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山银球茶-雷公山银球茶

雷山银球茶-雷公山银球茶

/雷山县茶产业概况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西南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山区,最高海拔雷公山2178.8米,最低海拔达地乡亚麻河岔口474米,雷公山是苗族人民的圣山,纵横200公里,是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主要发源地。

雷山县城距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凯里市42公里,距320国道(高溪路口)39公里,距凯麻高速公路32公里,距凯玉高速公路也仅有31公里,即将扩建雷凯段的炉榕省级公路由北向东南穿县境5乡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雷公山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而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和中华民族的绚丽瑰宝,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

雷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雷公山山体庞大,高耸入云,原始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山清水秀,四季青泉涓涓,瀑布相叠,深潭浅滩相映,动水静树奇石相立的山水画卷和变化万千、令人叹为观止的云雾蒸腾,冰雪皑皑,淞雾茫茫,晚霞多彩,佛光绚丽的动人画面。

雷山绿色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原始森林有71.7万亩。

在已知的2100多种植物中,被列为国家濒危、珍稀植物的有秃杉、红豆杉、马尾松等20多种。

这些珍稀物种,都是距今200——7000万年之间的新生代第三代物种,还有各类珍稀药材580多种。

在雷公山保护区内尚有黑熊、猕猴、林麝、大鲵、脚轾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及500多种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处。

由于物种的作用,雷公山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5.26万个,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

据史料记载,雷山县早在清代时期,县内乔兑、桃江、达地大坪山等地已有人种植茶叶,品茶的习俗,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目前,在雷公山北麓——方祥乡毛坪、雷公坪等地发现有上千年的野生古茶树,对研究县内茶树的起源、茶叶品质、茶叶饮用、茶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9年雷山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

雷山县地处贵州高原东南苗岭山系的雷公山区,海拔高平均在1000-1800米,相对高差一般在500-1000米之间,境内地形属侵蚀中深切割中山山地地貌。

以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为主,又具云贵高原高山森林气候特征,县境内月平均气温≥10℃,年平均气温12—15℃,年际气温变化不大,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年最高气温在7—8月份,平均气温24.2℃,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为-3.9℃。

全年总积温5110—5475℃之间,无霜期达250—260天。

因有雷公山的森林气候调节,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1450—1500毫米,相对湿度85%,月均雨日多达15天,夜雨量占全年一半以上。

春季三、四月中旬夜雨量比例超过80%,雾日占年间的30—40%。

年日照为1060.8—1258小时,年日照分率在30%以下,年日照总幅射量为2271.46MJ/m2,日照百分率为21—37%,属日照低值区。

雷山县境内春茶开采时间基本是2月底至3月初,产茶期延续到10月中旬。

县内及周边无工业污染和大气公害,境内地貌为山地相连,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交错,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900—1300米的雷公山腹地内,土层属砂质岩风化类型。

全县土壤均属微酸性砂质黄壤,土壤酸碱度PH值在4.5—5.5之间,地表层矿产资源极少,土层肥沃,土层有机含量较高,土层为黑泥、黄泥、风化石团粒结构。

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自然肥力高,茶园常年云雾缭绕,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氨基酸、咖啡碱等营养元素的合成与积累。

特定的自然环境造就出独特的茶叶品质,主要体现在:茶叶肥硕柔软,色泽光润、碧绿,栗香浓醇,耐于冲泡;内含茶多酚、儿茶素以及微量元素硒、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含硒量高达2.00微克/克~2.02微克/克,是一般茶叶平均含硒量的15倍。

雷公山银球茶、清明茶等已跨出山门,走进中南海, 走进商务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赢得了“高山出好茶”的美誉。

1987年—1988年7月,中国农科院茶叶科研究所对雷山县觉散茶场等采样化验结果,茶样生化成份含量:氨基酸1.638%、咖啡碱4.789%、茶多酚26.33%,水浸出物为42.18%。

1992年6月20日,黔东南州农业区划办对全州茶叶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发现雷山茶叶微量元素硒、铁含量高这一特点。

检测报告中指出:“全国茶叶硒含量一般为0.1371微克/克,而据我州31个茶样分析,平均含量为1.020微克/克,是一般茶叶平均含量的7.43倍。

其中雷山县两个茶样硒的含量高达2.00微克/克和2.02微克/克,是一般茶叶平均含硒量的15倍。

”2001年9月8日,贵州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雷山县银球茶叶公司的茶叶产品,按国家颁布的GB/T1456—1993标准进行抽样检测:水浸出物%(m/m),指标≥34.0,实测≥43.6;铅mg/kg,指标≤2.0,实测≤0.0;铜mg/kg,指标≤60,实测≤21.4。

2000年以来,特别是2005年、2007年、2010年县委、县政府连续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补充意见》以来,我县茶叶产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对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代农业成效彰显,现已成为雷山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茶叶加工水平逐年提高,加工工艺不断改进,完成并颁布实施了茶叶质量地方标准。

茶叶加工企业由2001年的5家发展到2009年的10家,获得QS认证企业达10家,获得州级龙头企业4家。

茶叶年生产能力由200吨提高到900吨,基本满足了本县的茶叶加工需要。

初级加工厂(点)由2000年的11个增加到36个。

在县茶叶协会的统一协调下,由县政府出资25万元购买“雷公山”注册商标作为县内公共品牌,由县茶叶协会管理与使用,现这一公共品牌已基本完成了统一包装设计、统一文字宣传、推介等工作程序,为打造推介雷山茶走出国门作了前期准备。

2010年初投资100万余元完成了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建设,现已投入使用和正常开展了工作。

努力统一打造品牌,切实转变工作重心充分利用与《贵州日报西部茶周刊》报社和《香港文汇报》报社开展合作之平台,定期专题宣传我县茶叶产业发展及品牌建设,和组织相关茶叶企业外出到北京、上海、香港、遵义等省内外参加茶博会、展示展销会、品茗会等各项茶事推介活动30余次,向省内外客商和消费者推介雷山茶叶产业,及利用“五一”旅游黄金周和苗年节活动等在雷山和西江举办5次品茗活动,赞助相关活动进行推介雷公山茶。

同时,与本地旅游共建平台,着力打造“雷公山”茶叶品牌,树立雷山茶叶的生态、环保、优质品牌形象。

十年间,国家和省州领导、知名专家学者,以现场考察、调研、座谈、题词等方式,关心和赞誉雷山茶叶的有10多位,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陈宗懋、贵州省省长林树森、原省长王朝文等。

雷公山茶是中央八大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合会的办公专用茶,也是供省、州、县机关用茶,产品已远销中国各主要大中城市。

“雷山银球茶”的发展历程70年代初,为建立国际友好关系,中国政府采取灵活多变的“乒乓球”外交政策,打开了与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友好往来,建立了外交关系。

“乒乓”外交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高了我国政府在国际上的威望。

受到“乒乓”外交政策“小球拨动大球”和我国乒乓球运动取得辉煌成就的启示。

1982年在雷公山脚下海拔1300米的雷山县觉散茶叶天麻科研试验场在茶叶加工生产中,发现鲜叶经过高温杀青后,在机械揉捻和炒制中茶坯在炒制锅中往返回炒受热炒干后逐渐形成大小不同的圆体小茶球形状。

这种小茶球炒干后,球体紧结且表面光亮,用沸水冲泡后,小茶球在茶杯中徐徐舒展,似如一朵菊花绽放。

球体颗粒圆紧若“乒乓球”。

茶场负责人毛克翕等场领导等决定把生产的小小茶球命名为“雷山银球茶”并试产投放市场,雷山银球茶因其特殊茶形和栗香持久的上佳口感,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与赞赏,茶场根据消费者反馈的意见作了生产技术调整,并制定了相应的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1989年9月15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刘正威,他去北京开会时,带200克书形蜡染布包装的“雷山银球茶”到北京,送给他的老上级刘毅,刘毅又将“雷山银球茶”拿给邓颖超、王震等领导唱,邓颖超说:“这个茶很好,不要只给我一个人喝,要分给政治局其他领导喝,大家一起享受。

”1990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出访西欧四国时,中央办公厅委托贵州省委办公厅在雷山县银球茶叶公司购买4件(200克)书形蜡染布包装的“雷山银球茶”,共计120盒,作为馈赠外宾礼品茶。

1991年7月21日,“雷山银球茶”在北京展示会上,外交部部长助理文迟观品过“雷山银球茶”产品。

1994年6月11日,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在省人大主任王朝文、州委书记杨光林、州长姚茂森的陪同下,到雷山县上郎德村视察工作,乔石委员长与县委书记沈健、县长陈文发、县人大主任周正光、县银球茶叶公司总经理毛克翕等同志热情握手和亲切交谈,乔委员长对总经理毛克翕说:“您们的茶叶是很不错的,我还经常饮用你们生产的茶。

”为了鼓励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乔石委员长挥笔疾书“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

1997年8月9日,时任贵州省省长吴仪侠同志到雷山考察调研时,曾经这样嘱咐过:“雷山银球茶应该成为一个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银球茶是个好产品、好品牌,要加大生产规模,拓宽销售渠道,要提高产品质量,让银球茶促进企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2002年6月22日,贵州省副省长马文骏视察雷山县银球茶叶公司生产“银球茶”情况时,感慨万千,诗兴豪放,挥笔作诗:“银球滚向世界,赞誉飘回雷山”。

2009年5月1日,在“游天下西江·品雷公山茶”活动会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阿丘由衷地感慨道:“到贵州来,喝酒要喝贵州茅台酒,品茶就品雷公山茶”。

期间,中国国际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刘锋并为此活动作了“苗茶飘香”提词。

银球茶系列产品屡获殊荣1984年11月“银球茶”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新产品奖。

1986年5月,“银球茶”被评为“贵州名茶”。

1986年6月—1991年“银球茶”荣获国家轻工业部优秀新产品奖和优质产品奖。

1988年,雷山银球茶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鹤杯”奖。

1989年,雷山银球茶、天麻茶被选为国家级科技成果。

先后荣获于西德和捷克斯洛法克举办的世界食品博览会参展。

1990年,银球茶特种绿茶造型工艺研究项目获“贵州省科学技述进步三等奖”。

1991年银球茶、天麻茶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十年新成就”展示会“1981年至1990年优秀新产品”荣誉称号。

1991年银球茶荣获国家专利产品,专利号为91110631·6,同时获“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