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课是打磨出来的

好课是打磨出来的

好课是打磨出来的
好事是多磨出来的,好课是打磨出来的。

十一月份,我们学校语文组接到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磨课。

为了磨好这堂课,我们语文组齐心协力,经过了多次努力,终于磨好了一堂优质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回想这一打磨过程,感觉收获颇多。

新来的年轻老师刘蔚希老师愉快地接受了执教的任务,为了上好这堂课,她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自不必细说,我们在这一过程中见证了她的成长。

十一月二十三日,星期三第一节,我们第一次听刘老师上这堂课。

刘老师从讲飞行员莫顿·亨特的一次飞行经历的故事开始,导入新课,然后讲授新课,她先让学生自由默读课文,然后就记叙文六要素,进行抢答环节,尔后又进行了开火车的有特色的学生活动来概括故事情节,接着,让学生找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的词句,指出,有些是直接心理描写,有些是间接心理描写,并强调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在课的最后部分,引导学生谈学习本文的收获,说启示。

我们在听完这节课后,我们语文组进行了一次评课,提出了修改意见:(一)导入语老师讲解过多,用时太多。

建议由老师讲述故事,改成由灯片在屏幕上打出故事。

(二)抢答环节与开火车环节重复,去掉抢答环节,保留开火车环节。

(三)心理描写分成直接和间接两种,怕七年级学生混淆,不谈间接的心理描写,只提直接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单独提出来。

(四)课文主旨没有深挖,这一环节要作为重点来讲解。

刘老师的师傅黎老师除了在几个大方面提出建议后,又在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了指导。

十一月二十五日,星期五,刘老师又再次上了《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上,刘蔚希老师把老师讲述故事改成了灯片打出故事,去掉了抢答环节,在学生默读时,增加了划记课文重点词句的要求,还增加了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的环节。

在重点品味,探究主旨上,多花了时间来挖掘文章中心,并且在灯片上展示了这篇文章的启示,即,着眼于眼前的一小步,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为了突出这一重点,还要求学生齐读了文章最后一段。

经过第一次的打磨,这一堂课明显比头次上课进步多了,抓住了文章的重点,挖掘的课文的中心。

语文组没有松懈,又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复述故事情节是概括故事情节,可以从三个角度复述故事,以增强学生说的能力。

(二)启示不在灯片上展示,而是作为重点,板书在黑板上。

(三)分享经历以后,课外拓展延伸,指导性的材料不够。

刘老师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又在十一月二十九诶,星期二第二节,上了第三节课。

课上,故事分享之后,刘老师的课分为明显的三个部分,1、默读课文,复述故事。

2、分析心理,领悟主旨。

3、分享经历,畅谈收获。

听了这堂课后,我感觉年轻的刘蔚希老师成长很快,预设的教学目标很到位,且精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拓展延伸很到位,适时适当。

她的预设目标分别是:
1、默读课文,复述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

2、找出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情感。

3、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把困难分解、由易入手,循序渐进的道理。

4、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收获。

每个目标都有对应的环节。

尽管如此,语文组还是提出了新的见解,这三个环节之间要保持连贯,不能有脱节之嫌,所以,为了保持课的连贯性,建议老师在上课时,讲完课文后,突出了哲理,同学们就分享自己的经历,谈感悟,老师在指导学生看吴强的经历,齐读他的小诗《走一步,再走一步》,试着把自己的经历与感悟用笔写下来,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有六要素。

午休时间,老师们并没有休息,就刘老师上传的教案,又提出了细节上的意见,例如,把她教案中教学目标的第四条“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收获”,改成“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收获”,还和她一起在百度上找吴强的有关资料。

经过这几次打磨,这堂课是越来越精彩了。

我深深感到:好课是打磨出来的。

明天就是刘老师的展示时间了,期待她的出色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