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止血机理(重要)
凝血酶原(Ⅱ)
ⅩⅢ 第 三 阶 段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 可溶性纤维蛋白 测 TT
ⅩⅢa
瀑布学说
凝块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
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凝血只限于某一局部
纤溶酶原
–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清通血管
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
凝血系统 组织 纤溶系统 血液
组织
血液
凝血活酶
纤溶激活物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生 理 止 血 机 理
止血三要素
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血管因素
生理止血过程
血管创伤 血管收缩 止血的同时血 浆中也出现了 抗凝血活动与 纤维蛋白溶解 活动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释放
血小板聚集 白色血栓 由纤维蛋白 和血小板构 成
红色血栓
血凝及凝血因子
因子 Ⅰ Ⅱ Ⅲ Ⅳ Ⅴ Ⅶ Ⅷ 同义名称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因子 钙离子 易变因子 稳定因子 抗血友病因子 功能 底物 酶原 辅因子 辅因子 辅因子 酶原 辅因子
第二阶段 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
– 血小板质膜结合多种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因子Ⅴ、因子Ⅺ、因子ⅩⅢ等
– α -颗粒
PF(PF2和PF3促进凝血,PF4可中和肝素,PF6抑制纤溶)
纤维蛋白原(Ⅰ)
纤维蛋白
内源凝血系统 测APTT
胶原、血小板聚集
外源凝血系统 测PT 组织因子(Ⅲ)
Ⅻ
Ⅻa
Ⅺ Ca2+ Ⅸ 第 一 阶 段
Ⅺa
Ⅹ Ⅸa Ca2+ Ⅷ
Ⅹ
Ⅶ
Ca2+
PF3
Ⅹa Ⅴ Ca2+ PF3
凝 血 活 酶
Ⅹa Ⅴ Ca2+ 磷脂 凝血酶(Ⅱa) 测Fbg浓 度 不溶性纤维蛋白
第 二 阶 段
Ⅸ
Ⅹ Ⅺ Ⅻ
血浆凝血致活素成分(PTC)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致活素前质(PTA) 接触因子
酶原
酶原 酶原 酶原
ⅩⅢ
PF3 PK HMWK
纤维蛋白原稳定因子
血小板因子 激肽释放酶原 高分子量激肽原
酶原
辅因子 酶原 辅因子
凝血过程
Ⅹ Ⅹa
(Ⅴ+Ca2+)
凝血酶原(Ⅱ)
凝血酶(Ⅱa)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块形成)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凝块溶解)
血小板止血功能
第一阶段 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粘附于创伤处并聚集 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
– ADP的作用-----促进血小板聚集 – 钙离子和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 血小板前列腺素类物质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