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流行病学
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规范(2009版)
国家CDC,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全国狂犬病监测方案》修订稿,已报卫计委 实施中央转移支付项目 自2006年至今,覆盖19个高发省份 近3年支付额度为615万/年,支持监测点监测、暴露后处置和疫 情调查处理等
专业培训、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
狐蝠科蝙蝠(至少有四种狐蝠属蝙蝠)和食虫蝙 澳大利亚(可能和几个附近岛屿)
2
蝠(囊喉墓蝠属)
食虫蝙蝠(主要是Eptesicus serotinus) 食虫蝙蝠(主要是Myotis daubentonii and M. dasycneme) 食虫蝙蝠须鼠耳蝠 食虫蝙蝠鼠耳蝠 食虫蝙蝠纳氏鼠耳蝠 食虫蝙蝠白腹管鼻蝠 食虫蝙蝠 中亚 中亚 法国,德国 东亚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advance the goal of global elimination of rabies by 2030.
OIE, FAO, WHO
传染病消除策略
人间狂犬病控制
动物间传播阻断 人和动物贮存宿主的有效监测
ONE HEALTH
政治承诺 社会参与 应用性研究和督导评估
卫生部门已开展的防控工作
修订完善各类技术文件 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规范(2006版)
病例PEP规范处置比例低
伤口处理比例随暴露程度分级上升 III级医疗机构伤口处理也仅15.7%
伤口处理比例 100% 医疗机构处理 仅自行处理 未处理
80%
60%
40%
20%
0%
I级暴露 II级暴露 III级暴露
16.9%III级、7.9%II级暴露者接种疫苗
4.4%III级暴露者接受被动免疫 3.3%III级处理伤口+疫苗+被动免疫
近年我国狂犬病流行特征
全国疫情稳步下降,但局部地区呈扩散趋势
南高北低、东高西低,高发省份未完全消除、低发省份疫情
扩散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农民为主,男多女少;各年龄组均发病,老、幼占多 81%病例的潜伏期在1年以内,主要传染源为狗,免疫率低
病例PEP规范化处置比例低
推进到2030 年全球消除狂犬病的目标。
90-99
00-09
10-16
2007-201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死亡顺位
排序 1 2 3 4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艾滋病 肺结核 狂犬病 乙肝 甲型 新生儿破 H1N1流 伤风 感 乙脑 手足口病 乙肝 手足 口病 乙肝 人感染 H7N9禽流 感 丙肝 乙肝
动物狂犬病 野生食肉动 物 狐狸 臭鼬 獾 狼
翼手目动物
吸血蝙蝠 食果类 C.S.食虫类
1- 野生动物
2- 家畜动物
家畜型 食肉动物
家畜型 食草动物
奇蹄动物 牛 绵羊 山羊
狗 猫
人类狂犬病
人类
人 类
人类
全球人狂犬病风险水平分布
■
1类,无风险:无狂犬病病毒风险的国家或地区。
■
2类,低风险:狂犬病相关的狂犬病病毒只在蝙蝠群体中流行或狂犬病毒在蝙蝠(非吸血
阶 段
•主要措施: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推广兽用口服疫苗, 试点消除野生动物狂犬病,研究消除认证标准
消 除 阶 段
•时间范围:十四五(2021-2025年) •工作目标: 2025年没有家养动物引发的人狂犬病病例报告 •主要措施: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开展消除认证,应用 口服狂犬病疫苗消除野生动物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属病毒
公认的和潜在的种类(简称)
最初的宿主 食肉目和蝙蝠 (翼手目)
地理范围 陆地哺乳动物分布在世界上除澳大利亚、南 极洲和几个岛屿之外的地域;蝙蝠仅存在新 大陆
注释 1
狂犬病病毒(RABV)
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病毒 (ABLV) 欧洲蝙蝠狂犬病病毒,1型 (EBL1) 欧洲蝙蝠狂犬病病毒,2型 (EBL2) Khujand病毒(KHUV) Aravan病毒(ARAV)
易感:犬科、猫科、翼手目 猪、牛、羊、马等家畜亦可感染
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病毒
啮齿类、兔形目极少感染,未发现引起人间狂犬病证据
感染动物来源
99%人间狂犬病由犬引起
亚洲、非洲为主
犬狂犬病疫情控制较好的地区
野生动物为主:蝙蝠、狐、豺、狨猴、猫鼬、浣熊
蝙蝠
特殊储存宿主
损伤不易察觉——暴露风险高
6000 报 告 病 例 4000 数 ( 例 ) 2000
• 2016年: 644 例 • 持续9年下降
3279 2423
159 0 60
221
644 64 68 72 76 80 84 88 92 96 00 04 08 12 16 年
地区分布 (1960-2016)
60-69 70-79 80-89
Mokola病毒(MOKV) 西莫尼蝙蝠病毒(SHIBV) 西高加索蝙蝠病毒 (WCBV) Ikoma狂犬病病毒(IKOV)
未知 食虫蝙蝠康氏蝠属 长翼蝠属的食虫蝙蝠 未知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肯尼亚 欧洲东南部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11 12 13
14
感染动物来源
所有哺乳动物均可感染
食肉目动物、翼手目动物为主
病例累计比例 100%
80%
60%
40%
20%
0%
1周 1月 3月 半年 1年
> 1年 潜伏期
从发病到诊断、诊断到死亡间隔短
中位数: • 发病-诊断间隔: 2 天 • 诊断-死亡间隔: 1 天 • 发病-死亡间隔: 3 天
主要传染源为犬,兽用疫苗接种率低
伤人动物来源及构成
家养伤人动物兽用疫苗接种状况
低发省份疫情仍有波动或一过性升高
报告病例数(例)
100
山西 陕西 内蒙古 北京 宁夏 甘肃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40%病例发生在7-10月(1960-2016)
南北方狂犬病季节分布差异
男性、农村病例居多,农民为高危群体
老人、儿童居多
潜伏期中位数为70天,81%病例在1年以内
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经伤口或粘膜
–咬伤、抓伤 –舔粘膜、伤口 –器官移植
• 气溶胶,少见
–实验室培养 –蝙蝠洞穴
Zoonosis: Rabies Life Cycle
Virus inoculation (bite)接种病毒(咬)
Salivary gland Excretion 唾液腺分泌物
狂犬病的传播
麻 疹
出血热
2016年全国狂犬病疫情
29省报告644例,较15年下降20%
近年我国狂犬病发病趋势
报告发病数 (例) 3500 报告发病数 984个 波及县区数 波及县区数 (个) 1200 1000 800 3300例 454个 400 200 644例 0 年 6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
乙脑 新生儿破 伤风 出血热
乙肝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6
甲型 手足口病 H1N1流 感 乙脑 丙肝 出血热 甲型 H1N1流 感 乙脑
丙肝
丙肝
7 8
手足口病 丙肝
出血热 梅毒
人感染H7N9禽流感
流脑
出血热
流行性感 冒
9
丙肝
流脑
新生儿破 伤风
乙脑
乙脑
梅毒
10
痢疾
出血热
新生儿破 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流行性 感冒
10省开展犬免疫率调查
四川64.7%(2010年)居首,重庆次之(46.6%,2010年),江西以1.1%(2012年)居末
浙江、贵州、四川、重庆和湖南开展一犬伤多人的标本检测,共检 测标本96份,阳性标本81份,阳性率达84.4%
全球狂犬病主要宿主动物分布
约3万 约2万
Rural 83% Urban 17%
WHO、美国CDC均规定为严重暴露,按III级暴露处置
评估结果-5
11省开展犬密度监测,其中山东、江西和湖南采用生态登记法,其余 各省采用入户法
各省犬密度差距较大,中位数为9.95只/100人(4.72-54.6只/100人),贵州省犬密度最高(2013年, 54.6只/100人),四川次之(2010年,18只/100人),河南、山东、福建和广西4省犬密度亦高于10只 /100人,而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则为5只/100人左右,其中江苏最低(2013年,4.7只/100人)
群体和其他野生动物中流行 第3类,中等风险:狂犬病毒在蝙蝠(非吸血)群体和其他野生动物中流传 第4类,高风险:出现持续的狗到狗的狂犬病毒的传播,和/或吸血蝙蝠狂犬病报告
■ ■
全国疫情趋势 (1960-2016)
8000 7037
• 1960-2016:共122,358例 • 高峰: • 最低:
• • 1981年: 7037 例;2007年: 3300 例 1996年: 159 例
• 疾控系统传染病 年会 • 狂犬病专题会议 • 狂犬病日宣传 • 宣传视频、海报 • 风险沟通与提示
中国消除狂犬病路线图(草案)
2011-2025
准 备 阶 段
•时间范围:十二五(2011-2015年) •工作目标:2015年报告病例数较2010年报告病例数下降 50%以上,报告病例数在1000例左右 •主要措施:多部门协调,完善法规技术体系,兽医体系, 动物疫苗、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 •时间范围:十三五(2016-2020年) 控 •工作目标:2020年报告病例数较2010年下降90%以上,报 制 告病例数在200例左右
狂犬病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