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学课件)缺铁性贫血

(内科学课件)缺铁性贫血

急慢性失血:上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失调
主要内容
铁代谢特点 铁缺乏症 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特点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临床表现
引起缺铁的原发病的表现 贫血本身的表现(一般表现):乏力、纳差、
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和易疲劳
组织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活性降低引起 的代谢紊乱的表现:如血红蛋白酶类、含铁 血红素酶类等。
③食物中抑制非血红素铁吸收的物质:磷 酸盐 、植酸 盐、茶叶中的鞣酸及咖啡中的一些多酚类化合物。
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吸收方式:二价铁直接吸收;部分被氧
化成 三价铁与脱铁蛋白结合形成铁蛋白 储存 与浓度的关系:单位剂量含铁浓度越高 , 供铁越充足。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吸收部位的低PH值 ↑、维生素C↑;鞣酸↓、多酚↓
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33.8-45.7% 9.84% 11.39% 19.28%
另据有关资料表明,6个月一2岁幼儿 缺 铁性贫血发病率为33.8%一45.7%,10 一17 岁青少年发病率为9.84%,其他如 胃肠溃 疡、痔、肛裂慢性失血、月经过 多、钩虫病患者等引起缺铁性贫血较为 常见,保守统计,我国缺铁性贫血患者 不少于5000万。
65%为血红蛋白 6%肌红蛋白 25%为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储存铁) 0.2%为参与细胞代谢的血红素酶类 <0.2%为血液中转运铁
铁 的 排 泄与再利用
排泄途径: 主要:胃肠道上皮细胞、胆汁 次要:秘尿生殖道、汗液、
脱落细胞
总量:1mg 特殊情况:月经过多、妊娠、哺乳,生长迅速以
及病理情况出血时则失铁增多。
缺铁性贫血流行病学特点
缺铁性贫血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 一种贫血。据WHO调查占世界人 日 10一20%,亚洲高于欧洲,在育龄妇 女和孕妇发病率高达21一85%。
我国各附属医院流行病学调查
6个月-2岁 10-17岁 育龄妇女 怀孕3月以上
的婴幼儿 的青少年
的妇女
铁 缺 乏 发 病 率 75.0-82.5% 13.17% 43.32% 66.27%
主要内容
铁代谢特点 铁缺乏症 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特点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诊断标准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海平面地区
成年男性 < 12 g/dl 成年女性 < 11 g/dl 怀孕妇女 < 10 g/dl MCV<80fl MCH<26pg MCHC<0.31
主要内容
铁代谢特点 铁缺乏症 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特点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生长快速的婴 儿、 青少年。有月经或在妊娠期、哺乳的妇女,铁需 要量增加,饮食缺铁易致缺铁性贫血。
铁吸收不良:胃 大 部 切 除 后, 食 物 迅 速 进 入 空 肠, 食 物 未 经 十 二 指 肠,铁 没 有 很 好 被 吸 收,长 期 严 重 腹 泻、缺 乏 胃 酸 者 多 年 后 也 会 有 缺 铁 性 贫 血。
衰老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血部分返回血液,与运铁蛋白结合进入再利用循 环。
主要内容
铁代谢特点 铁缺乏症 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特点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铁缺乏症
定义:是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蘅,导致 体内铁缺乏。
铁 的转运
在 小 肠 粘 膜 细 胞 内 的 铁 (三价铁) 与血浆转铁蛋白结合后在血浆中 被 输 送 到 各 组 织, 主 要 是 骨 髓 内 的 幼 红 细 胞——经典途径。剩余部分以铁 蛋白形式储存备用。
运输工具:转铁蛋白
铁的分布
铁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几乎所有组织都有。 成年男性为50mg/kg;女性为35mg/kg体重
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及临床表现 血清铁<10.7umol/L,总铁结合力>64.4u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15%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红
细胞<0.15 血清铁蛋白<14ug/L 铁剂治疗有效
•铁吸收的调节
小肠对铁的吸收量取决于体内贮铁量及 红 细 胞 的 生 成 速 度。
当 肠 腔 内 铁 的 浓 度 很 高, 如 口 服 铁 盐 时, 小 肠 会 失 去 吸 收 铁 的 调 节 能 力,结 果 大 量 铁 可 通 过 弥 散 进 入 肠 粘 膜 细 胞。因 此,误 服大剂量无机铁盐可以引起急性铁中毒
分期: 储存铁耗竭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隐性缺铁期) 缺铁性贫血
第一期: 铁减少期, 贮藏铁减少,铁吸收 率增高,铁结合力有增高趋向。
第二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此期无贫血 但有贮藏铁进一步减少,红细胞游离原卟 啉升高,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等 铁代谢紊乱。
第三期 缺铁性贫血期
主要内容
铁代谢特点 铁缺乏症 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特点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缺铁性贫血
付蓉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
主要内容
铁代谢特点 铁缺乏症的定义 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特点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铁代谢
铁的吸收 铁的转运 铁的分布 铁的排泄
非血红素铁:
①来源于铁盐、铁蛋白、含铁 血黄素、及植物性食物 中的高铁化合物。 ②吸收取决于铁原子的价数,Fe++易吸收;胃酸可增加 非血红素铁的溶解度;VitC 作为还原剂和螯合剂可促 进铁的吸收。
①儿童生长发育障碍
②行为异常: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这与 单胺氧化酶活力降低、儿茶分代谢紊乱有关。 可有异食癖。
③体力下降、耐力下降,这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 活性降低影响肌肉的糖代谢、导致乳酸堆积有 关。
④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感染,由于缺铁影响机体 免疫力。
⑤黏膜组织病变和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舌炎、 反甲、吞咽困难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