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之我见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之我见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之我见
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每个教师都在反思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面对新形势,大家在困惑与成功的交织中成长;面对新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谁真正思考、研究、探索、实践了,谁就有可能成就教学、成就学生、成就自己。

如今的教育环境提倡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为教师的自主创新留有广阔的空间,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这就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通过在教学岗位及教务处工作多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本人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有一些体会与看法,现总结如下:
一、强烈的质量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只有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转化成内动力,才能有较强的责任心,把心思用在教学上,而不是敷衍马虎、应付了事;有了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觉悟和师德修养,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有了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自发性的去精心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狠抓习惯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基础。

俄国教育家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说过:“好习惯是一个人存在银行的财富,终生都在享受它的利息。

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人最好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根据科学研究调查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只有一小部分与智力因素相关,绝大部分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许多著名的学者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们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能力的学生来作为班级学
习习惯培养的监督员。

这些学生要有较好的学习自觉性与一定的班级威望,他们在督促其他同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自身也会获得一定的提高。

培养出一批能成为助力的学生后,就可以由他们协助,持之以恒的地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我们要相信,付出始终会有收获。

在学生的心里播下正确的种子,并且持之以恒的培养,就必然会有收获的一天。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更大的潜在能量。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要先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

三、狠抓细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著名科学家卢瑞华说过:“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1、狠抓细节首先体现在教师的课堂管理上。

在课堂教学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动学比教师的一味教要有效得多。

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重点难点分开,讲解与讨论相结合,从而踏踏实实地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益。

2、狠抓细节还体现在教师上课时的语言表达上。

上课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断交流,互相了解的过程。

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语言的使用方面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生动、有吸引力的语言使用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调节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鼓舞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ⅰ、教师应该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
“你的回答很有独创性,很好的想法!”
“从你的回答里老师知道了你昨天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很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扬学生,会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坚持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并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ⅱ、教师绝不能使用打击性的语言。

“这种答案你也写得出来?小学生也比你做的好得多!”
“凭你的水平怎么可能做得这么好,是不是抄作业了?说!”
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打击的因素有很多,教师使用语言不当是
很常见的一个方面。

有些教师在情绪激动时只图一时之快,对学生说出一些刻薄、打击性的语言。

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这样的语言只会使学生心寒,又或是使学生记恨在心,从而厌恶这门学科,甚至还可能引起师生之间的冲突。

所以说,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克制自己,尤其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

ⅲ、教师亦经常使用探究式的语言。

“你的解题方法完全正确,那么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能够把步骤进一步的简化,从而节约时间呢?”
教师在上课时经常使用探究式语言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经常的使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方,又开阔了学生眼界,训练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况而使用不同的解题方式,更加灵活的使用所学到的知识。

3、抓细节还体现在狠抓作业管理方面。

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题目要与上课内容吻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选练习,这样才最切合自己所教的学生,才最科学合理,最有实效。

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及时批阅。

布置一题,学生就要像考试一样及时地完成一题,教师认真地批改一题,并认真地评讲一题。

举一反三才有效果,学生做了作业,也必须进行反思,教师给予评析,否则就难以消化吸收。

布置作业,应在练习的精选、精练、精评上下功夫。

四、中等生、后进生都要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可能有些教师的重要精力都放在那些成
绩突出的优秀生上,用抓优秀生的办法来促进中游的学生,把那些定性为没有希望的后进学生看成是阿斗而永远打入冷宫,就连为数众多的中游学生也常常被当作“被忽略的一群人”,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也是一种失败的教学,这体现出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偏差和错位。

可以肯定的说,这种关爱了少数人,放弃了大多数人的做法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

中等生、后进生的自觉性相对较弱,就算下很大决心改正错误,但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表现得没有毅力,有时一种错误会犯好几次,但我们对这样的学生仍然不能放弃自己的努力。

1、提高后进生信心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教师及时表扬,这样让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

2、课下开小灶,加强指导,让他们尽快跟上。

这里说的加强指导不是说盲目的将学生找来随便做几道题目,而是要精讲精练。

3、当然,最主要还是要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

教师采用一系列的心理疏通手段,从主观上去改变他们的学习能动性。

如果他们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应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会提高。

以上虽然是些很常见的转化后进生的方法,但只要坚持去做,肯定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五、善于总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结、反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它,可以全面地、
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善于总结,进步就快。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

必须依靠教师不断的思考,不断在工作中完善自己的做法。

提高教学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只要我们有勤奋的精神与勤劳的品质,树立起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教育事业作出一定的贡献的崇高目
标并且为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必然是指日可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