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植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植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策略

3.英 语 植 物 词 汇 文 化 内 涵 的 汉 译 策 略 170
邓炎昌、刘润清( 2004) 指出: 词的涵义不同于它的字面意 义 — — — 基 本 的 或 明 显 的 意 义 。涵 义 是 词 的 隐 含 或 附 加 的 意 义 。 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 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 而且要知 道词的涵义。不了解词汇涵义, 会在言语上犯严重错误; 有时 误把好言当恶语, 引起谈话者的一方或双方不快; 有时误把嘲 讽当称赞, 被人暗笑。
2.4.2 某些植物词汇在英语中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而在汉 语中没有
由 于 东 西 方 国 家 在 历 史 文 化 、审 美 意 趣 、思 维 方 式 和 文 化 心理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有些在英语中蕴含丰富文化意义 的植物词, 在中国读者眼里却显得相当平淡, 失去其独特色 彩, 甚至没有喻义。
表5: 仅在英语中有文化内涵的部分植物词及语例
例如红豆 ( red bean) , 它在英汉两 种 语 言 中 指 示 意 义 相 同, 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意义却相距甚远。中国人通常将红 豆称作“相思豆”, 是爱情的象征。汉语中有许多有关红豆的诗 句, 最为著名的要数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晚唐花间词人温庭筠 也曾写过“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痴情词句。然 而, 在英文中 , 红 豆 却 不 会 引 起 这 样 的 联 想 。Red bean使 人 想 起的是《圣经》中的Essau, 他为了一碗红豆汤( red bean stew) 竟 然出卖了自己的长子权。于是英语习语sell one’s birthright for some red- bean stew的含义是“为了眼前的微小 利 益 出 卖 原 则 , 见利忘义”。所以, 那些不谙中国文化的外国人, 无法理解中国 人将“红豆”翻译成“red bean”来表示love。为了避免产生理解 混乱, 可以将汉语中的“红豆”翻译成love bean或者red berries。
3.1 保留形象直译 对于指示意义相同, 文化内涵也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植物 词汇, 即英语中的植物词在汉语中可以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对 应植物的形象时, 可以采用保留形 象 的 直 译 法 (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 。如laurel wreath—桂冠; peachy cheeks—桃腮; Oak may bend but will not break.—橡树会弯不会断。直译能保存英 语的文化特征, 传递出原文的风格, 自然地再现源语的 “神 韵”, 同时又使译语语言生动活泼, 有利于英汉文化交流, 还能 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力。 3.2 转换形象归化法 包含植物词喻体的词语一般都含有两层意义, 即字面意 义和由其引申的文化联想意义。一般来讲, 只有本族语者才能 由字面意义迅速地获取词语的联想意义, 这种能力建立在本 族语者对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刻了解基础上。一旦词语被 译为另一种语言, 译语读者将按照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对译 语进行解码。因此, 在英汉翻译时必须根据中英两种文化的差 异和中国读者的审美心理调整汉语表达形式, 做到该词语中 的喻体变了, 其文化内涵意义却保持不变, 从而适应中国读者 的信息接收渠道。例如: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雨后春笋; as red as a rose—艳若桃李; potatoes and roses—粗茶淡饭; Oaks may fall when reeds stand the storm.—疾 风 知 劲 草 ; My new jeep is a lemon.—我的新吉普真是个蹩脚货。 3.3 移植形象阐释法 为了丰富民族语言, 同时也是为了保持原作异域风味, 我 们有时在翻译英语植物词时移植原文形象, 然后阐释其文化 意义。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植物词在一种语言文化中能引 起某一特定的联想, 一旦被译入另一种语言, 源语表达形式所 负载的信息就必须在译语文化语境中重新进行编码和阐释, 译语读者由于缺乏和源语读者相同的文化背景, 所以他们无 法对植物形象产生固定化联想。所以, 对英语植物词汇进行汉 译过程中必须对他们的联想意义作出补充性解释, 使汉语读 者能够准确理解源语文化信息。例如: 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欲知布丁味道如何, 只有吃上一吃( 空谈不如 实践) ; as like as two peas in pot—锅 里 的 两 粒 豆 ( 一 模 一 样 ) ;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 石 不 生 苔 ( 改 行 不 聚 财 ) ; While it may seem to be painting the lily,I should like to add some- thing to your beautiful drawing.—我 想 给 你 漂 亮 的 画 上 稍 加 几 笔, 尽管这也许是为百合花上色, 费力不讨好。 3.4 舍弃形象意译法 有时候, 我们在移植英语植物词汇时, 必须花大量笔墨进 行解释, 这样容易使译文显得啰嗦, 打断读者的阅读审美过 程, 违背奈达的翻译原则。因此, 我们不妨舍弃源语中包含的 喻体进行意译。翻译的本质本来就是译意而非译词, 奈达也敦 促我们注重功能对等而非形式对应。意译应该做到 “得意忘 形 ”, 即 译 出 原 文 联 想 意 义 , 抛 弃 原 文 表 达 形 式 。 例 如 : harass the cherries—骚 扰 新 兵 ; Every bean has its black.—凡 人 各 有 短 处; He is practically off his onion about her.—他对她简直是神魂 颠 倒 ; If you lie upon roses when young,you lie upon thorns when old.—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4.结 语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植物词汇作为庞大 词汇系统的一小部分, 却深刻体现出英汉各自特色的文化面 貌、习惯和特征。尽管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些类似之处, 但
识到可能丧失优越的或优势的地位而要确保其地位或声誉; rest on one’s laurels 安于成就, 不思进取, 吃老本。
2.2 指示意义相同, 文化内涵不同 词本无义, 义随境生, 同一植物词在不同的民族里会产生 不同的联想意义, 是因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背景系 统 不 同 。 美 国 萨 莫 瓦 ( 2003) 指 出 : It is more accurate to say people possess meaning and that words elicit these meanings.We can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for the same word.All people,drawing on their background,decide what a的英汉植物词比较
关键词: 植物词汇 文化内涵 对比分析 翻译策略
1.引 言 在 语 言 的 三 要 素 ( 语 音 、语 法 、词 汇 ) 中 , 词 汇 是 语 言 系 统 的重要构件, 也是其最为活跃的因素, 正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 C.恩伯所说, 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 的 文 化 , 其 方 式之一就是表现在词语内容或词汇上。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 长进程中, 植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 人类对植物产生喜爱、厌恶等错综复杂的情感 , 因而常常借植 物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感情。本文拟从英汉两种文化之间存 在共性和个性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中英两种语言中植物词语 文化内涵意义对比分析, 将两种语言中植物词进行分类讨论, 初步探索英语植物词汉译的规律。 2.英 汉 植 物 词 汇 文 化 内 涵 的 对 比 分 析 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一般体现在指示意义和文化内 涵意义两个方面。而英汉两种语言中, 植物词的差异主要表现 在后者。植物词的文化内涵意义是由于社会文化的附着而产 生 的 , 是 社 会 所 赋 予 词 语 的 引 申 义 、借 代 义 、联 想 义 、象 征 义 、 隐 喻 义 、感 情 色 彩 、语 体 色 彩 以 及 特 有 的 含 义 。 就 英 汉 植 物 词 的指示意义和文化内涵意义异同的比对而言, 大致可分为四 个基本类型, 现分述如下: 2.1 指示意义相同, 文化内涵也相同或大致相同 由于英汉民族在自然生活环境和认知结构上存在一定的 相似性, 中英两国人民从植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植物, 自然会 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 赋予植物词相似的文化内涵。 表1: 指示意义相同且文化内涵相同( 相似) 的英汉植物词 及语例
月 桂 树 ( laurel tree) 因 其 叶 经 年 常 绿 、芳 香 怡 人 深 受 人 们 喜爱, 桂枝也经常被用来编织花环。中英两种语言中, 人们都 把 月 桂 树 和 “胜 利 、荣 誉 ”和 “辉 煌 成 就 ”联 想 在 一 起 。在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 也 经 常 用 “蟾 宫 折 桂 ”来 形 容 举 人 在 科 举 考 试 中 考 中 状元。同样, 英语中也有很多与桂树有关的表达法。如 : gain/ win/reap one’s laurels比 赛 ( 考 试 ) 夺 冠 ; look to one’s laurels意
英汉植物词汇由于有着上述四个方面的差异, 因此在英 汉翻译过程中, 要注意传达植物的文化含义, 体现植物在英语 民族中的形象。应当尽量做到“表意传神、形义兼顾”; 如果实 在很难达到这一标准, 则应根据词语本身的特点, 把握原文的 潜在含义, 尽量求得语用等值。下面具体谈谈英语植物形象在 汉译时的处理方法。
文教资料 2007年1月号下旬刊 ○ 文教群论
英汉植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策略
唐美华
( 徐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 语言中的植物词汇在被人 类社会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也就自然地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 记。本文将中英两种语言中植物词语进行分类, 并就其在两种 语言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 初步探索了英语植物词的 汉译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