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薯高效栽培模式

甘薯高效栽培模式

(一)甘薯主体作物模式1、大麦/春玉米/甘薯(1)应用效果一般亩产大麦250公斤、春玉米400公斤、鲜甘薯2000公斤。

(2)种植形式厢宽390厘米,其中沟宽20厘米。

种植大麦,幅宽70厘米,可撒播或条播。

春玉米种于小行,行距20厘米,大行距90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5000株左右。

麦收后在麦茬田起垄套栽甘薯,株距20厘米,每亩种植4000株左右。

模式种植示意图(图4-4):(3)栽培技术大麦、春玉米的栽培要点,大体同大麦/青玉米→绿豆模式。

春玉米于3月中旬采用营养钵育苗,4月中旬套栽在大麦幅两侧的空幅中,套种甘薯栽培要点如下:①甘薯采取二级苗床育苗方法,即通过薄膜覆盖育苗,调节好温度、水分,促进多产苗,育壮苗,待苗高20~23.3厘米时,即可剪苗至二级苗床育苗。

剪苗前2~3天揭膜炼苗。

二级苗床选用避风向阳、土质肥沃床地,经施足肥料、精细整地后作为苗床。

剪下的苗栽入苗床后,育苗前期夜晚采用薄膜覆盖,活棵前适量浇水,活棵后浇腐熟人畜粪清液,或用尿素兑水泼浇,促苗早发壮长。

从4月底至6月25日共55天左右时间,1株苗可以繁殖成5~6株苗。

6月底之前栽插。

②掌握适期早栽:套栽甘薯的早迟与产量关系密切,在适期内早栽,大田生长期长,则鲜薯产量高,出粉率和晒干率提高。

实践证明,6月25日至6月底这段时间,在玉米施用穗粒肥后栽插甘薯,把玉米、甘薯共生期控制在35天左右,有利于甘薯高产。

③提高栽插质量:一是培土成垄。

于玉米生育中期,在90厘米大行中,靠玉米植株15~20厘米结合壅根培土,中间50~55厘米作为甘薯垄底培土。

玉米施用穗粒肥后,做成垄高、垄面宽各25厘米左右的甘薯高垄。

二是保证栽插密度。

高垄双行栽插,株距20厘米,亩栽3500株左右。

三是坚持水平栽插。

土浅土温较高,昼夜温差大,水平栽插入土节位多,块根形成早。

④栽后及时点水,促进早活棵。

⑤摘心整枝。

套栽甘薯应防止薯苗窜长细弱,当薯苗长到4个叶节时,摘去顶心,当分枝长到4个叶节时,也要摘去分枝的顶心,控制主蔓及大分枝的长度。

当分枝长到6~7叶节时,需进行第二次摘顶心。

通过分期整枝,建立短蔓丛生的高光效株型。

雨后适当提藤不翻藤。

如有疯长趋势,可进行提藤。

后期切忌割藤。

⑥合理施肥。

结合玉米施用穗肥,增施草木灰和三元复合肥。

玉米离茬后,及时补追速效氮肥,促进枝叶快速生长。

8月下旬看苗巧施裂缝肥。

长势正常田块兑水浇施氮肥。

旺长田则控制氮肥,增施钾肥。

后期可采取根外追肥,促进薯块膨大。

⑦排涝防旱。

高标准搞好水系。

雨后较快地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渍害,以确保薯块的产量和品质。

若久旱无雨,应浇水抗旱。

⑧防治虫害。

注意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及时防治红蜘蛛、甘薯天蛾等害虫。

(4)适用条件适宜于长江中下游热量资源充足、交通较为便捷、农村劳力资源比较丰富的丘陵岗地。

2、大麦/蔬菜/春玉米/甘薯/秋玉米(1)运用效果一般亩产大麦每200公斤、春菜280公斤、早春玉米450公斤、甘薯2000公斤、秋玉米350公斤。

(2)种植形式厢宽200厘米,其中沟宽33.4厘米。

大麦和玉米带各占1米。

大麦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播种,每带种植5~6行,5月上中旬收获;春菜于头年10月上中旬栽植,每带种植3行,第二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收获;早春玉米种植在春菜的播幅内,2月上中旬播种育苗,双行种植,7月上中旬收获籽粒,如收获鲜食玉米则6月中下旬即可收获; 5月下旬到6月上旬移栽到大麦播幅内,10月中下旬收获;秋玉米种植在已收获的早春玉米播幅内, 10月中下旬收获,鲜食玉米收获期还可提前。

模式种植示意图(图4-13):(3)栽培技术大麦栽培技术①选用良种: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而且熟期较早、植株较矮、抗倒能力强的品种,既确保大麦的优质高产,同时又减少大麦对后作的影响,为后作的高产奠定基础。

②规范留行,协调共生矛盾:播种大麦时要按种植规格为早春玉米预留播种行,预留行可种植蔬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③小窝疏株密植:可采用撬窝点播、条沟点播或者连窝点播,行穴距为17厘米×10~13厘米,保证每亩1.5万~1.6万穴,每穴6~7苗。

④加强田间管理:重施底肥,氮磷钾配合,早施苗肥,巧施拔节肥,若后期缺氮可适当补施穗粒肥,但要注意防止群体生长过旺和徒长倒伏,以免影响大麦产量和套作玉米的生长发育。

同时还要注意适时中耕除草、抗旱排涝及防治病虫害等。

早春玉米栽培技术要点①选用大穗良种:玉米是重要的高产作物,早春玉米又处于最佳的生长季节,必须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为全年高产打下基础。

因此,早春玉米应根据当地的生态和生产条件,选择大穗高产、优质多抗、株叶型紧凑的品种。

②超常早播:超常早播是本模式的基础和主要特点,通过超常早播,使玉米的生育期提前,延长其生育期,并躲避后期的高温伏旱等自然灾害,为本季高产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可提前成熟,为后作生产和多熟种植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季季高产,全年高产和平衡增产增收。

为了培育壮苗和缩短与大麦的共生期,早春玉米最好采用育苗移栽技术。

可采用塑料软盘育苗或肥团育苗。

③合理密植,地膜覆盖:玉米苗二叶一心即2.5叶前带土移栽,83.3~100.0厘米预留行或春菜播幅内种植两行玉米,栽植密度为每亩3000~4000株。

栽植后覆盖地膜,地膜要覆盖严密,以充分发挥其保温保湿等良好生态作用。

也可采用秸秆覆盖栽培。

④加强田间管理:首先,要加强大麦与玉米共生期间的管理,缓解共生矛盾,减少大麦对玉米的影响。

一要施足底肥,玉米需肥量大,底肥要充足。

底肥要有机肥与无机肥(化肥)相结合,氮肥与磷钾肥配合。

底肥要适当深施,移栽玉米苗时要防止根系与化肥接触,以免烧根烧苗;二要及时查苗补缺,保证全苗;三要早施苗,由于玉米苗易受大麦荫蔽影响,容易形成弱苗,因此应加强肥水管理,早施苗肥。

苗肥用化肥对清粪水施用,少量多次施用;四要注意抗旱,丘陵地区一般春旱较重,要注意浇水抗旱;五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如果发现大麦倒伏要及时理顺和扶正,减轻大麦对玉米苗的影响。

甘薯栽培技术要点①选用良种,适时播种育苗:选用优质、高产、抗逆能力强的早中熟品种,甘薯一般采用藤蔓扦插栽培,应适时播种育苗,培育足量壮苗。

②及时整地起垄,施足底肥:大麦收后,及时在其播幅内整地作垄。

甘薯需肥较多,其中以钾肥最多,其次是氮肥,再其次为磷肥。

施肥应以底肥为主,可占总施肥量的60%~80%。

一般每亩施堆渣肥2000~2500公斤,草木灰50~100公斤,人畜粪600~1 00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

做垄时将底肥施于垄心内。

③适时早栽,合理密植:甘薯产量随生育期延长而提高,在大麦收后应及时整地起垄及早栽插,每带大麦地栽两行甘薯,形成“双对双”,即两行玉米套两行甘薯。

甘薯穴(窝)距17~20厘米,栽植密度为每亩3500~4000株。

④加强田间管理:认真做好查苗补苗、适时中耕、防除杂草、及时追肥、合理灌溉、防治病虫等田间管理工作,为甘薯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秋玉米栽培技术要点①选用良种:选用后期灌浆脱水快的硬粒型或半硬粒型,且抗病虫性强、适应性广、株型紧凑的中早熟品种。

②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播种期越早,越有利于秋玉米的高产,因此秋玉米最好采用育苗移栽技术,以提早播种期和培育壮苗。

一般在早春玉米收前10天育苗,早春玉米收后(大约为三叶一心)及时移栽。

如秋玉米直播更应抢时播种。

秋玉米生育期比较短,因此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一般每亩3500~4000株,双行双株种植。

③加强田间管理:前期猛促苗。

秋玉米前期处于高温季节,生育进程快,营养生长期短,一般在播后一个月左右即拔节,对肥料的吸收较春玉米集中。

因此,应施足底肥,底肥可占总施肥量的50%左右;早施苗肥,移栽成活后开始追肥,少量多次施用,每7~10天一次,每次用清粪水加少量尿素施用;大喇叭口时猛攻穗肥,一般每亩用肥量为10~12公斤尿素。

苗期还要注意抗旱排涝。

中后期多治虫。

秋玉米虫害较重,主要是大螟、玉米螟和桃蛀螟,应注意及时防治。

蔬菜栽培技术要点①适宜间套种植的早春蔬菜有莴笋、白菜、红萝卜、青菜、菜头、豌豆尖等,能在元旦、春节上市,要求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前收获;适宜间套种植的秋季蔬菜有秋四季豆、秋豇豆、秋莴笋、秋茄子、秋白菜、秋黄瓜等,能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先后上市,收获期不超过10月底。

②早春蔬菜根据种类不同,应提前育苗,于头年10月上中旬栽植,每带栽种2~4行,密度按各种蔬菜的高产要求进行;秋菜根据前作的收获期确定播种育苗时间,一般掌握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栽植,由于生育期较春菜短,种植密度应增加10%~20%。

(4)适用条件该模式适用于热量条件两熟有余三熟不足的丘陵旱地,一般要求2月上中旬日均气温在8℃以上;该模式为多熟精耕细作,需要一定的劳畜力作为保障3、春玉米//大豆/甘薯(1)运用效果一般春玉米亩产200公斤,大豆200公斤、甘薯2000公斤。

(2)种植形式厢宽200厘米,其中沟宽30厘米。

厢中播4行春大豆,行距30厘米,穴距12厘米,每穴34苗,厢的两边各播两行玉米,行距30厘米,株距20~25厘米,玉米与大豆相距10厘米。

大豆收后,再插红薯。

模式种植示意图(图4-17):(3)栽培技术①因地制宜、选择良种。

选择春玉米、大豆、红薯间作套种技术,其关键是两季作物品种的配套选用,原则是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实现两季高产,又要防御早春低温寒潮对玉米、大豆出苗、全苗的危害和红薯迟插影响高产的矛盾。

②整好土地、施好基肥。

玉米和大豆、红薯均是旱地作物,排水不畅易造成渍害,烂种缺苗。

要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的田块,要求土层深厚、结构疏松的沙壤土。

做到在冬前深翻耕、早翻耕,让其晒坯冻垡,低洼地开好排水沟。

播种前浅耕一次,施足有机肥、并按每亩尿素20斤,过磷酸钙80斤标准施好底肥。

③适时播种、规范种植。

为了夺取全年高产,头季玉米、大豆适时播种很重要。

玉米、大豆最佳播期在3月中、下旬,应抢晴天在春分前后进行玉米、大豆同时播种。

玉米在厢的两面按25的厘米株距各播2行。

大豆宽窄行播种,每厢种4行大豆、2行红薯,大豆与玉米的行距10厘米,玉米窄行宽30厘米,大行宽110厘米,为套种红薯作好预留行。

玉米每蔸种子2~3颗,大豆每蔸种子3颗,播后每亩用60公斤磷肥和10公斤钾肥。

6月中旬红薯按75厘米行距和25厘米的株距套种在玉米宽行间。

④加强管理、确保丰收。

一是查苗补苗、匀苗间苗。

大豆出苗后,如发现缺苗即应补种。

补种的种子可先在水中浸3小时左右,天旱时应带水补种,以保证如期出苗;玉米应用预先育好的预备苗移栽补缺;红薯应在播后3~5日内查苗补蔸。

玉米在出苗后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大豆出苗后在子叶开展到出现真叶时间苗,苗距1寸左右,苗高5寸出现第一复叶时定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