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共时与历时研究
三. 语言学家们对这套理论的评价
对于索绪尔的这套理论,语言学家们有毁有誉,持有不同 的评价。
契科巴瓦说:“在索绪尔以前,语言的静态分析的基本的 方法问题还没有被人认为有意义;这些问题第一次在索绪 尔的观念里得到原则上的承认,但不是拿历史语法学的成
就来做基础,而是以损害历史主义的当然权利做代价的。
法宝”等词,都是随着佛教传入并与佛教的教义有直接关
系;但是现在我们使用这些词,完全按它在现代汉语里通 行价值使用,一般人根本不会联想到佛教用语上去。
在翻译作品里,有些用语用直译的办法会损害原意,必须 选择该民族语言中能够引起心理文化的联想的语义去表达
,才算佳作。比如,英国学者豪克斯翻译我国的《红楼梦
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至于这些语言要素的形式内容的历 时性,即它的演变情况,不必追根溯源去探究;这虽然对
于语言历时研究是必要的,但在语言共时里弄清这些问题
,反而给学习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这对于借词和外语翻译更能看出语言要素在语言共时系统 里的现存价值。比如“世界”,“现在”,“因果”,“
同的层面。”
索绪尔认为,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研究方法也不同。 ① 共时仅仅知道一个情景,它的一切方法可以归结事实的搜集。而
历时语言学可以随着时间从上往下探究或从下往上追溯。
② 共时的研究只是联系到每一种语言的事实的总和,在必要的范围 内才涉及方言和土语。恰恰相反,历时语言学不仅不需要,而且 拒绝类似的专门化。认为它的要素不一定属于一种语言。这样, 共时的现象同历时的现象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前者是在同一个时 期内存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在时间之中一个要素为另一 个要素代替。
的历史的线索。这就是说语言有历史继承性,不必划分古 今汉语,因而可以写一部适用于古今汉语的语法。这种主
张不仅违背语言事实,混淆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界限,
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会造成极大的混乱。
提出这种主张的人,在当时就遭到我国已故语言学家方光
焘教授的批评。方光焘说:“我们建立一时代的文法体系 ,应该以同时代的,用这言语的民众的共同意识为基础。 文法体系的建立和语源研究不同;若以单语的历史作为建 立体系的根据,那一定也会引起许多无谓的纠纷。”“我 不相信有什么文法的历史的体系,我也不相信有一个可以 通用于文言和语体的中国文法体系。”
态,这是矛盾运动的普遍法则。事物的静止的面貌和显著
的变化的面貌,就是我们划分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理论 依据。我们把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相对的静止状态,叫
做语言的共时性,而把语言在历史进程中逐渐质变的发展
过程,叫做语言的历时性。
② 语言的共时性是同一平面的语言要素构成的系统,其中最 重要的是语法系统。现代汉语不同于古代汉语,不是量的 变化,不是某个词语的内容或形式的变化,而是语言要素 的组合关系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语法系统的不同。
比如,“来”,在古代汉语里和现代汉语里都是动词,孤 立地看它,几乎古今一样,没有什么变化。可是,从“来
”与其他要素的组合关系看,情况就大不一样。上古汉语
的来不带宾语。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这些例句的“来”都不带宾语。
可是在现代汉语里,不仅可以说“来人”,“来客了”,
”
谢列勃连尼科夫说:“索绪尔把割裂历代和断代看做是一种方法 论手段的时候,绝对没有低估研究语言历史的必要性。索绪尔把 历代和断代割裂开来也不是绝对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人类 语言是一种历史的发展着的,处于运动和发展状态中的现象。但 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绝不排斥研究局部问题的可能性。往往有这 样的情况,为了更深入研究一个复杂整体的个别细节,必须暂时 集中研究一些现象而抛开其他现象。因此,抽象,限制研究对象 ,缩小情况以及其他研究方法,都是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可 是我们又不能完全同意索绪尔的论断。断代和历代的划分作为一 种方法论手段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这绝不意味着,这种划分不 能有任何妥协。”
我国已故语言学家高明凯教授认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
论有许多不正确的地方,他把横序语言学和纵序语言学对
立起来,更是一个错误,但这不等于说把语言学分为横序 语言学和纵序语言学两者是错误的,相反地,这种概念的
确立是索绪尔的一个贡献,而索绪尔之提起人们对描写语
言学或描写语法学的注意也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
同时性的轴AB, 牵扯到存在的东 西之间的关系, 在那里排除任何 时间的干扰。
连续性的轴CD, 在他上面从来也 不能一下子看到 多余一个以上的 东西,它被安排 着带有一切变化 的第一轴上的现 象。
接着,索绪尔进一步阐明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区别和关系。他 说,“这两种观点的对立-共时性的和历时性的-是绝对的和不 容许妥协的。系统在任何时候也不直接变化,它本身是不易变的 ,变化的仅仅是个别的要素,而不管它同整体的联系。在历时性 的情景中,它无论如何也不牵扯到系统,虽然系统制约着它。语 言是一种系统,它的一切成分能够和应该被看作是处在共时的联 系中。变化永远不是整个的在系统之中产生,而仅仅是在它的要 素中一个或另一个的联系中产生,我们只能够在系统之外来研究 。”
四. 对索绪尔这一理论的评价
1. 为了深入研究语言系统,划定研究范围,限制研究对象, 作为一种描写语言系统的有效方法,划分语言的时性和
历时性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索绪尔机智地提出这一划分
原则,可以说是对语言研究方法的一次革新。索绪尔强调 语言共时研究比历时研究更重要,也并非忽视语言的历史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广大人民群众天天使用的语言才是
我们上面对索绪尔划分语言共时和历时性 的原则作了全面的分析批判,然而我们今 天又怎样划分和运用这一原则呢?
① 我们认为,语言是在时间过程中流动,它是有发展的,现 代汉语不同于古代汉语。但是我们今天说的现代汉语,跟
解放初期,跟30年前的汉语还是一个样子,没有感觉出有
什么质的变化,这是汉语的相对的静止状态。一切事物的 发展过程即呈现出相对的静止状态又显现出绝对的变化状
索绪尔又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两者的关系“共时和历时 是有独立性的又是相互依赖的,就好比一根树干,把树干
竖着切开,纵剖面呈现出一幅复杂图案,然后再横着切开
,横剖面又呈现出另一幅不同的画面。横剖面上的图形相 当于语言在某个时期的状态,纵剖面上的图形相当于语言
长期演化的过程。纵剖面和横剖面是对立的,他们属于不
真正地唯一现实的语言,至于这种要素的语源考察对于使 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群众来说未必是重要的。
例如,鲁迅的一段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诚然,如太炎先生 说:‘乍见熟人而相寒暄曰“好呀”,“呀”即“呼”字 ,应人之称曰:“是唉”,“唉”即“也”字。但即使我 们知道了这两个字,也不用‘好呼’或‘是也’,还是用 ‘好呀’或‘是哎’。因为白话是写给现代人看的,并非 是写给上周秦汉的鬼看的。列福尔马茨基也有类似的看法 ,他说:“的确,一切说话的人在共时性的范围内找到了 这种语言,他把这种语言当做听从的工具,为了便于掌握 它,他应当知道这种机构,他绝不深入到历史的语音,历 史语法和历史的词的事实。” 我们认为,索绪尔强调语言攻势研究的重要性,正是从使用语 言的现实考虑问题的,并非是隔断语言历史或“反历史主 义的”。
论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
组员:杨婧 左旭晨 李艳平 周丹婷 胡剑青
LOGO
一. 背景知识
① 19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无论在中国或国外,都是以 古代语言为研究对象,而不注重现存的活的口语。
②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读懂古书。研究的方法大多是注疏
式地解释古语词的音义,而不太注重语法研究,特别 是不重视语言系统的描写。
化,其中一个要素被另一个要素所代替,而不牵
扯到整个系统,它是在系统之外发生的。这既否 定了语言发展历史规律性,也忽视了要素交替和 系统调整的辩证关系。我们认为语言的发展是有 规律性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往往一个要素的发
展变化影响到同类要素有规律的变化,并非孤立
的个别要素任意变化。
• 如现代汉语表示复数的“们”,最初产生大约是在10世纪 和11世纪之间,但在当时既不稳定也不规范,并且不一定 表示复数。在宋元白话文章中,“们”也可以写做“懑, 瞒,门,每”等,而不表示复数的例子,如; 自家懑都望有前程。 我扶你门归去。 教他好看承我爹娘,料他每应不会遗忘。 • 可是,五四之后。在印欧语的影响下,在翻译的作品里, “们”才逐渐地普遍运用起来,形成了现代汉语表示“数 ”的语法范畴。 这个例子说明了,要素交替将会影响到系统的变化。语法 系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孤立地要素,而是通过类推作用和 规范化的途径调整同类要素。所以,我们认为,索绪尔在 这一点上用他的机械论的观点来看待要素交替和系统的变 化,是完全错误的。
还有人看起来很注意把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分开,但由 于含混不清,而陷入自相矛盾。如说:“有一些文言词,
在现代普通话里已经不用或很少用了,只在许多古典作品
当中可以见到。至于这里所讲的文言词,不但不属于现代 语的基本词汇,而且也不属于现代语的一般词汇。”可是
在后面,作者又从8方面谈了现代汉语吸收文言词的情况,
以上例证说明,无论是古代词语,外来词语
以及作品翻译,最重要的是根据它在语言共 时性系统里现存价值来运用,完全不必考虑
它的语源。这是语言共时性的根本立足点。
④ 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是语言客观存在的纵横交错的两个方 面,把它们明确地划分开来不仅符合语言实际,而且在语
言研究的方法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人们分清什么是历
》,其中的“怡红院”,“怡红公子”应该怎样翻译呢? 豪克斯认为,“红”在中文里往往与春天,幸福,昌盛连
在一起,在英文里足以引起相应联想的颜色是绿色与金黄
色。于是豪克斯把它译为green lights,并把“怡红公子”译 为green boy。这从字面上来看,中英两种词语的含义完全
无关,然而却具有同样的价值信息。
2. 索绪尔的语言共时研究,并不否定语言在时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