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城市布局战略探讨

苏州城市布局战略探讨

苏州“一核四城,五楔山水”城市布局新战略的民间解读对于苏州的“一核四城,五楔山水”城市布局新战略,应该如何解读?笔者从一个上海读者的角度,谨提出民间视角的剖析和建议,以期抛砖引玉:(注:所有以下建议的采纳或实施都建立在政府具有可持续增长的财力的前提之下,在房地产限购政策长期化、卖地收入难以为继、重点依靠产业增长带来财税收入的情势下,财政增长态势不容乐观,城市开发和改造力度是否会减弱,是个疑问)一、古城“一核”可以理解为古城保护范围内的区域,即环城河包围的14.2平方公里加上环城河外西北片8.43平方公里历史风貌区,总计22.63平方公里的这片区域,此外还可理解为增加一个大致为环形的风貌控制区域,或者说过渡性区域,大体在环城河外围,对高层建筑和现代风貌建筑做有意识的控制,以保持整体天际线的和谐优美。

“十二五”期间对于古城的规划建设,在方略上应该是有普遍共识的,即毫不动摇地致力于做精做优这个国内独一无二规模的历史风貌古城,放眼全国,除5平方公里的扬州古城天际线得以控制、风貌得到整体保护外,绍兴、泉州、洛阳、西安、开封等古城不古,核心区域插进不在少数的高楼和现代化甚至是欧式建筑,更惶论早已脱胎换骨的北京和南京(虽然南京和西安有相对完整的经修复的城墙,但已无济于事)。

至于大理,平遥,保护虽佳,其规模实际为大点的镇而已。

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国内外影响力均无法与苏州相提并论。

苏州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这座2500年古城的整体风貌仍在,最大程度避免了大动干戈,虽然我们还是看到一些缺憾,如城墙的缺失、河道的减少、公共机构仍过于集中、交通的拥堵等等,但在比较了巴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雅典、京都等大多数古老城市后,我们不难发现,苏州古城仍无愧于中国保护得最好、形态最为和谐的古老城市,其街坊的宜人尺度和肌里、水陆双棋盘型的格局、2000多处历史控保建筑、四五十座古典园林、近40公里河道、168座桥梁,共同组成了天人合一、古意盎然的优美风貌。

为了更好地体现天堂姑苏、东方水城、名园之城、文化之城的风貌、做强做大苏州古城的旅游及配套产业,建议:一是北园娄门景区。

在修复平门、相门和北码头三个样板段城楼城墙的基础上,继续选择合适的地块,与开河、绿化相结合修复城墙,特别是东北角的北园和娄门区域,按照既定北园区域控规,对于厂房遍布、面貌破旧的北园路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整治,拆除一批厂房建筑,将北园路延伸至东北角北园滨环城河绿地广场,百家巷北延伸至北环城河,打通北、东两面滨河步道和自行车道,考虑到娄门原址为东北街出城口,民房众多,已无建城楼用地,应在古城东北角现有城墙残体的基础上,建造一座水陆城楼,开掘内城河引水入水城门,南下连通东园,建设绿地走廊;二是苏大城河景区。

环城河部分区段的环境整治,特别是封闭的苏大段,应打破封闭围墙大学的藩篱,以土地置换方式(调换独墅湖大学园区相应土地)腾出沿护城河走廊,还绿还路于民,如确需围墙护栏也应退进内城河以西建造,开放文星阁,由园林局统一修整补植绿化和小品,打造一段文脉与环境相得益彰的开放式环城河风景带;三是盘门瑞光景区。

吴门桥和蟠龙桥间城墙下绿化应予整治,现有杂草丛生的现象应彻底改变,城墙下白色的围墙很不协调,应予拆除。

对面吴门印象项目应督促加快进度,早日建成,改变这一带巍峨盘门面对空置工地的尴尬局面;四是蛇门觅渡景区。

苏州新天地项目建成后,可考虑在桂花公园—长岛和新天地间建造两座人行仿古桥梁,尺度要小,与周边古城楼(蛇门)、古街坊(苏州新天地、葑门横街、老洋关)古园(觅渡揽月园,桂花园)、古桥梁(觅渡桥)、古运河(环城河交叉口,古运河三期)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景区,与西北边的山塘阊门景区、西南边的盘门景区遥相呼应。

五是古城内部分区域的整治。

建议整个古城风貌区域划分为十个历史街区即:桃花坞、北寺塔、拙政园、景德、观前、平江、道前、十全、吴子城、山塘:(1)桃花坞历史街区。

正在开发建设的桃花坞历史街区已定位于吴文化非物质遗产的集中展示区域,这一定位下经过几年保护修复和开发建设,相信唐寅故居及博物馆、泰伯庙,五峰园,文山寺、朴园、新年画馆、昆传所、新美术馆、文化馆、名人馆以及一系列非遗的展示空间都会很好地展现,这里提两个建议:一是东中市生产资料五金街的定位(甚至还在向中街蔓延)确实与桃花坞乃至整个古城的旅游文化氛围不相协调,年初政协联合提案建议迁移不是没有理由的,市规划局也已做了搬迁规划,但估计平江区考虑其为一大财税来源,迟迟下不了决心,但想当初,西中市不也下决心调整为民国风情一条街了吗;二是桃花河、阊门内下塘等河道的拓宽、疏浚和清淤,乃至新开挖内河,是必要之举,有利于完善此区域水系,为打造河街相邻环境和开发水上旅游创造良好条件。

桃花河以北特别是桃花坞大街入口的民居非文保建筑,历史文化价值不大,拆迁后有利于扩大从人民路主出入口进入的视野,组织水陆并行的良好的参观游览动线。

(2)北寺塔历史街区(北环城河-临顿路-因果巷-人民路合围区域)。

这一区域是桃花坞和拙政园两个历史街区的过渡地带,向南又承接观前历史风貌商业区,以高耸的报恩寺塔为标志,此区域宜打造传统工艺美术、花鸟古玩主题街区,与桃花坞主题有机延续,重点改造皮市街的沿街立面,做精做优与西北河相映衬的、古色古香的古玩花鸟交易特色区域,优化设计北寺塔-梅圃-尚志堂(工艺美术博物馆)、檀香扇厂前店后厂、吴廷琛故居、徐宅、范烟桥故居、吴待秋故居、古状元宅第、冯桂芬祠、郑虎臣故居遗址、潘遵祁故居等景点的游览动线。

(3)拙政园历史街区。

这一区域集中了拙政园、苏博、忠王府、狮子林、敦睦园(王笑山故居)、民俗博物馆、北半园等经典的名胜古迹,总体氛围营造得当,但东北街有大片破旧民居,可尽量恢复其粉墙黛瓦的传统风貌,待今后财力允许再选择部分区域特别是靠近北园路区域实行拆迁。

(4)景德历史街区。

这一区域除吴趋坊-学士街存小河外,河道填没迨尽,而古迹星罗棋布,优化设计金门、艺圃、城隍庙、环秀山庄、中医药博物馆(申时行故居)、苏绣博物馆(王鏊祠)、范义庄、怡园,曲园、鹤园,绣园、听枫园、太平天国军械所、师俭园、过云楼、遂园(荫庐)、笑园等景点的游览动线,修复笑园纳入园林局管理并开放,儿童医院主要搬迁园区后仅留门诊,应退出部分地块扩建遂园,设置景德路园门,与环秀山庄相得益彰。

学士街、嘉馀坊两条美食街保留功能,但后者应加强餐饮污水和垃圾排运设施建设,避免对怡园的污染。

(5)观前历史街区。

这一区域当仁不让成为古城核心历史风貌商业圈,并存有玄妙观、言子祠、林则徐纪念碑、慕园、张凤翼故居和一系列老字号商家,在保持现状基础上注重弘扬老字号业态的活力,借引进恒隆项目打造经典的苏派风格商业建筑。

(6)平江历史街区。

平江路及其模式已经很经典了,但河道显得不足,今后要做优做精支弄,包括进行中的开挖中张家河和内城河,条件许可下争取恢复大儒巷的河道,与临顿河连通,打通古城中东部水系,利用三监拆迁土地,进一步拓宽大新桥巷河道,在丁香巷口立木牌镌刻戴望舒的《雨巷》一诗,在巷中适当动迁腾地,种植丁香花+银杏树绿化带,对中张家巷、大新桥巷和大儒巷重点包装,设计清晰易见的指引牌,引导游客参观东园、耦园、评弹博、昆博(全晋会馆)、寒香会社、唐纳江青故居、钱伯煊故居、洪钧赛金花故居、艾步蟾故居、鹤鸣堂、卫道观、文庙县学、穷富两潘宅院等景点,特别是迁建学校,将文庙县学对平江路开放。

(7)道前历史街区(道前街—司前街—学士街--胥门百花洲—盘门-东西大街--文庙)。

这一区域宜打造以苏州府衙文化为主题的历史风貌区,充分设计好按察署、巡抚衙门旧址、文庙府学、司前街看守所(警察博物馆)、况公祠、清微道院、桃园、畅园、胥门、百花洲、接官厅、盘门景区、邓邦述故居等景点的游览动线,搬迁机关开放按察署及其内花园,置换腾出南半园,开放畅园纳入园林局管理。

(8)十全历史街区(或称沧浪历史街区、乌鹊桥历史街区)(十全街--沧浪亭---乌鹊桥--带城桥---蛇门区域):这片区域的河道拥有古城除环城河外最为宽阔的水面,桥梁众多,且呈现明显的河街相邻、水陆并行、河园相依的特色,从韵味上不亚于“北方水城”阿姆斯特丹的某些区域,具有历史文化街区的典雅气质,建议以古风、水韵、书香、茶香为主题,规划开发好这片难得的具有深度旅游潜质的区域。

乌鹊桥路这样一条充满诗意的河街并邻的街道现状不佳,建筑破旧杂乱,建议立面应予以整治,与同为河街相邻的带城桥路以及沧浪亭街一带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旅游街区,带城桥路不临河的一侧机构单位宜逐步搬迁,适度开设仿古街面书店茶吧店铺以及庭院会所等业态,沧浪亭对面医院等建筑破旧无苏派特色,应作整修,特别是将可园从苏大医学院剥离,整修后纳入园林局管辖并纳入园林卡和对外开放范围,与沧浪亭形成优美对景,设计好老美术馆、沈德潜故居、圆通寺、网师园、西雍古堡直至桂花园蛇门的游览动线。

十全前-后街如今已逐渐成为姑苏古城休闲游继平江路后的新名片,车行-步行两街夹一河的格局,相同的典雅古韵,不同的一动一静,让游客充分领略到繁华后面是宁静的雅致风貌,设计好池上草堂、静思书院、织造署、叶圣陶故居、天香小筑等景点的游览动线。

随着古城就学人口的逐渐外移减少,建议在沧浪区环城河外建设苏州十中新校区,把织造署真正解放出来,纳入园林局管理对外开放,再现西花园瑞云峰的丰姿。

开启天香小筑面向十全后街的南门,让游客不进图书馆也能发现这一近代园林。

择地建设新盲聋学校,腾出柴园,纳入园林局管理对外开放;葑门桥附近有6条河道汇流,形成奇妙的水城景观,应开辟沿岸步行道路,适当改造沿岸建筑。

总之,这一区域是苏州古城未来旅游的绝对亮点,应致力于打造滨水船游+步行的休闲天堂;(9)吴子城历史街区(天赐庄即官太尉河两岸、吴子城区域)。

官太尉河两岸北接平江路,南通十全街,桃红柳绿,“两(步行)街夹一河“的格局在古城绝无仅有,民居古朴,古建筑众多,具备良好的历史街区打造条件,应结合已完成的定慧寺巷书画街整治,重点进行沿河沿街建筑的立面整治,将寿星桥边菜场垃圾房另辟场地安置,树立黄咖色指示牌,设计好袁学澜故居、紫兰小筑、甲辰巷砖塔、罗汉院双塔、定慧寺、吴作人艺术馆和几座牌坊、古桥的游览动线。

对于子城,设计好并开放万寿宫、报国寺、章园、叶楚伧故居、兰石小筑的参观;在体育馆改造完成后,择其周边内城墙隆土处,建造一个吴国子城历史遗址博物馆,借鉴杭州南宋御街模式,以玻璃覆盖+光电模型+图文演示方式还原考古现场。

结合凤凰广场的重建,继续发展好凤凰餐饮美食街。

(10)山塘历史街区。

这一街区西北接虎丘,东到阊门,西至留园西园乃至枫桥,南有南浩街,北有七里山塘,中有上塘街枫桥路,以河流为轴,以商流为聚,后续开发中老山塘要继续凸显夜灯下的繁华胜景,完善神仙庙,白居易纪念馆、玉涵堂、安泰救火会、古戏台、新民桥雕花厅、青山绿水桥、葫芦庙、五人墓、张公祠(南社纪念馆)等景点的旅游可达性,在开发山塘二、三、四期进程中注重体现自然古朴风貌,注重绿化营造,设计好陆上和水上的公共交通路线,在打通桐泾路后开辟抵达山塘三、四期的公交路线,宣传公共自行车骑行山塘的活动,激发背包族参与热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