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函数零点说课课件

函数零点说课课件

4.地位与作用: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而函数的零点又
是其中的一个链接点,它从不同角度将数与形,函数与方程有机 的联系起来,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下节“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和后续学习的算法提供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 用。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掌握零点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零点。
三 探索研究
探究1:
归纳总结
学生讨论形式
观察二次函数f(x)=x2-2x-3的图象:
.
y
在[-2,1]上,我们发现函数f(x)在区间(-2,1) 2 内有零点x= _____,有f(-2)____0, f(1)____0得 .1 . f(1) ______0(<或>)。 -2 0 1 2 3 4 x 到f(-2)· -1 -1 在[2,4]上,我们发现函数f(x)在区间(2,4)内有 -2 -3 零点 -4 . x= ____,有f(2)____0,f(4) ___ 0得到 f(2)· f(4) ____ 0(<或>)。
.
三 探索研究
归纳总结
定理辨析:判断正误 (1) f(a)· f(b)<0则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 (2) 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f(a)· f(b)<0。 (3) f(a)· f(b)<0 函数y=f(x)在区间(a,b)内只有一个零点。 y
y
2
y
a a
-5
(x1,0)
没有交点

归纳推广
技能演练
得出结论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对应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 点的横坐标。 思考:对于一般的函数(高次函数,指对数函数等)与方程是否也 有上述的结论成立呢? 零点定义: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 y=f(x)的零点。 结论二 方程f(x)=0有实数根 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 函数y=f(x)有零点
.
-1
2
.
-1 -2
. . . 1 .
2
.0
1 1 2
.
3 2 1
5 4
.
3
x
-1
1
.
.
1
.
2
.
3
0
-3 -4
x
-1
0
x
.
x1=-1,x2=3 (-1,0)、(3,0)
x1=x2=1
(1,0)
无实数根 无交点

归纳推广 技能演练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关系,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推广: 若将上面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推广到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及相应的
五 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 “将课堂还给 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是我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本次课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设问——探索——归 纳——定论”层层递进的方式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积 极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 定的总结,把特殊的现象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 掌握。
0
b
x
0
a
-2
0
x1
b
x
0
b
x
-4
-6
板书设计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一、函数 y f (x) 的零点:不是一个点 而是一个实数。 二、 三个等价关系. 三、判定零点的存在性: 1 函数是连续的。 2 f(a)f(b)<0。 3 至少有一个零点。 四、结论四 例 …… 练习: (1) ……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函数零点的概念及求法
难点 :利用函数的零点作图
四 学情分析
本课在必修1中的最后一章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对初 等函数的性质,图像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与理解。特别是对一 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在初中的学习中已是一个重点,对这块内容已经 有了很深的理解,所以对本节内容刚开始的引入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但针对高一学生,刚进人高中不久,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观察, 归纳能力都还没有很全面的基础上,在本节课的学习上还是会遇到较多 的困难,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环环 紧扣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结论追求的愿望,将学生置于主动参与的地位。
六 教学过程的设计
1.以旧带新,引入课题。
2.归纳推广,技能演练。
3.探索研究,归纳结论。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 以旧带新 引入课题
引例1
x 2 x 3 0 的根。 (2)求函数 y x 2 x 3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1)求方程
2
2
(3)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一 以旧带新
多 媒 体 演 示
(2) ……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1.知识点小结:一个定义和四个结论。 2.思想方法小结:数形结合(以数解形以形解数)。
布置作业: 1 必做题:p97 1,2 2 选做题:函数 f ( x ) a x 2 x 1 在区间(0,2)内恰有一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
引入课题
引例2 求出表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画出相应的二次函数图像的 简图,并写出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
方程 函数
x2-2x-3=0 y= x2-2x-3
y
x2-2x+1=0 y= x2-2x+1 .y
2
x2-2x+3=0 y= x2-2x+3
y
函 数 的 图 象
方程的实数根 函数的图象 与x轴的交点
2
七. 教学反思
一. 本节课的设计试图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教法设计上遵循以教师 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发展为主攻的原则,采用 启发引导探究发现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创新意识.
二. 本节课涉及多种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走向本质的一大尝试,也是 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的一个课题.
判别式△ = b2-4ac
△>0
△=0
△<0
没有实数根
y
有两个相等的 方程ax2 +bx+c=0 两个不相等 的实数根x1 、x2 实数根x1 = x2 (a>0)的根
y
函数y= ax2 +bx +c(a>0)的图象
x1 0 x2 x

0
x1
x
0
x
函数的图象 与 x 轴交点
(x1,0) , (x2,0)
说课人:数学科学学院 杜建设
教 材 分 析
目 标 分 析
重 难 点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法 分 析
过 程 分 析
教 学 反 思
一 教材分析
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是新课程中新增的内容,选自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2. 学生已经比较系统的学习了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及相关 的初等函数模型,本节内容能把函数的图像与方程的根能更好的 结合来,使数学中的数与形联系在一起。 3.为“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以及之后知识的学习做好一个 铺垫作用。
(2) 理解方程的根和函数零点的关系。
(3) 理解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 观察能力:观察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图像得出零点 定义。以及观察函数图像来得出函数零点的存在的判定条件。
(2) 归纳能力:从具体的例子中归纳一般的,共性的性质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从易到难,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2) 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学习氛围,学生产生热爱学习数学的积极心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