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体育运动为什么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论述体育运动为什么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论述体育运动为什么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首先,体育运动能改善情绪。

它能为郁结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宣泄坏心情。

尤其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能被升华或转移。

其次,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意志。

艰苦、疲劳、激烈、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点,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总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

因此它有助于培养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三,体育运动能使人际关系和谐。

体育运动让群体中成员产生情感上的相互感染、沟通,从而增进了解。

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

第四,体育运动使人正确认识自我。

人在运动中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可以增强自信,提高自尊;竞争又使自己的社会价值被认可。

体育运动暴露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从而让人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发挥潜能与长处,克服缺点改正不足,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第五,体育运动促进行为协调,反应适度。

行为协调是指人的行为是一贯的统一的,反应适度指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刺激的强度
与反应的强度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

体育运动大多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每位运动员都会受到规则约束,因此体育运动对培养人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最后,体育运动能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使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

这种竞争追求卓越成绩的努力。

证明自己或本队比对手更强、更出色。

同时,体育运动又是包括个人的集体项目。

在一个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一切行为都要有整体意识,要从全局出发,要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为加强和发挥整体力量而努力。

当然,这种合作不局限于同一集体内,还应包括与对手、观众、裁判等方面的合作。

不尊重对手、观众、不服从裁判的判罚,比赛将无法进行。

因此,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培养人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喊了许多年,看来,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人的体质,而且对健康也益处多多。

刚结束的校运会在校园里掀起了新一轮的体育运动热潮,无论您如何认同自己的身心健康,都积极地加入体育运动的行列中来吧,既促进心理健康,又强健体魄,何乐而不为呢?(1)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
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

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

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

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

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

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

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

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

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

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3)推动自我
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

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

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

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4)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

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

因此、
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1)、锻炼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和困惑等消极心境具有抵抗作用。

(2)、身体锻炼中与朋友、同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令人愉快的,它具体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

(3)、身体锻炼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分散对自己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

诸如慢跑、游泳等运动,能使参与者锻炼时进入自由联想状态。

在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可能促进思维的反省和脑力的恢复。

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从而有利于锻炼者的心理健康。

(4)、心理状态的改善同心血管功能的改善相关。

身体锻炼通过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可使体温恒定,有助于保持神经纤维的正常传导性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5)、人体内神经递质类化学物质分泌量增加,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神经递质在神经之间以及神经肌肉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

研究表明,抑郁的人经常出现胺分泌量减少的情况,而身体锻炼刺激了神经递质的分泌,进而
对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6)、身体锻炼促进大脑分泌一种具有吗啡作用的化学物质――内啡肽。

吗啡的作用是消痛并使人出现欣快感,内啡肽引起的这种欣快感可降低抑郁、焦虑、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