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而不同的民族艺术的存在一定是必然的。
每一个民族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
方面不同,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文化。
艺术具有
民族性。
例如在中国,特别是古代,文人墨客都偏爱梅,
梅花在中国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
自强不息的精神。
因而被很多画家所描绘,有很多
杰出的作品广为流传下来。
如王冕的《墨梅图》。
梅
花也就恰恰体现了艺术具有民族性的特点。
在埃及,古王国时期就形成了程式化,雕刻的人物姿势必须保持直立,正面直对观众,形成正面律,根据地位决定人物大小比例,面部轮廓写实,雕像着色,眼睛
瞄黑。
这些艺术雕塑就反映了埃及民族性的特点,
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的绘画风格。
民族艺术形成之后,随着世界各地的交流沟通
的增多,世界艺术形成了。
世界艺术符合人类的
审美观,被整个世界所共赏,包含着人性。
世界
艺术也是民族艺术的一种。
比如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是闻名
于世的著作。
多年来一直被世界人们所关注,所
赞美,所研究。
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
完的问题。
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
当今,世上有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数百部,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
画作为终身课题。
蒙娜丽莎毫无疑问具有世界美
的性质,属于世界艺术。
比如《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
一,是北宋风俗画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
珍迹,属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
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是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于国家级文物,对于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815人,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非常巧妙。
是世界所共赏的,属于世界艺术。
民族艺术可以走向世界艺术。
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
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但是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
深刻的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