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
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
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未立为忧。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以宗庙至重、储嗣..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B.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C.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D.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纯”“质”均意为“质朴”,用来形容王尧臣的为人,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两项,“以诚意”作“遇人”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
答案:C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受爵位之人。
B.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
五代、北宋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
C.储嗣,即储君、太子,指已确定为继承皇位的人。
D.谥,即谥号。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封号。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A项,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臣为人正直。
有人怀疑阎文应有奸邪的阴谋,他请求将此事交付御史,审查虚实,来消除人们的疑虑。
B.王尧臣察人惜才。
他向朝廷推荐了二十多位可任用的将领,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名将,且由他举荐的人后来多成为当时的名臣;冒着违背宰相意图的危险据实替韩丞相、范文正公辩白。
C.王尧臣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贼人入侵泾原,杀了大将葛怀敏,正是当年王尧臣指出应该加强防备之地。
D.王尧臣稳重自信。
皇上的近臣听到很多关于王尧臣的流言蜚语,不问情由一切都上报皇上,但王尧臣处之泰然,不为其所扰。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项,“不问情由一切都上报皇上”不合文意,原文“上不问一切”,是皇上全都不过问的意思。
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现今韩丞相因为担任最高将帅,军队出战失利而获罪,被免去招讨副使一职,掌管秦州;范文正公也因为写信给元昊而不事先上报皇帝,被免去招讨副使的职务,掌管耀州。
(2)宦官张永和刚刚掌权,请求收取民房钱的十分之三用来辅助国事。
命令颁发到三司,张永和暗中派人用私利劝说王尧臣,王尧臣执意认为不行。
5.为什么贼兵攻入泾原后,朝廷才认为王尧臣的话是可信的?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信息将答题区间定位在第二段,而后结合“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贼兵攻入泾原,杀害朝廷大将,所攻之处均为王尧臣此前预料之地,朝廷才知王尧臣能谋善断,具有先见之明。
【参考译文】王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考取进士第一名,担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
皇帝下诏应试,(王尧臣)凭借著作佐郎的身份到集贤院当值,担任光州知州。
这年出现大饥荒,成群的强盗打开百姓的粮仓,依照法令应判决(他们)死刑,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取食物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在这以后就拟定为法令,到现在仍在使用。
郭皇后被废除,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帝十分怜悯疼爱她。
在皇后被废除时,宦官阎文应很有权势,等到皇后病了,阎文应又主管监察太医。
皇后将要去世的时候,有人怀疑阎文应有奸谋。
王尧臣请求把这件事交给御史(处理),拷问查究真假,来消除天下人的疑虑。
事情虽然没有实行,但是自从阎文应掌权以来,没有敢指责议论的,后来阎文应因为恣意横行被下令处死。
元昊谋反,在西边有战事,任命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王尧臣视察四周道路山川的险阻与平坦,回来后说某条路应该增加若干士兵,某条路贼兵不会进攻,某条路应该立即做准备。
对诸位将领的才能大小,全都了解,举荐了二十多位可以重用的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名将。
这个时候,边境上的军队刚刚在好水战败,任福等战死。
现今韩丞相因为担任最高将帅,军队出战失利而获罪,被免去招讨副使一职,掌管秦州;范文正公也因为写信给元昊而不事先上报皇帝,被免去招讨副使的职务,掌管耀州。
王尧臣于是上言说这两个人是天下共推的人选,他们忠贞正义智慧勇敢,名声震动夷狄,不应该因为小的事情就处置他们,况且是因为任福违背指挥调度才导致失败的,更不可以苛刻责罚主将。
(王尧臣)因为这违背了宰相的意图,连同其他的议论,大多被搁置不能实行。
第二年,贼兵攻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死了大将葛怀敏,正是(当时)王尧臣指着说应做准备的地方。
从此才认为王尧臣的话是可以相信的,先前所搁置的议论,全都被施行。
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刚掌权,请求收取民房钱的十分之三用来辅助国事。
命令颁发到三司,张永和暗中派人用私利劝说王尧臣,王尧臣执意认为不行。
京师有人多次制造流言蜚语,传到皇帝的左右近臣那里,这些流言往往说(王尧臣)的短处。
皇帝全都不过问,而王尧臣对此也是泰然自若。
王尧臣处理政事,对有所不同的地方进行议论,一定反复讨论,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在皇帝面前,陈说天下利害的时候居多,等到政令实行,也从未自我夸耀。
王尧臣为人质朴,虽然地位显贵但不忘勤俭节约。
(王尧臣)对待别人都很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他有文集五十卷。
临终的时候,口授他的弟弟王纯臣写下奏章,(让皇帝)把江山社稷看作最重要的事,把储君未立当作忧愁。
皇上怜悯,亲临他的丧事,停止朝政一天,追赠左仆射,太常赠与谥号文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
高祖经,与唐寅同举,除,蹙蹙名。
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徭役..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
年三十,母遣之出游。
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
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
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
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
复上二十馀里,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
三宿而始下。
”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
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
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
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属奢酋阻兵,乃返。
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
归,过余山中,剧谈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经纬分合,历历如指掌。
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
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磵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
丽江木太守偫糇粮,具笋舆以归。
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霞客纪游之书,高可隐几,当为古今游记之最。
霞客死时年五十有六,卒以辛巳正月,葬江阴..之马湾。
(节选清·钱谦益《徐霞客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B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C.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D.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