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概论课件

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概论课件


三、以课程功能来分类 的课程类型
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艾斯纳教授的分类。 1.显性课程 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
程。 2.隐性课程 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
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3.悬缺课程 学校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存在
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 程。
二、 以课程决策的层次来分类 的课程类型
这是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 1.观念层次的课程(理想的课程) 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
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2.社会层次的课程(正式的课程) 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
标准和教材。
.
19
3.学校层次的课程(领悟的课程) 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 4.教学层次的课程(实行的课程) 实际反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课程 5.体验层次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
.
6
对定义的解析:
1.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用活动解释课程的优越之处: (1)有利于改变课程工作者的视角,促使
他们同时注意问题的两个方面:学习对 象(教学内容)和学习主体(学生);
.
7
(2)活动自身是一种存在方式,教师看得 见,也比较容易把握和控制;
(3)活动一词更能反映幼儿学习的本质和 特点,因而也更适合于解释幼儿园课程。
3.幼儿园课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课程本 质观与幼儿园课程要素有怎样的关系?
4.以课程组织形态可将课程划分为哪些类 型?
.
23
5.简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 (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可把课程划 分为哪些类型?)
6. 美国艾斯纳教授将课程划分为哪些类型? (从课程的功能出发可将课程划分为哪 些类型?)
四、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 存在的主要类型
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 课程,主要表现为分科课程和相关课程。
绝大多数幼儿园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经验 课程(做中学)。
隐性课程往往被忽视。
.
22
思考题
1.名词:幼儿园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 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悬缺课程
2.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
.
24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与设计取向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主要介绍了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 主要有三种取向:学科中心取向、学习
者中心取向、问题中心取向
其实,程组织形态为标准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以课程决策的层次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以课程功能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类型
.
15
一、以课程组织形态为标准 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课程组织是课程内容组织的简称,指在 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把课程的各 种要素组织成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 (P9)
第三层面,从近代课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各种课程组织形态看,可划分为:
分科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 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相关课程是指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科目建 立共同的关系,但各科目仍保持其原来的 独立状态。
融合课程是将有关科目合并成为一个新的 学科,合并后原来的科目不再单独存在。
广域课程指不同知识分支的统合,统合后 的学科具有广大的领域。
不同价值观指导下的课程结构系统有很 大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16
第一层面,是以主体为核心还是以客体为 核心,可分为: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第二层面,从分与合的对立关系看,可划 分为: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夸美纽斯第一个提出了系统的学校体系, 他注重百科全书知识的主张形成了近代 学校课程的基本特色,所以他是近代分 科课程的鼻祖。
.
10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P5)
基础性、启蒙性
全面性、生活性
整合性
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潜在性
.
11
(三)幼儿园课程的构成要素
幼儿园课程 评价
幼儿园课程 实施
幼儿园 课程
.
幼儿园课程 目标
幼儿园课程 内容
12
课程本质观与幼儿园课程要素 的关系:
对课程本质的认识不同,决定着课程四 个要素的内容不同。
(幼儿学习的本质:直接经验性)
.
8
2.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 习经验……的活动”
进一步明确活动的指向性、目的性的作 用,使过程与结果、形式和实质更加密 切地融合为一体。
.
9
3.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表现形式多样化,凡是作为 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而运用的、 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 动,无论是上课,还是游戏、生活活动, 都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
.
3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念
一、课程的概念
教育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内容维度—课程即教与学的内容
课程客体论
计划维度—课程即教与学的计划
经验维度—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 课程主体论
活动维度—课程即各种活动
课程活动论
课程客体论只看到了客体,忽略了学习 主体——学生的存在;
课程主体论强调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 但经验内在于学生的心灵,看不见摸不 着,无法制定外在的评价标准;
课程活动论较好地把握了主体与客体、 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等的关系。
二、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一)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课程客体论和课程主体论都有不足,目 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定义是活动论。
即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 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 总和。
幼儿园课程概论
.
1
主要讲授内容
1 幼儿园课程概述 2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 3 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4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5 经典幼儿园课程理论与方案 6 园本课程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念 主要介绍了课程及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类型 主要介绍了三种分类标准下的课程类型
(1)认为课程的本质在于对学生主体的关 照(课程本质主体观)
(2)认为课程的本质在于对知识客体的重 视(课程本质客体观)
.
13
课程本质 主体观
课程本质 客体观
幼儿园课程目标 获取经验的过程 知识学习的结果
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经验
客观知识
幼儿园课程实施 幼儿自主活动 教师教 幼儿园课程评价 活动过程评价 学习结果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