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姜夔的爱情词

论姜夔的爱情词

论姜夔的爱情词颍上县八里河中心学校肖方全邮编:236200姜夔处于南宋后期这一令人灰心失望的年代,但苟安后的平静,使词坛出现了骚雅的风气。

姜夔正是适应了这种风气的需要,而开辟了清雅词派。

其较有代表的爱情词更体观了他创造的清空醇雅的词境,为后世带来了一阵快意的凉风。

下面就其爱情词的表现内容和艺术成就加以论述。

一、从爱情词的表现内容上看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是中国诗词的滥觞。

从《诗经》名篇《关瞧》开始,“关关瞧鸣,在河之洲。

窥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方”。

都是吟唱相思相恋之情的。

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也是男女深切企盼对方,思慕哀怨。

其后,汉乐府缘情而发,南北朝民歌,唐人的浪漫生活都从男欢女爱中获得无穷的灵感,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爱情佳作。

至北宋,林逋的“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末成”(《长相守》),晏殊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欧阳修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踏莎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柳永的“无语凝噎”《雨霖铃》“衣带渐宽《风栖梧》”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江城子》,周邦彦的,“人入风后入江云,惰似雨馀黏地絮《玉楼春》”。

词至南宋,有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辛弃疾的“旧恨春江流不尽,断恨云山干叠(《念奴娇》)”。

以上关于爱情的辞意举不胜举。

诗歌贵于真情,爱情又是有恒久迷人的魅力,所以,爱情的话题千百年来被人传嘱,千万诗人以独有的枝艺倾吐心声,这是真情的呼唤,是心底的呐喊。

其诉诸于文字也风格各异,有的似大河奔涌,汪洋恣肆;有的如花前月下,小桥流水。

不管形式如何,正如王国维所说:“爱情词应占一席之地。

”①白石词似乎从中悟出了抒写爱情的真谛,词作更让人回味无穷。

1、布衣出身而形成的爱情观。

姜夔从青年时期流宦两湖之间,到中老年依附名流宅院,一生末举。

旷达任意,潇洒出尘的生活态度,却偏偏只能寄人篱下,其忧怨之情多有表露,但忧怨改变不了生活,他一度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这种潦倒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的爱情观必然是低微的。

出入于烟花坊陌,青楼妓馆,与各色俗流女子交结,他师法周邦彦,歌舞风流,定会惹得无数女子为其倾倒,20岁时结交合肥妓,一往情深,以至于几十年后都不能忘记,“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思念之情一天天在噬咬着词人的心,于是后悔当初就不该种下这种相思,由此可见词人对此女子动了真情,然而动了真情的何止一位? 那是作名36岁时寄居范成大石湖居所,临分别时范成大将歌女赠给了他,唤名小红。

二人同归湖州的路上,他曾写过一首《过垂虹》诗曰: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萧。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②真是一唱一和,千般风情,万般旖旎,那种惬意真让他意荡神摇,最终小红还是离他而去。

五年后,作者由苏州石湖到浙江湖州的路上,雪夜经过垂虹桥时,百感交集:双浆微拔,一衰松雨,愁绪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未。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比兴平生难遏,酒醒脚左,正凝想、明裆素袜,如今安在? 唯有阑干,伴人一霎。

——《庆宫春》作者之所以愁苦,之所以伤心,是能力所不能及也,若能力可及,如身居显赫,或一掷于金,将合肥姻妹和小红纳妾便是,置于跟前身边,耳鬓斯磨。

正因为如此,作者的贫贱的出身,窘困的处境,二可能将其爱情范围定格在上层,转而只能在下层中寻觅,只能如草芥一样在凡尘中卿卿我我。

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但作者的风流个性,完全可以得到很多知己,只要具备基本的素质,经过精心的调教,都可以成为知己,教她音律、教她填词,就完全可以成为作者心中的“伊人”。

如歌妓小红,只是范成大宅园中极普通的一女子但作者竟悉心调教,遂成知音,隔数年之久,仍念念不忘,更不用说绝色佳人合肥姐妹了。

其他词作中还提到燕燕、莺鸢、桃根、桃叶等作者所恋之女子,无一不倾注感情,这是他泛情的表现,或者大而言·之叫做“博爱”。

也就是说,爱可以广泛涉猎,“兼善天下”,依他的观点,每个女子均有可爱之处,这一点颇有情种贾宝王的风神,至少说他将妇女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具有了平等的爱情观,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持有这种观点则无疑是对封建制度的突破和挑衅,他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2、浓浓的相思之恋,产生了清纯而又美丽的痛苦的效果。

白石的爱情词承袭了周邦彦词写恋情的传统,他的恋情是让人沉醉的,从中可以给人以无穷的精神愉悦。

但作者又极少写男女间的欢愉场面,更多的是以“忧”字起笔,以“苦”贯穿全线,又以“愁”字落笔,读来让.入愁肠百转: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 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一一《踏莎行,燕燕轻盈》这首词仅5 8字,寥寥数语,字字含惰,仿佛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一番感受。

文章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是创作的最高境界,作者似乎全然不顾读者的接受,埋头写实感。

正是基于对爱情的怀恋与执著,蕴于心底感情的厚积薄发,使得相思相恋纯情似水,不染瑕疵。

梦境是相思的升华,只有思恋到了极致,才会有魂牵梦萦。

体态轻盈,娇声软语,一副妩媚可人之态,这足以让其倾泻其感情。

而且又将心比心,唯恐恋人误以为薄情,于是自我辩解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不信春天可做证,保存的书信可以做证,身上你亲手缝制的衣衫可以做证。

作者的担心与自责,以及对爱情的坚贞,溢于言表。

作者与女主人公邂逅之后,有过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但作者避而不谈,只写分别后的个人感受,仅“别后书辞,别时针线”就寄寓良深,是风花雪月的再现,是彼此心心相映的见证。

这些还不能表达他们的忠贞,还有离魂暗逐和淮南皓月,词阕中虽没有海誓山盟,海柏石烂,但折射的恋情却是异乎寻常的,是分别后的细细揣摩,是对往事的刻骨铭心。

王国维先生曰:“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淮南皓月冷干山,冥冥归去无人管”③。

先生为何独爱此二语,正是它道出了词人的相思之痛,给人以居高处而观其词的审美效果,其境界并不温馨,是阴冷之中伴随的阵阵隐痛。

另一首《杏天花影·绿丝低拂鸳鸯浦》作于118 7年从武昌行经金陵的途中,“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柳丝拂水的春江,本己春意盎然,透露出无限生机的季节,但由于怀入之思,只能用愁眼相对,想当时与心上人分别时,已经上船了,仍然恋恋不舍,倚着船仓不忍离去,可一去竟不得再相见,平添无限感慨。

“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能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又——次点明了相思之苦,潮水尚且知道,而人又何以堪?末句极写日暮苍凉,内心烦苦,坐在船头竟不知船儿驶向何处,把作者与恋人的离愁描写到了极致,佃读来仍觉凄美,似有所觉,似有所悟,比起花间词郡种脂粉味的浓艳香软不知要胜却多少倍。

试比较: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温庭筠《菩萨蛮》④温庭筠,晚唐词人,从他开始,人们专心致力于词的创作。

其词作中所写大都是反映娼楼女子的生活和她们的相思离别之情,后来的许多词人专门蹈袭温词的蹊径,竟到词为艳科,以为“诗庄词媚”,他成为花问词派的开创者。

从本词看,温庭筠工于造语,着色浓艳,着力描写一个妇女卧室的雅致,服饰的华美,其表现思想从前两句可以看出是怀念远行的梦中人之思,但全词无任何真情实感,只是漫天铺地的堆积华丽的语言,给人以窒息之感。

总之,白石爱情词能摆脱掉娇艳柔媚的轻浮态度,不用藻饰而风情独绝,融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无一点尘浊气息。

同时他用相思的笔触写恋情,产生了清纯美丽的痛苦之效果。

3、作者深情寄托无着的感慨。

前段已经提及,姜夔衣终生,幼时孤贫,依靠姐姐生活。

青年时期寓居合肥,后又漫游吴越,并长期住在杭州,此后他浪迹江湖,奔波于江南江北,以诗文词曲游于名公贵人之门,过着清客式的生活,不免有寄人篱下之悲和身世漂泊之叹。

这些在他的爱情词中均有表露。

由于自己无法与所恋情人相会,只能在去会面的路上求得些许精神慰藉。

“金陵路,莺吟燕舞。

”(《杏天花影》)金陵自古是繁华的都城,到处是一片轻歌曼舞,然而这歌舞升平的城市竟没有自己的去处,眼下已是黄昏,我的船又将泊在何处?在思念恋人的同时,身世漂泊的孤独和茫然无措的悲伤一齐拥上心头。

可作者并没有“飘飘伺所依,天地一沙鸥”的释然,我们仿佛听到的是船头一声沉重的叹息,一位清瘦的词人仰天喟叹:“心归何处!情归何处!魂归何处!”江湖游士的渺茫前途,贫穷和疾病的困扰,词人怎能不愁苦?又怎么可能欢笑起来呢?“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未得。

多病却无力气……”(《霓裳中序第一》)姜夔作此词时是11 8 6年,是年他才三十多岁。

其友人苏迥也曾说:“白石潘姜病更贫,几年白下往来频。

歌词剪就能哀怨,未必刘郎是后身。

”于是在他的爱情词中愁苦悲伤之声不绝于耳。

“暮愁渐满空阔”,“伤心重见”;(《庆宫春》)“奈愁里、匆匆换时节”;(《瑟琶仙》)“难剪离愁于缕”,(《长亭怨慢》)“又将愁眼与春风”,“算潮水知入最苦”:(《杏天花影》)“动瘐信轻愁似织”。

(《霓裳中序第一》)几乎每首爱情词中均可见到“愁”字,“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这愁风愁雨虽然:是相思之苦痛直接酿成,但凄凉的怀抱中也充斥着深情无处渲泄的有郁闷。

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姜夔性格放旷任意,潇洒不羁,歌舞风流。

读其爱情词中引据的几个人物(当然为词的内容服务),每每以本人自况,从中也可以体会到他感情无处寄托的无奈:(1)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冕裳中序第一》)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阮公(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

……阮醉,便卧眠其侧。

夫始殊疑之,何察,终无他意。

此处作者自比阮籍的放诞无羁。

(2)何逊而,令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暗香》何逊;南朝梁人。

他曾任扬州法曹参军,府舍有梅花一株,他时常对花吟咏。

后来回到洛阳想念此梅,请求再往。

到了扬州,花正盛开,他对此徘徊终日。

此处作者以何逊自况。

(3)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暗香》压西湖:指北宋初西湖孤山处士林逋。

他曾手植梅花千株,吟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

作者与钟爱之人天各一方,跟前身边,—片空虚,对酒当歌,可解一时郁闷,便学阮公放荡:寂寞之时,不妨对花吟咏,花中可见美人的倩影。

然而酒醒花落之后,一切又复如往昔:残羹冷炙,杯盘狼藉;枯枝败叶,疏影横斜,这多像作者错乱空虚的心境。

姜夔在词中听借人物的经典传说,是心仪已久的,前人、所做的便是自己的影子,或心有灵犀,或者干脆说就是自己。

以上所举的几位都是感情无以寄托的典范,那么既然以他们自比自况,既然与他们心灵相通,自己又何去何从呢?二、从爱情词的艺术成就看:与姜夔并称“双白”的南宋词人张炎对自石词评价甚高,高就高在清空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