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复习笔记(全)————————————————————————————————作者:————————————————————————————————日期:社会学概论总复习一、何为社会学1、吉登斯的解释:社会学是对人类生活、群体和社会的研究,是一门令人着迷而欲罢不能的学科。
2、波普诺的解释: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科学。
3、教材观点:社会学是关于社会世界(socialworld)的学说,是对人类生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变化进行整体研究的一门多范式的学科。
4、社会学精神:1)科学实证:系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2)反思社会:社会形态eg.腐败3)关注弱势群体:同性恋、农民工、下岗工人4)质疑常识5、社会学分析层次:人际互动——群体——国家社会——全球关系和互动阶层和利益群体社会结构和变迁微观(心理)中观宏观二、向社会学大师致敬社会大背景:以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然而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大批劳动力从农业转入工业,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嬗变;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同期作为近代社会科学为解决社会转型的矛盾而涌现,许多思想家和学者的观点为日后社会学的出现打下基础:法国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等;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也为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条件。
1+3的异同:时代背景、地域、基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观点、倡导实证研究。
孔德:功能主义、实证研究涂尔干:分工论、功能主义、集体意识、社会良知、唯实论(强调社会事实)韦伯:冲突理论、理性化、宗教意识决定行为、唯名论(强调人的主观)马克思:阶级冲突论、阶级意识、经济基础、物质决定意识、阶级分析方法(一)孔德1、简介:1798-1857 法国《实证主义概论》时代:法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经历资产阶级大革命,拿破仑雾月政变,使得法国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共和主义理想破灭。
启蒙思想风起云涌,寻求改革政治体制、社会转型的出路。
2、对社会的判断:新社会是工业社会旧社会是神学和尚武的社会新社会秩序的基础是科学社会改革的基本条件是智力改革3、知识发展三阶段:神学形式:万物有灵论,灵魂与上帝形而上学形式:用抽象哲学思考来解释事务实证形式:建立在观察、实验、比较基础上对事物的科学解释4、科学发展的序列: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5、实证主义社会学:1)人按照必然规律,由内心趋势而行动正确的政治目的不应当使人类徒劳行动,而应当为人类指明方向,使之便于行动2)内容:-社会秩序(静力学)-社会进步(动力学)6、对社会的改造:1844年成立了人类教派,社会学教,自认教主,宣扬普遍的爱与和谐对后代社会学的影响:社会学创始人,提出了学科研究对象和目标,还提出了方法论原则,开创了实证主义研究传统。
(二)卡尔·马克思1、简介:1818-1883 德国《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时代:19世纪前半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阶级冲突。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各国发展到成熟阶段,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德意志纺织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时需要一种正确解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来指导。
2、对社会学的判断:阶级冲突: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和企业主,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严重对立,必将导致革命。
经济基础:无产阶级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3、多米诺骨牌式社会社会学意识政治法律制度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力4、阶级分析方法:生产资料占有意识启蒙推动阶级形式使得社会分析加速是否必要?5、阶级意识6、评价:1、利益分析。
2、基本概念模糊。
3、人如何能不异化?4、国家真的能取消?(三)涂尔干1、简介:1858-1917 法国《自杀论》《社会分工论》《社会学年鉴》时代:法国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失序:经济上工业革命大发展、政治上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巴黎人民抗战、建立巴黎公社;国际关系上:普法战争后对德复仇、殖民扩张。
2、社会分工论:“人的私欲只能在道德力量面前有所收敛”,强调“社会良知”3、社会学的基本判断工业社会;但要解决社会转型面临的社会秩序,即如何实现和谐社会。
——道德4、一群人怎样组成社会?1)分工论2)社会需要协调一致,即“社会团结”,如何做到?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契约?不,是集体良知(对共同体的情感)*集体意识——社会唯实论:把社会区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古代社会工业社会不同的人可以互相替代不同的劳动分工导致不同个人差异刑事法合作法无论何种社会,起决定作用的都是“集体意识”或“共同意识”,人有这种意识而服从于社会,人的行为有人的社会性决定,社会实际上是一个信仰体系:一个精神的或者道德实体。
3)何以产生这种情感?——互动仪式eg宗教祭拜。
5、《自杀论》个体梳理集体的表征:利己型自杀:社会过分强调个人主义,群体对个人的约束和控制削弱,遭遇不幸的人很容易陷入沮丧、绝望而难以自拔,进而采取自杀以求解脱。
利他型自杀:社会整合过于强烈,个性受到相当程度的压抑,个体把自杀看作是群体强加的义务,或自杀者队群体和任务的认同十分强烈,完全献身于群体。
eg自杀性爆炸袭击。
失范型自杀:社会规范衰落或遭到破坏、社会失序、个人失去常规的行为准则导致的自杀。
eg经济危机的高自杀率。
宿命型自杀:社会习俗。
eg古代殉葬。
6、《社会学方法论》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发生在社会集体层次上的现象,是“个人每时每刻都遵守的,存在于个人之外的集体行为和思维方式之现实”。
1)物质性2)非物质性;具有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
社会现象的特征是能对个人产生强制作用。
原则:坚持实证主义原则;把社会事实看作物;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个人);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分开。
7、影响和评价1、方法上,确立社会学研究方向和范式:社会现象的定量研究。
2、理论上,批判的继承了社会有机论,成为功能主义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3、唯社会论:太强调社会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
(四)马克思·韦伯1、简介:1864-1920德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宗教社会学》时代:19、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在西欧各国发展成熟开始资本主义扩张阶段;德国社会经济体系、价值体系及社会结构之间明显割裂,经济结构越来越受到工业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而文化价值体系和政治结构仍受传统的半封建社会价值观和官僚保守主义的支配。
2、主要思想和研究:理性化、合法性、科层制、理想型、价值关联、价值无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卡里斯玛型领袖3、对社会的判断:趋于理性化1)个体行为趋于理性:经济企业、官僚治国——理性化的牢笼2)神灵无处不在(多神)——神灵世界与世俗世界分离(一神)——世俗世界理性化3)理性:调查、研究、预期、反思、控制4、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关系question:为何资本主义率先出现在西方?answer: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精神出现的重要原因——在世苦行精神。
新教入世禁欲主义伦理为资本主义企业家提供了一种心理驱动力和道德能量,从而成为现代理性资本主义兴起的精神动力。
宗教观念:仅仅有条、系统安排的入世禁欲主义、在世苦行、积极进取资本主义精神: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
理想的资本主义是有严格限制的,以合理地计算收支,有条理的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为特征。
命题:宗教观念影响人的经济行为。
[反]马克思——存在决定意识5、科层制理性组织结构的普遍化;科层制首先在政治组织形式中发展起来6、合法性三种:传统型、魅力型(christma)、法理性7、社会分层:阶级、权力和地位*分析单位不是个体、也不是整个社会、而是生活在社会秩序中不同层次的群体。
8、责任道德和信念道德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告诉人们该怎样生活任何一门科学都无法指出人类会有怎么样的前途9、社会学应该如何研究社会?1)唯名论:社会现象是不同个人之间的互动结果,而人的社会行动时社会学分析的最基本单位;社会学是关于人的社会行动的主观意义的科学(动机、意愿)。
2)理解社会学:理解人们行动的意义;3)理想型:目的的理性的、价值合理的、情感的、传统的行为传统社会中后两者主导;工业社会中前两者主导。
“目的理性行为”是一种绝对合理的社会行为——带动理性化、合理化。
4)价值无涉和价值关联。
价值无涉:研究时,选课题可以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研究内容;但是一旦进入研究之后,研究者不能应遵循科学原则、不能有任何偏见,就按对象的本来面目、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
价值关联:选择和组织客观科学的手段。
三、社会学主要流派和研究方法(一)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1、社会是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2、有机体的类比。
3、结构研究和功能研究:1)结构研究:研究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与社会整体的相互关系。
2)功能研究:分析社会实践或制度对社会延续所起的作用。
4、强调道德共识:认为秩序和平衡是社会常态。
5、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帕森斯;默顿1)帕森斯:整体论、唯意志行动论社会行动理论:动机、价值;行动者、目标、状态(环境)、规范取向在行动过程中行动者是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选择的,但是这些选择受到生物条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支配社会结构的各种规范和价值观的限制。
社会系统:行动体系;agil四功能模式(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模式维持)当各种倾向的行动者互动时,他们逐渐形成了协定,并确立互动模式,这一互动模式变的制度化,即一定地位的行动者之间相对稳定的互动模式。
制度化是社会结构得以建立和维持的过程,制度化了的角色丛——或称为稳定的互动模式——构成了社会系统。
行动体系: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文化系统。
模式变量理论:价值取向、影响行动价值取向的变量(评判、义务、情感、地位、自我-群体取向)ﻩ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功能是理解所有生命机体的中心概念;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类型是和它们必须满足的系统功能要求相联系的;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社会变迁尽管存在,但是它总是处于稳定和和谐的。
对社会的功能分析:适应(经济制度)、达鹄(政治制度)、整合(法律与宗教)、维模(保持和传递社会基本价值)2)默顿:角色丛、地位丛、显功能、潜功能、反功能;中层理论;强调功能主义的经验性,确立功能分析的具体范式——经验功能主义。
显功能:被社会系统内的参与者所认识到的,并有意造成的客观作用。
潜功能:不是由社会成员有意制造,并未认识到的客观作用。
正负功能:社会结构要素及其关系对于社会调整与社会适应是起帮助作用还是削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