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

2018届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


练习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②吾羞,不忍为之下 。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 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 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 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 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练习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和用法。
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 今义: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 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
[练习1]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② 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③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④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⑤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笼:用笼子装
⑥ 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⑦ 日将暮,取儿稿葬
暮:落山
⑧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辅佐帝王的人”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书籍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书本知识
书 曹操遗权书曰
书信
或凭几学书
写字பைடு நூலகம்书法
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受中赏 奏章
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思,在那 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思,由本义引申或假 借而成。
词的比喻义:
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 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 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练习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 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 的人。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 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 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 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 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之意。 2.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5.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露出。 6.乃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 7.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受。
⑦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2)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 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
① 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②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③ 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
① 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 亲切称呼。
③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 成员。
2. 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 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 “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 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 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 义了。
按字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无法说通时,可考虑是否通假
(三)古今异义
1. 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 在泛 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 一切美好的性质。
l.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练习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使动的词语,并加 以解释。
① 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②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4)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 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意动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并举例说明。
1.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党羽”。
2.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 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指“头和颈”,比喻义指“某个集团的领导人”。
3. 草菅人命,纵横乡里 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
(《世纪金榜》P78—80)
解读考纲
•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的含义”
• 能力层级:B级(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 单解释)
• “常见”是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出 现的,主要是120个实词
• 实词考查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 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五种
(一)一词多义
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偏义复词,果园。
②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 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 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 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 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7.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 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 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 “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 “脚”了。
练习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②(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 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二)通假字
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 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 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 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如:“旦日不可 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蚤”同“早”,其假借 意义为“早一点”;“至莫夜月明”中的“莫” 同“暮”,其假借意义为“夜晚”。
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⑦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古义:跑。今义:行走。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 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 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 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 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 在表示埋怨、责备。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当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3)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 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使臣服”的 意思。
④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 ⑤ 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⑥ 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3)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 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 “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 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2)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 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 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 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①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①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②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得:收获、心得
③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今天表示品德低下。
④天下云集响应 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
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练习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 义和用法。
①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古代指大腿,现在指臀部、屁股。
② 愿为市鞍马 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现指城镇、集市。
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义指告诫、告诉,现已不用,现用于指感谢。
[例]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 禹之王 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