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_岑裕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_岑裕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岑裕铭 (广西玉林市骨科医院放射科,广西 玉林 537000)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像学;综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R 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以累及周围小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性反应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慢性炎性反应,晚期可出现严重的关节破坏和关节畸形。

据统计我国成人患病率约为0.36%[1],患者约400万左右,呈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的分布状态。

类风湿性关节炎致残率高,未经治疗的患者2年致残率为50%,3年致残率为70%,与同龄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

可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缓解这一问题的关键。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影像学检查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X线平片、C T、磁共振成像以及超声检查。

本文将系统地描述各类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

1 X线平片的影像表现 早期可见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关节软骨破坏,但软骨下骨皮质完整,局部软组织层次不清,关节软组织可见梭形肿胀,这几乎是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所特有的早期改变。

上述症状最早发于手足小关节,以掌指关节及腕关节最为常见。

有的肺间质以肺外周为主的肺纹理增多、紊乱,并见云絮状及网隔状影,胸膜病变及肺间质性改变不明显。

其后,关节边缘出现骨质破坏,关节软骨下出现细小囊性破坏区,周围见骨硬化。

晚期X线呈现普遍性骨质疏松,骨端关节面模糊、不整,骨皮质变薄,见斑点状及小囊状密度减低区,骨密度与周围软组织密度几乎相等。

关节呈脱位、半脱位状,关节面模糊,可见骨破坏融合,可发生继发性退行性关节病改变;胸膜、肺和心包类风湿结节,第3~5肋骨后上缘可有广泛性骨破坏及骨质疏松,常呈对称性。

X 线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不仅检查费用较低,而且可以显示多数可疑R A患者的早期改变,为早期R A诊断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然而有一定的限定性,如关节间隙狭窄的判断标准不明确,常因人而异,而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常可通过临床观察加以判定,但特异性不强。

近年来,还有研究表明X线不能显示腕关节的骨质侵蚀病变[2]。

2 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 T)的影像表现 早期受累关节周围滑膜囊肿,空腔性积液,骨端呈现小凹状缺损,或骨内骨质破坏,横状面、矢状面或冠状面显示关节间隙狭窄。

颅颈联合部的类风湿关节炎环椎中部作C T横切面,齿状突与横韧带间的关节滑膜腔看不清,可见环椎前弓接受齿状突的关节面和横韧带侧方的结节,并清楚显示脊髓及其被膜;类风湿性骶髂关节炎主要以骨质疏松为主,伴有关节面下小的囊性变,关节间隙可增宽或正常;肺间质小叶间隔增厚,多表现为肺外周垂直于胸膜的线状影,呈多边形,部分病变相邻的胸膜局部增厚,形成“界面征”;肺密度升高,呈磨玻璃样,胸膜不规则增厚。

骶髂关节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正常,耳状面局部可见小囊状改变,其后,骨密度降低,耳状面呈明显囊状并伴有骨质增生,增生的骨密度小于正常骨密度[3]。

晚期周围软组织及附近肌肉萎缩,多发性骨质侵蚀,关节产生屈曲、半脱位变形和纤维性关节强直和骨性强直,两手手指可向尺侧倾斜。

寰枢关节可见齿状突骨侵蚀、关节脱位及错位改变;骶髂关节表现为耳状面骨质密度明显减低,增生的低密度骨质向关节间隙生长,关节间隙变窄,严重者可使局部强直;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股骨髁和胫骨平台骨质破坏,严重者膝关节半脱位;肺内出现不规则线影,胸膜下伴有结节影,同时,肺内出现蜂窝样囊腔改变。

研究表明,C T 扫描能够显示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骨质侵蚀病变,如腕关节早期的骨质侵蚀[4]。

3 磁共振成像(M R I)表现 早期滑膜组织在关节内显影,滑膜渗出,常在T1WI、T2WI上呈中等信号强度,同时也有报道认为滑膜组织在T1WI上呈低到高信号[5];关节破坏软骨层次模糊消失和信号改变,T1W1呈中等强度信号,T2WI上呈不规则高信号影,软骨表面可见毛糙和轻微的高低不平,成小囊状变;韧带及关节囊增厚,在M R I表现为S E序列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6];如液性肌腱膨隆,背侧、尺侧腱鞘出现S E序列的T1W I低信号,T2WI高信号[6],提示肌腱炎的发生。

骨髓腔内自由水样信号强度,骨髓在T2加权像信号呈斑片状增高,增强T1W I可见明显强化增生[7],提示骨髓水肿;条状、结节状或团块状血管翳形成,G e n a n t研究表明,血管翳病变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为低至中等强度的信号,如伴有渗液则T2WI可呈现高信号[8];骨端软骨下骨缺损,G i k e s o n等研究表明腕关节骨质侵蚀改变,表现为关节面T1W I为低信号,T2W 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骨侵蚀区内因有炎性滑膜组织可以强化显示信号增高;关节腔积液的M R I显示为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骨质囊变病灶如膝关节骨质囊变M R I表现为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后角可见片状T2加权像信号增高影,未达关节面缘,前、后交叉韧带连续,内、外侧副韧带完整,髌上囊可见少量短T1、长T2信号[9],边界较清楚,髌骨关节及股骨髁可见骨质影,关节软骨信号减低,软骨下骨质囊变;当枢椎齿状突被累及时,在T1W I像上信号减低呈不均匀中等信号;肩袖撕脱表现为T1WI正常低信号的冈上肌腱变为中高信号。

由于M R I所需时间较长和费用较高,在临床诊断中还不能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关M R I用于诊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报道,况且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考虑M R I,特别是增强M R I用于临床晚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不大,故本文不再对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M R I表现进行描述。

磁共振成像作为新型的无创检查技术,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已日趋成熟,在判断急性滑膜炎、血管翳、滑膜及其他辅助结构增殖、关节软骨和骨侵蚀等方面优于X线平片和C T扫描等方法[10],在发现骨皮质破坏和骨膜反应方面却不如X线平片和C T[2],但M R I可以作为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

4 超声检查 早期关节囊增厚,关节渗出液回声均质,其后,关节囊进一步增厚,伴有滑膜增厚,增厚的滑膜在超声显像为一种低回声的甚至无回声的区域[11]。

关节渗出液量增多,回声不均质。

晚期可见关节腔内暗区增宽,液性暗区明显,滑膜表面呈结节状凸起;部分患者可有伸肌肌腱滑膜炎和滑膜囊肿同时伴有血管翳形成,血管翳致使血流信号增多,血流可显示为点、棒状;关节骨质破坏,骨皮质呈不规则缺损,伴下方骨髓声学增强提示骨侵蚀。

超声检查对于滑膜炎的诊断及早期骨侵蚀的发现方面明显高于X线平片,而与M R I相比,超声在显示关节积液、滑膜增厚和血管翳形成上更有意义,然而X线平片对于显示骨质疏松有一定帮助,超声检查对于骨质疏松不易显示[12]。

5 小结 综上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线主要表现早期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变窄及关节面和关节面下骨质破坏、骨膜增生、韧带骨化及类风湿骨炎;晚期为关节脱位、半脱位畸形以及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C T扫描与X线平片的早期表现主要区别在于C T能显示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骨质侵蚀病变,特别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如早期腕关节的侵蚀病变。

M R I除了能显示X线平片与C T扫描不能表现的骨质侵蚀病变外,还可直接显示滑膜炎及关节积液的改变。

超声检查与M R I具有相近的检查功效,但超声在显示关节积液、滑膜增厚和血管翳形成上更有意义。

从成本效益分析的角度来讲,临床上常规的首选的检查方法仍是传统的X线平片检查,若传统的X线检查所见仍不足以为临床高度怀疑的R A患者提供诊断依据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C T或M R I扫描作进一步检查。

然而,影像学诊断毕竟仅仅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症状也可不典型,因此只有在熟练掌握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前提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6 参考文献[1] 张亦军,赛佳明.类风湿性关节炎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7,22(6):556.[2] 余 卫,冯 逢,林 强,等.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影像学分析:X线、C T和M R影像对比观察[J].中国放射医学,2004,38(4):348.[3] 李自强,葵 旭,肖恩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 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 (5):542.[4] K l a r l u n d M,O s t e r g a a r d M,G i d e o nP,e t a l.W r i s t a n d f i n g e r j o i n t M Ri m a g i n g i nr h e u m a t o i da r t h r i t i s[J].A c t a R a d i o l,1999, 40:400.[5] 张建新.M R I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J].骨肌放射学,2006,29(1):55.[6] V a l e r i G,F c r r a r aC,E r c o l a n i P,e t a l.T e n d o ni n v o l v e m e n ti nr h e u m a t o i da r t h r i t i s o f t h e w r i s t:M R I f i n d i n g s[J].S k e l e t a l R a-d i o l,2001,30(1):138.[7] P e t e r f yC G.M R I o f t h ew r i s t i ne a r l yr h e u m a t o i da r t h r i t i s [J].A n nR h e u m D i s,2004,63(4):473.[8] 李石玲,郭智萍,赵 建,等.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M R I表现[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27(4):263.[9] 雷新玮.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退行性骨关节炎的M R I诊断与鉴别[J].中国C T和M R I杂志,2007,5(4):45. [10] 贾 园,李河北,栗占国.磁共振成像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6):429. [11] 林昌松,徐 强.超声检查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M].中外健康文摘,2008,(4):42.[12] 周佛养,周忠良,李 飞,等.膝关节炎的高频超声和X线检查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08,3(7):3.[收稿日期:2009-06-05 编校:郑英善]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徐 平 (天津市河西区骨科医院,天津 300202)[关键词] 社区老年高血压;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心脑血管意外 我国老年人患高血压比例较高,知晓率低,有效控制率更低,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单纯性升高,血容量低及心输出量下降,从而造成心、脑、肾并发症多见且严重,老年单纯收缩压增高者首选钙离子拮抗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老年舒张压升高为主的患者以利尿剂为首选,提倡对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实行动态血压检测,拉西地平降日。

相关主题