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储盖层概论

第三章储盖层概论

孔喉大小分布的偏度。 偏粗孔喉―粗歪度 偏细孔喉―细歪度
•孔喉分选性
孔喉大小分布的均一程度。
孔喉分选性愈好→会出现水
平的平台;
孔喉分选较差→ 毛管压力曲
线倾斜。
曲线形态分类:
六种典型的曲线模式
未分选
分选好
分选好 粗歪度
分选好 细歪度
典型的理论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示意图
(Chilingar,etc,1972)
K为渗透率 单位 m 2
K
QL
P1 P2 S
绝对渗透率(absolute permeability): 当岩石中只有单相流体存在,并且流体与岩石不发生 任何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此时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 为绝对渗透率。
绝对渗透率只与岩石本身的性质有关,与流体的性质无关。
相渗透率(有效渗透率) 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 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也称为有效 渗透率
R 2 cos 7.5
pc
pc
Pc:毛细管力,×105Pa
δ:水银表面张力,480dyn/cm2;
θ:水银润湿接触角,146°;
R:孔隙喉道半径,um。
SHg
SHg
VHg V f
VHg:岩石孔隙系统中所含水银的体积;
Vf
Φ:岩样的孔隙度。
2)毛细管压力曲线及形态分析
控制因素: •孔喉分布歪度
P1
L
L
S
P2
当单相液体呈层状流通过孔隙性介质时,在单位时间内 通过岩石截面积的流量与岩样两端的压力差和截面积成正比, 而与液体通过岩石的长度和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Q 为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岩石的流量,厘米3/秒; S 为流体通过岩石的截面积,厘米2; μ为流体的粘度, 10-3Pa.s ; L 为岩石的长度,厘米; (P1-P2) 为流体通过岩石前后的压差,105Pa;
超毛细管孔隙 孔隙直径>0.5mm, 或裂缝宽度>0.25mm
流体自由流动

一般常见砂岩、微裂缝

毛细管孔隙

孔隙直径介于0.5~

2×10-4mm,裂缝

宽度介于0.25~

1×10-4mm之间
外力大于毛管阻力,
流体流动
二、孔隙性 疏松砂岩、大裂缝、溶洞
孔隙
孔隙
孔隙
致密砂岩、泥岩
微毛细管孔隙
通常温、压下,
孔隙直径<2×10-4mm, 流体不可流动
裂缝宽度<1×10-4mm
毛细管力:
2 cos
PC r
σ:界面张力 θ:接触角 r:毛细管半径
方向:毛细管力的方向 水 总是指向非润湿相
θ

Pc θ
Pc 油
二、孔隙性
2. 孔隙度(porosity)
孔隙度是衡量岩石孔隙发育程度的一个参数 总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的体积之和
(孔隙总体积)与岩样体积的比值
t
VP Vr
100 %
有效孔隙度:岩样中互相连通的,流体能够
通过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体积的比值
e
Ve Vr
100 %
Фe≤Фt,生产中常用:Фe
3、有效孔隙度的评价指标
特高孔隙度
Фe≥30%
高孔隙度
25%≤Фe<30%
中孔隙度
15%≤Фe<25%
低孔隙度
10%≤Фe<15%
特低孔隙度
Фe<10%
一般:5%~30%,常见:10%~25%
三、渗透性 1. 渗透性 渗透性是指在一定的压力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 过的能力 。
岩石渗透性与非渗透性是相对的:
渗透性岩石:砾岩、砂岩、多孔石灰岩、白云岩
非渗透性岩石:泥岩、盐岩、石膏
2. 渗透率(permeability)
达西定律:Q K P1 P2 S
•排驱压力Pd
孔隙系统中最大连通孔喉rd所对应的 毛细管压力。
物理意义:用非润湿相驱替润湿相时, 非润湿相突破岩样最大孔喉而连续地进 入岩样并将润湿相排驱出去时的压力值, 即使非润湿相在孔隙中连续运动的初始 压力。
储集层和盖层
(reservoir and caprock)
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储存在哪里??? ——为什么不பைடு நூலகம்掉???
第一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一、储集层和盖层的概念
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 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孔隙性决定着岩层储存油气的能力 渗透性控制岩层内油气流动的能力
储集物性
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 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的岩层
水银—非润湿相流体 施压→水银克服孔喉的毛细管阻力→进入喉道:通 过测定毛细管力可间接测定岩石的孔喉大小及分布。
压汞实验:
连续注水银。注入压力↑,水银不断进入更小的 孔隙喉道。
在每一个压力点,当岩样达到毛细管压力平衡 时,同时记录 注入压力(毛细管力)
注入岩样的水银量 据此可计算岩样的孔喉大小分布。
二、孔隙性
1. 孔隙
(孔 砂隙 岩- 铸蓝 体色 薄的 片部 )分

( 电 镜 下 )
隙 - 空 隙 的 部







广义的孔隙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又称空隙。 包括狭义的孔隙、洞穴和裂缝
孔隙性→控制储集层储能大小
严格地讲,所有的岩石均具有孔隙。
所有具有孔隙的岩石均可成为储集岩??
分选不好 略细歪度
分选不好 略粗歪度
3)定量特征参数研究基本图件
•孔隙喉道半径频率分布直方图
反映不同大小孔喉的分布特征。
3)孔隙结构的定量特征参数
(1)最大连通孔喉半径rd、排驱压力Pd
•最大连通孔喉半径rd
孔隙系统中,水银最先进入的喉道值。 即沿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平坦部分作切线 与孔喉半径轴相交所对应的孔喉半径值。
孔隙:控制储层储存流体的能力
喉道:控制储层渗滤流体的能力
岩石孔隙系统示意图 (1岩石颗粒;2胶结物;3孔隙系统)
三、孔隙结构
碎屑岩储集层
三、孔隙结构
碳酸盐岩储集层
2、孔隙结构的研究方法
直接观测法:孔隙铸体法、扫描电镜法等;
间接测定法:毛细管压力法,主要为压汞法。
3、应用压汞法研究孔隙结构
1)基本原理
相对渗透率(relative permeability): 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相对渗透率无单位
关于相对渗透率:
①相对渗透率的大小 与流体饱和度有关
②相对渗透率为零时,流体 的饱和度不为零: 束缚水饱和度 油气临界运移饱和度
③多相流体相对渗透率之和小于1
3、绝对渗透率(空气渗透率)评价指标:
(×10-3μm2)
特高渗透率 高渗透率 中渗透率 低渗透率 特低渗透率
K≥2000 500≤K<2000 100≤K<500 10≤K<100
K<10
三、孔隙结构(pore texture)
孔隙(pore):岩石颗粒包围着的较大空间。 喉道(throat):连通较大孔隙空间之间的狭窄连通部分。
1、孔隙结构的概念 岩石所具有孔隙和喉道的 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 其相互连通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