
狂犬病病例暴露后处理方式情况

2008 2009 2010 2011
合计
病例数
自行处理
医疗机构处理
未处理
例数
比例(%)
持活性3-4周。
狂犬病致病机理分散到舌各味器蕾官、组嗅织神,经尤、其眼唾角液膜腺、
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 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 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
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病毒在伤口周围组织中存在1~2周
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
发病机理
病毒的侵入:通过破损皮肤或正常黏膜进入,直接侵入末梢 神经组织的运动终板,或侵入肌梭并与神经肌肉结合部乙酰 胆碱结合,再侵入末梢神经组织的运动终板
远不够
养犬数量庞大
养犬数量
农业部估计:全国有8000万~2亿只犬 中国CDC监测点调查:犬14只/100人 中国CDC贵州农村调查:犬24只/100人,猫9只/100人,平均
每户1只犬
各地的实际养犬数量?城市农村分布?逐变化?登记犬和 流浪犬比例?
养犬数量增加的原因
在城市:宠物犬增多
原因:缓解压力、情感慰藉 后果:犬伤人数逐增加
喉肌、声带麻痹而失音,腹胀(肠麻痹所至),大小便失禁等 病程可达10~20天或更长,病死率相对低于狂躁型,直接致死原因多为严重
呼吸肌麻痹和球麻痹
传染源
家畜:狂犬、猫、猪、牛、马等 野生动物:蝙蝠、浣熊、臭鼬、狼、狐狸等 致伤动物比例:犬88%、猫4.7%、狼4%、其它野生
动物和家畜3.3%
例数
比例(%)
例数
比例(%)
不详
38
6
31
12
25
6
21
6
19
9
134
39
15.79
3
38.71
4
24
3
28.57
2
47.37
2
29.1
14
7.89
29
12.9
14
12
16
9.52
10
10.53
8
10.45
77
76.32
0
45.16
1
64
0
47.62
5
42.11
2
57.46
1
1. 狂犬病流行概况
狂犬病病毒的理化特性
对脂溶剂(肥皂水)、乙醇、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酸(PH4以下) 碱(PH10以上)敏感,容易被杀灭。
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0℃1小时、56℃ 30~60分钟、 60℃5分钟、100℃ 2分钟即失去活力,因此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
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 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抗力。 脑组织中病毒于4℃可存活数月,置于50%中性甘油盐水中于室温下可保
临床表现-麻痹型
印度和泰国常见,约占1/3。我国极少 最早于1887发现和记载 病理损害主要在脊髓和延髓,不涉及脑干或更高部位的中枢神经系统 前驱期与狂躁型狂犬病无明显区别,但无兴奋期和恐水症状,亦无咽喉痉孪
和吞咽困难等表现 前驱期后即出现四肢无力,麻痹症状,共济失调,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
地理分布
我国
除青海、西藏外,全国各区均有病例报告 地理分布存在差异,以长江为界南高北低
南方的广西、湖南、广东、贵州、江苏、 安徽等持续高发
北部和西部地区较少 大城市较少
季节特征
全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高峰 一般以温暖季节发病较多 在流行季节较明显的地区,常以春、夏季相对较多,冬季相对偏
少 发病季节与犬的活动和人的暴露程度有关
24小时内在局部测到病毒,大约停留6天左右,长短与肌体 抵抗力有关
病毒由外周神经进入中枢神经,每小时1mm速度转运,到达 中枢就不可逆转
运行时不繁殖,到相连接的神经节细胞内繁殖
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
抗体只有在病毒进入周围神经前才能有效中和
临床表现
潜伏期 前驱期 临床症状 (急性期) 昏迷和死亡
2. 狂犬病流行因素
➢ 狂犬病病例暴露 ➢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治疗 ➢ 人间狂犬病传染来源分析
3. 狂犬病疫情形势
内容
全球疫情形势
150多个国家有狂犬病,32个国家已经消除 中国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
北方部分份疫情上升
报告病例数上升的份分别为陕西、天津、内蒙古、 宁夏、福建、北京、辽宁、黑龙江与青海,9份报 告病例数占全国的6.60%
组织(如角膜)、器官移 植手术
病人咬人或通过唾液直接 或间接污染健康人的伤口
传播途径
不同暴露方式的发病分析
在明确暴露于疯动物但未采取预防措施而发病的 人中:
–头面部咬伤者,占50-80% –上肢(手、胳膊)咬伤者,占15-40% –下肢(腿部)咬伤者,占3-10% –微小伤口被唾液污染及抓伤者,仅占0.1% 尚未有明确生物学原因可解释,但可能与以下因
动物监测
动物狂犬病监测薄弱
2003动物狂犬病862 例,人间狂犬病2037例 2004动物狂犬病208 例,人间狂犬病2651例 2005动物狂犬病 337 例,人间狂犬病2537例 2006动物狂犬病386 例,人间狂犬病3279例
(Ⅱ/Ⅲ度暴露)
犬免疫率低下
犬平均免疫覆盖率不足10%,农村犬免疫率更低
监测点入户调查:犬免疫率6%--20% 中国CDC贵州调查:犬免疫率7.5%,猫仅为1.7% 国内企业生产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的能力为每2亿狗份,而每实际使用量为1000多万

不能形成动物间有效免疫屏障
贵州镇宁:540例暴露中,只有0.92%的致伤动物确定打 过疫苗,其它均是被未免疫动物或免疫史不详动物所伤
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