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学习目标] 1.掌握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地表形态。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后果:风化侵蚀产物―――――→搬运、沉积侵蚀—堆积地形。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流水作用类型 表现侵蚀地形 横断山地山高谷深、青藏高原水拍云崖、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多为流水侵蚀切割而成堆积地形 大河中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2)风力作用类型 表现 侵蚀地形 风蚀柱、风蚀蘑菇堆积地形黄土高原的黄土、干旱地区的沙丘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判断1.外力作用的能量就是太阳辐射。
( × )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 × )思考 从地理的角度理解“坚如磐石”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不正确。
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能使岩石破碎。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地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合理的人类活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探究点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材料一外力作用由一系列过程完成,其中最先开始的是风化作用,下面示意了风化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破坏岩石、实现“石烂”的过程。
材料二外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雕塑师”。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
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柱、沙丘等。
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等。
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V”型谷、冲积平原、冲积扇等。
波浪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海蚀柱、海蚀崖等。
下面是常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景观图。
(1)什么是风化作用?图示风化作用主要受哪几种因素的作用?风化在外力作用过程中有何意义?(2)写出图A、B、C、F的地貌名称。
用地质作用解释各地貌景观的成因。
答案(1)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容易发生崩解和破裂,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沙砾,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图示风化过程主要受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
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沙砾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2)图A——冲积扇,图B——三角洲,图C——沙丘,图F——风蚀蘑菇。
图A、B——流水沉积作用,图C——风力沉积作用,图D——冰川侵蚀作用,图E——流水侵蚀作用,图F——风力侵蚀作用。
1.侵蚀作用与地貌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流水溶蚀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暗河、漏斗等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高山和高纬度冰川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地理兴趣小组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探究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
步骤如下:1.将书本打开并斜放于桌面上;2.将一些豆子置于瓶中,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斜;3.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如下图所示)的外形特点。
回答1~2题。
1.该试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风力沉积2.该试验形成的堆积体,模拟的地貌是()A.沙丘B.海滩C.冲积扇D.三角洲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变缓,流速减慢,大量泥沙、石块在山前堆积,形成沉积地貌。
第2题,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冲积扇。
探究点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图中所示景观为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
(2)这种耕作方式是否有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3)如何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答案(1)梯田江南丘陵(2)在梯田上耕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为梯田是相对平坦的地块,既有利于耕、种、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保水。
若直接在坡地上耕作,因坡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使农业生产趋向恶性循环。
(3)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其标准是看这种改变是否使自然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是否顺应了自然规律。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位于云南省哀牢山中的梯田在云雾笼罩下美丽壮观,恍若人间仙境。
哈尼人自然而然地沿着水沟安家建寨,又在寨下建造梯田,水沟穿寨而过,沿梯田而下,将哈尼人的生活和劳作,都滋养得舒适与方便。
读图回答3~4题。
3.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 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
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水土B.发展旅游C.利于浇灌D.便于运输4.下列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A.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B.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C.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的形成D.挪威峡湾海岸答案 3.A 4.B解析第3题,该地坡度大,不适宜耕作,通过修建梯田,保持水土来改造自然条件发展种植业。
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形成的,挪威的峡湾是冰川侵蚀而成的,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
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片,完成1~2题。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流水侵蚀塑造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第2题,埃及绝大部分国土地处干旱的沙漠地区,风化和风蚀作用明显。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读图完成3~4题。
3.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4.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平行,才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第4题,梯田的修筑明显改变了山坡的形态。
5.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在图甲中①处有一瀑布,这样写道:“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①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
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10万年后位置最可能位于()A.①位置上游B.①位置下游C.保持①位置不变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1)夏季夏季降水集中,水量大(2)流水侵蚀作用(3)A解析第(1)题,黄河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最多,瀑布水量最大。
第(2)题,该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3)题,瀑布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其位置不断溯源位移,向河流上游移动。
专项提能5喀斯特地貌图的判读如下图,图中各地貌是何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在图中找出地面喀斯特地貌,1为峰林、2为溶蚀洼地、3为孤峰、4为落水洞;找出地下喀斯特地貌,图中5为地下河、6为石钟乳、7为石笋、8为石柱。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溶蚀作用使物质减少,淀积作用使物质增多。
图中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峰林、溶蚀洼地、孤峰、落水洞、地下河、溶洞;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
“诸山平地拔起,流水清澈,青山浮水,景色清幽”是我国某著名风景区的真实写照。
读图(图中L示意河流),回答(1)~(2)题。
(1)依图可知,河流L在该地地貌形成中起的主要作用是()A.风化B.侵蚀C.搬运D.沉积(2)构成该地貌岩体的岩石主要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从题干描述和图示地貌特征,可知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区,构成该地貌岩体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流水在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中主要是侵蚀(溶蚀)作用。
课时作业(2016·瑞安高一检测)读“长江巫峡景观图”,完成1~2题。
1.M地质构造是()A.地垒B.地堑C.向斜D.背斜2.形成巫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沉积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M处岩层向上弯曲,因此是背斜。
第2题,巫峡原是山地,在长江的侵蚀下形成谷地。
(2016·枣庄高一检测)下图为美国犹他州拱门国家公园“精致拱门”景点,该地年均降雨量为250 mm。
约三亿年前,这里是海洋。
据资料完成3~4题。
3.“精致拱门”景点的岩石类型为()A.沉积岩B.变质岩C.侵入岩D.喷出岩4.“拱门”的主要成因为()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风化、侵蚀D.冰川侵蚀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形成“精致拱门”景点的地方很久以前是海洋。
故其岩石应是海底沉积物经地壳抬升出露而形成,应该是沉积岩。
第4题,根据材料,该地降水较少,所以流水作用较弱。
该地晴天多,“拱门”长期受风吹、日晒,所以是受风化作用和外力侵蚀作用形成。
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型谷。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完成5~6题。
5.图中东部地区的地貌名称是()A.冲积扇B.河漫滩C.河口三角洲D.侵蚀平原6.形成该地貌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和最显著的月份是()A.沉积作用,1月B.搬运作用,4月C.沉积作用,7月D.搬运作用,10月答案 5.A 6.C解析第5题,读图,图中东部地区的地形是河流流出山口后河流沉积形成,在出山口处沉积层较厚,在边缘处较薄,属于冲积扇地貌,选项A正确。
第6题,图示地区位于我国,河流汛期主要在夏季。
图示区域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沉积作用主要表现在夏季洪水期,水量大,搬运能力强,在中下游泥沙沉积多,选项C正确。
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
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