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常规解读 PPT

血常规解读 PPT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
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 RBC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生儿 (4.0~5.5)×1012/L (3.5~5.0)×1012/L (6.0~7.0)×1012/L HB 120~160g/L 110~150g/L 170~200g/L
白细胞参数
成人:4.0~10.0×109/L (4000-10000/μL) 儿童:5.0 ~ 12.0×l09/L (5000-12000/μL) 6个月~ 2岁婴儿:11.0 ~ 12.0×109/L (11000-12000/μL) 新生儿:15.0 ~ 20.0×l0 9/L (15000-20000/μL)
网织红细胞
参考值:0.5%-1.5%,(24-84)×109/L
增多:骨髓红系增生旺盛,见于溶贫、急性失血、 缺铁贫、巨幼贫等 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AA、骨髓病性贫血
红细胞参数
我想强调的是:
在红细胞的有关指标里,要重点关注以 下三个:
Hb MCV 网织红细胞
白细胞参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形态学
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意义
MCV RDW 正常 增高 增高 正常 正常 增高 正常 减低 增高 贫血类型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常见疾病 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MDS 急性失血性贫血 AA、PNH、G-6-PD缺乏症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球形细胞增 多症等 缺铁性贫血
白细胞减少:WBC<4×109/L
感染(革兰氏阴性菌、病毒) 药物 血液系统疾病 理化损伤(X线、放射性核素、化学物质) 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病
粒细胞缺乏症: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即为粒细胞缺乏 症,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2×109/L时则为严重粒细胞 缺乏症。 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不典型 少有局部病灶表现 早期确诊难 感染容易扩散 多为院内感染,耐药率高 常用抗生素疗效差 多重感染
贫血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110g/L,孕妇 <100g/L,即可认为有贫血。 根据Hb↓程度将贫血分为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Hb低限—90g/L 90-60g/L 60-30g/L <30g/L
贫血
生理性贫血:
3个月-15岁以前的儿童,比正常成人低10%-20 部分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妊娠中、晚期,血液稀释
血小板输注指征:
血小板≤(10-20)×109/L及伴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中 枢神经系统或其他部位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需紧急处理,迅速 提高患者血小板计数至安全水平,降低病死率。
病情分度
轻度 PLT>50×109/L,一般无自发出血,仅外伤后易发生出 血或术后出血过多; 中度 25×109/L<PLT≤50×109/L,有皮肤粘膜出血点或外伤 后淤斑、血肿、外伤出血延长,但无广泛出血; 重度 (具备下列一项者即可)10×109/L<PLT≤25×109/L, 皮肤广泛出血、淤斑或多发血肿,粘膜活动性出血(齿龈渗血、 口腔血泡、鼻出血);消化道、泌尿道或生殖道暴发出血或发 生血肿压迫;视网膜出血或咽后壁出血;外伤处出血不止,经 一般治疗无效; 极重度(具备下列一项即可) PLT≤10×109/L或几乎查不到, 皮肤粘膜广泛自发性出血、血肿或出血不止;危及生命的严重 出血(包括颅内出血)。
糖尿病、某些传染病 单核细胞 增多:感染恢复期,粒细胞缺乏恢复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减少:再障,肿瘤侵犯骨髓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计数(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血小计数 (100-300x109/L)
(一)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 100x109/L 称为血小板减少。 1. 血小板生成减少或障碍: 2.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 3. 血小板分布异常:
白细胞参数
淋巴细胞增多
儿童时期(6~7岁后才逐渐下降) 感染(病毒、结核杆菌等)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 再障
淋巴细胞减少
接触放射线 应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后 HIV
白细胞参数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应激、过敏、寄生虫病、皮肤病、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 某些肿瘤及传染病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CML、骨纤、慢性溶血、切脾、白血病、过敏性疾病、转移癌、
病理性贫血:
生成减少: 破坏过多: 丢失过多:
红细胞增多
相对性增多: 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量减少,红细胞相对增多, 多为短暂性的
绝对性增多: 各种原因导致EPO增多,从而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造血系统疾病所致的红细胞生成增多
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比容( HCT)
男性:42%~49% 女性:37 %~ 48 %
解读血常规
重要性
血常规作为一项基本的血液检查, 用于对病人身体状况、疾病初步 诊断及治疗疗效的观察,可以及 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
血常规检查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主要内容: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小板计数
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Hb) 红细胞比容(HCT) 红细胞平均值
协助诊断贫血及程度 血浆容量是否丢失 计数红细胞各项平均值
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平均值(MCV、MCH、MCHC)
MCV
MCH MCHC
80~100fl
27~34pg 320~360g/L(32%~36%)
临床意义
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 参考值<14.5% 缺铁贫与轻型地贫 缺铁贫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后评价
白细胞分类计数:
计数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 5种白细胞各自生理功能存在差异,不同病理情况引发 各种白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
白细胞增多:WBC>10×109/L
生理性:可见于新生儿、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 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时明显,严重感染可下降) 严重组织创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心梗、溶血) 过敏反应 急性中毒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肿瘤) 放化疗后使用升白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