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抑郁症护理论文

老年抑郁症护理论文

老年抑郁症的护理研究初探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080-01
【摘要】抑郁症是全球性的精神卫生问题,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尤其是老年性抑郁症。

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抑郁症的特点,临床护理核心,及讨论未来护理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字】老年抑郁症,临床症状,临床护理,研究前景
一老年抑郁症的概念和危害
概念:老年抑郁症是一组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性精神疾病。

它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抑郁症(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各种继发性抑郁症[1]。

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1)焦虑、恐惧、抑郁烦躁;(2)孤独、忧郁、多疑敏感;(3)自卑、自弃、悲观绝望;(4)偏执、暴躁、敌对易怒等,且不能归同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2]。

抑郁症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一般病程较长,时相持续时间平均为6~12个月[3]。

危害:抑郁症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很高,根据1992年一项由美国健康学会资助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达16%,在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可高达50%。

由于抑郁症所造成的危害,包括有社会剥夺、孤独感,生活质量差、残疾、健康和家庭照顾费用增加、认知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躯体状况差、自杀和
自杀未遂及死亡率增加[4]。

老年抑郁症的预后较差,易于复发,老年期首发的抑郁易变成慢性。

即使得到有效的抗抑郁剂治疗,好转率低,复发率及再发率高,死亡率也较高[5]。

二临床护理
1 安全护理: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之首。

中国的自杀率为1 700/10万人,属高自杀率国家[6]。

抑郁症的自杀危险性随抑郁情绪加重而增加,尤以伴有厌食、消瘦、入睡困难早醒为著,其中严重失眠最危险。

故及时识别和预防自杀行为是护理治疗抑郁症的第一原则。

1.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医护人员应经常巡视病房,病室内禁放危险物品,严格收捡和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对有自杀言行者应做好交接班,有明显征兆者要
求家人陪护。

1.2 严密监控用药每次发药时,患者要严格按药物剂量服药并且护士等患者服完药后才离开。

注意防止病人私自储存药物,及家属私自给患者提供镇静药。

2 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杜绝危险因素发生病人常有轻生念头甚至自杀,这是抑郁症状所导致的。

因此要多关心患者,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人间的友爱,向患者宣传卫生健康知识,让他们懂得珍爱生命。

心理分析、疏导在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正确分析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针对每个人不同的发病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能在治疗上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7]。

3 生活护理:大部分老年期抑郁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均要靠护理人员协助料理个人卫生或沐浴更衣,做好晨、晚间护理,行走不稳的患者要注意防跌伤。

对类木僵病人要做好口腔皮肤卫生护理,预防褥疮。

因此应从生活护理入手,坚持为病员做好每一件平凡琐碎的生活小事,使病员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①调养膳食养护脉络合理安排膳食,定时定量,避免刺激性食物。

②动静适度以通脉络劳逸结合,勿过劳或过于安闲。

4 饮食护理: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有脾胃不健的表现,故饮食应清淡而富于营养,忌厚味油腻及辛辣刺激之品。

因此护理人员应引导和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以“饮食有节、冷热适度、软硬适宜”为度,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鱼、蛋、豆制品、奶制品等,避免吸烟、酗酒、饮浓茶。

使之认识到饮食护理对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重要性。

5 用药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①老年人常服用多种有关躯体疾病治疗的药物,应注意这些病人对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敏感性的增高和药物的相互作用;②起始剂量要小,且逐步小剂量增加;③对肝、肾、心血管、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应慎用;在治疗期间,应常规检查血压和心率,定期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④尽量不合并用药,不要常规给安眠药及抗帕金森药物;⑤老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感觉迟钝,不能主动诉说,治疗中应严密观察;⑥老年人服药的依从性较差,影响疗效,必要时应由照料者监管药物,按时给病人服药。

6 社会支持系统:社区干预老年人性格孤僻,内心抑郁,生活自理能力渐减退,加之躯体疾病,常常产生沮丧、无用感、恐惧感、绝望感。

为此,我们针对病人的心理及社会刺激因素,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和康复计划,向病人耐心解释存在的躯体疾病是可以治疗的,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

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缺乏社会支持,加之老年人因离开工作岗位及身体原因,生活多局限在家庭及社区中,因此对老年抑郁症的护理干预应与家庭及社区紧密结合,干预措施灵活多样。

三研究展望
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息息相关,应减少那些对老年人不利的心理社会因素。

一方面,老年人本身应该正确对待老年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维持心理平衡,降低期望值,增强自我价值观念,保证身心健康。

当遇到不愉快的人和事物的时候,我们应尽可能地摆脱引起不愉快的人、事及渊源地,并且不要沉湎于某件事而不能自拔,应当痛痛快快的玩一场,或者做自己平时感兴趣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要健全家庭和社会上的支持系统,鼓励老年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倡“尊老幼”,使老年人感到生活有意义,有兴趣,有安全感,使老年人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

尤其如何与社区配合做好老年抑郁症病人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和跟踪,防止病情复发和恶化,将是护理工作者有待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闫芳,李淑然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及其随访研究[j]中
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14(6): 392-4.
[2]孙建萍老年人的心理卫生[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7): 487-9
[3]李晓松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
[4]翟书涛,编著.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8
[5]徐晶,包礼平,姜长斌,主编.老年神经精神病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223.
[6]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554.
[7]付国华,穆聪,陈庄妹老年性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2003; 12(12): 718.
作者单位:410007 湖南省脑科医院
(上接第93页)
2 护理干预
2.1 创造安全、舒适、整洁、美观的待产环境。

紧张状态是人
或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下所产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反应状态
[5]。

故营造安全、舒适、美好的待产环境利于消除孕妇的紧
张心理,如将产房温度控制在24-26度,湿度在40—60%,护士面带微笑,友善诚恳地与产妇细声交流,同时运用肢体语言,安抚产
妇的头,握住产妇的手尽可能做到最小范围的暴露,使其感到来自医务人员的支持和温暖,待产室放置一些花草和讨人欢心的具有知识性的挂图,为产妇提供家庭式的待产室,必要时可请孕妇家人陪伴,使产妇感到心情舒畅。

2.2 正确全面的评估。

从产妇进入待产室那一刻起,助产士要对其进行全面动态的评估,尤其要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

产妇的心理状态受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对宫缩的耐受力有很多的个体差异,这除与个人大脑皮质对疼痛的反应不同外,还受到心理状态的影响,通过对她们全面、动态的评估,可以更好地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2.3 以人为本,为孕妇提供全程、优质、热情的服务。

医务人员仪表端庄,态度和蔼,热情。

检查时动作轻柔、熟练,观察产程主动细致。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准确的处理问题是取得她们信任的基本条件。

像家人一样与她们进行交流,关心她们的需要让她们了解自己产程的进展和胎儿情况,并及时告知家属。

2.4 适时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通过全面动态的评估,针对她们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适时的、不同的护理干预,包括环境的介绍、饮食和休息的指导、产程的进展、分娩时的配合方法。

告诉她们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宫缩痛是正常的,并进行适时、恰当的鼓励,比如说:很好,你做得很对!你就要当妈妈了!帮助孕妇创造一个想象自己顺利分娩的过程,比如想象宫口正在逐渐开大,通过想象使孕妇感到舒适、安全及受到鼓舞。

3 小结
做好初产妇临产后心理护理,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多与病人交谈、沟通,把她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姐妹。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细致的了解她们临产时的各种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她们在分娩的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配合现代医疗技术,使她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为她们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参考文献
[1]岳至飞主编,妇产科护理(2)[m]第1版,湖南:湖南科学出版社2001:119
[2]顾炜,李小妹,李雪玲,等。

松弛疗法对分娩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35
[3]王琴,何国平。

孕妇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报,2006,13(11):76
[4]胡成文。

围生期孕产妇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现代护理:上旬版,2007,13(8)
[5]黄爱群。

认知行为干预对孕妇分娩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4,4
作者单位:225800 江苏省宝应县小官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